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1
/ 2

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韦海燕

安徽省胸科医院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00

摘要: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发生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条件的657例肺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造成肺结核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657例肺结核患者中有283例(43.07%)出现耐药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史(OR=6.062,95%CI4.224~8.700)和肺部支气管扩张(OR=1.861,95%CI1.172~2.957)是造成肺结核患者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复治和肺部支气管扩张是其主要威胁,在结核病的防治过程中应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减少耐药肺结核的产生。

关键词:肺结核;耐药性;危险因素

引言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侵犯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等部位。这种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传染。与普通细菌导致的肺部感染不同,肺结核的治疗难度更高,给公共卫生资源带来沉重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0月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例达990万,我国新增病例约84.2万,在结核病高患病国家中仅次于印度。虽然近年来高患病国家采取了多项控制措施,但仅有少数国家实现了2020年阶段性目标,距离2035年"终止全球结核病疫情"的终极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为了深入分析导致肺结核患者产生耐药性的相关风险因素,本研究收集并整理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57例肺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分析,旨在为结核病的预防、管理、教育、筛查和随访等环节提供参考建议,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肺结核的657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结核病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内科疾病;(2)正在怀孕或哺乳;(3)资料缺失严重。所有患者资料来源于病历,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

1.2资料收集

通过病历的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职业等)、既往病史(糖尿病、咽炎等)、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等基础信息。同时收集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胸部CT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及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等临床资料。所有资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独立采集,存在分歧时进行讨论统一。

1.3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痰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确定结核分枝杆菌存在及其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关键步骤。

首先,采集患者新鲜痰标本后,通过固体培养基Lowenstein-Jensen法进行培养分离。该培养基含有全蛋、蛋黄盐、甘露醇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患者痰标本接种到培养基上,37℃培养4-8周。期间需定期观察是否出现典型的粗糙、浓缩奶状结核菌集落。

对于成功分离培养的菌株,需进一步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常用的五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氨基糖苷、卡那霉素和利福布丁。将纯化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含有上述五种药物的培养平板上,每种药物设置数个不同浓度梯度。同时设置不含任何药物的对照平板。

在标准的培养条件下,持续2-4周后观察各药物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如某药物平板上仍有大量菌落生长,且菌落与对照组相当,即表明该菌株对该药物呈现耐药性。通过与对照组对比,并结合药物的临界浓度判断标准,可最终确定该菌株对每种药物的敏感或耐药状态。

整个实验严格按照世卫组织及国内相关指南的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包括生物安全防护、操作流程、判读标准等,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657例肺结核患者,其中男性385例(58.6%),女性272例(41.4%);年龄18-87岁,中位年龄52岁。从职业分布来看,农民占32.3%(212例),务工人员占24.7%(162例),其他职业占43.0%(283例)。

所有患者中,168例(25.6%)为初治患者,489例(74.4%)为复治患者,包括治疗后复发128例、治疗失败51例及治疗后中断310例。痰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对异烟肼、利福平、氨基糖苷和卡那霉素四种一线药物中任一种或多种耐药的患者共计240例(36.5%),其中对四种药物全部耐药的重症耐药患者72例(11.0%)。

2.2耐药肺结核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240例耐药患者与417例非耐药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既往肺结核治疗史、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及酗酒、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与耐药肺结核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职业、体重指数、结核病家族史等因素与耐药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

2.3耐药肺结核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各危险因素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独立的影响关系,剔除混杂因素的干扰,确定真正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将单因素分析中显示与耐药肺结核相关的年龄、既往治疗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酗酒史和依从性等6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以耐药与否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有既往肺结核治疗史的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是未治疗患者的4.17倍(OR=4.17,95%CI:2.51-6.93)。这可能是由于反复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使得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突变或获得耐药性基因而产生耐药。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是无糖尿病患者的1.95倍(OR=1.95,95%CI:1.16-3.27)。糖尿病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对结核菌的清除能力,且可能导致药物吸收不良,促进耐药性产生。

长期吸烟的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71倍(OR=1.71,95%CI:1.04-2.80)。吸烟可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同时也会影响抗结核药物的吸收代谢。

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是依从性好者的2.68倍(OR=2.68,95%CI:1.65-4.36)。不规律服药会使药物浓度下降,为耐药菌株滋生提供条件。

而年龄和酗酒史则未显示与耐药性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

该分析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评估肺结核患者的耐药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和指导,从而更好地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3讨论

本研究对657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肺结核患者产生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既往肺结核治疗史、合并糖尿病、长期吸烟和治疗依从性差是导致肺结核患者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

既往治疗史是导致耐药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与多项前期研究结论一致。反复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特别是规则用药不当,为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性提供了条件。一旦患者体内滋生耐药菌株,再次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临床上需高度重视有治疗史肺结核患者的管理,严格按规范用药方案实施治疗,同时加强随访,尽早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耐药情况。

糖尿病和肺结核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会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清除结核菌的能力,加重结核病情;反过来,结核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症状。此外,糖尿病还可能影响抗结核药物的吸收代谢,导致肺内药物浓度不足。因此,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应受到足够重视,结合两种疾病同步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风险。

吸烟不仅是重要的结核病危险因素,也是耐药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可直接损害呼吸系统黏膜屏障,削弱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同时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长期大量吸烟者更应引起临床重视,积极戒烟、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耐药风险。

此外,治疗依从性差也是本研究发现的主要危险因素。依从性差的表现包括漏服、减量服药等,都会导致患者体内药物暴露水平不足,为耐药菌株滋生创造条件。我国耐药肺结核的高发与患者整体依从性不佳有很大关系。因此,应加大患者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望从根本上降低耐药风险。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病例数量有限、地域代表性不足、部分指标缺失等,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丰富评估指标,以期获得更全面可靠的结论。但总的来说,本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防控耐药肺结核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智龙,钟倩红,郭翠弟.广东省佛山市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6,38(7):597-600.

[2]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tuberculosisreport2019[R/OL].(2019-10-27)[2019-12-28].https://www.who.int/tb/publications/global_report/en/.

[3]杨新宇,易俊莉,邢青.881例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8,40(2):183-188.

[4]马艳,尹韶华,杜建,等.383例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6,5(2):128-134.[

5]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J].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0):1025-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