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火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4
/ 2

藏医火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洛桑边巴1,旦增尼玛2

1:洛桑边巴(第一作者)西藏藏医药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850000  2:旦增尼玛 (通讯作者)西藏藏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8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采取藏医火灸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样本,随机分为对照及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还加入藏医火灸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及78.00%;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入藏医火灸法干预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值得借鉴使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藏医火灸法;临床疗效;VAS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报道显示[1],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0.8%,我国患病率约为0.35%,一般而言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相关,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病变、肿胀以及疼痛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开展。临床较多采取西药进行干预,虽然一定程度可缓解相关症状,但副作用明显,且疗程长,患者治疗依从性低。藏医是我国医疗瑰宝,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藏医的治疗方式在较多疾病治疗中获得满意效果。而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入藏医火灸能够进一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症状。为给后续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现在将资料整理形成如下汇报。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样本,随机分为对照及观察组,每组具有患者50例。对照组男18例,女性32例,年龄42~73(56.25±1.23)岁,病程0.5~3.5(2.02±1.03)岁;观察组男20例,女性30例,年龄41~73(55.58±1.66)岁,病程0.5~3(2.00±1.42)岁。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后显示P>0.05,说明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意参与本次治疗,无其他严重性疾病。排除标准:治疗局部皮肤损伤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精神障碍等无法配合完成治疗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药治疗,静脉注射15mg甲氨蝶呤,后续可根据症状调整为10mg/次,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周。并叮嘱患者注意日常饮食和作息。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藏医火灸法:协助患者采取卧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火灸位置并标记,在标记的穴位上将艾叶点燃,燃尽后对穴位进行按摩;多个穴位同时进行艾灸时,在第一个艾叶燃烧2/3时将第2个穴位的艾叶点燃,以此类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需要立即停止,治疗结束后叮嘱患者多饮水,每日治疗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项目

1.3.1临床疗效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X线检查显示软组织肿胀消失;疼痛等症状好转,关节功能改善,X光线检查显示软组织肿胀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明显,X光线检查显示软组织肿胀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疼痛程度

治疗前后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为0~10分,0表示无疼痛,10表示剧烈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24.0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对应采取t以及卡方检验计算,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00%(39/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χ2=5.320 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疼痛程度更轻,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得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6.42±1.03

2.02±0.16

对照组

50

6.46±1.05

3.98±0.24

t值

0.078

28.711

P

>0.05

<0.05

3.讨论

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典型症状为关节病变、肿胀以及疼痛,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开展。临床上较多采取药物进行干预,本次使用甲氨蝶呤。该种药物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并且还会参与到四氢叶酸还原反应中,对RNA以及DNA合成阻断抑制蛋白合成,抗炎和抗免疫效果理想,但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患者负担明显。

藏医学体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为人体生理性的“赤巴”“隆”“培根”的紊乱,风寒湿邪入侵患者机体关节,导致关节病变。藏医火灸法为常见的藏医治疗方式,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火灸达到治疗目的,其中艾叶火灸能够回阳救逆以及通经络等效果

[2]。此外,该种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低、费用低等效果,因在较多疾病治疗中均有使用。在本次的临床干预中,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入藏医火灸的干预措施,结果其临床疗效可达到96.00%,明显高于单一西药治疗的78.00%,证明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藏医火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且观察组的V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该种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次所获得结果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3]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入藏医火灸法干预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值得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万明龙.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3):109.

[2]公保扎多,扎西屯珠.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23):42.

[3]玛土旦.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