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效果及对IL-6、IFN-γ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4
/ 2

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效果及对IL-6、IFN-γ水平的影响

1徐黎明 2郭瑞光 1付衍法

1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2莘县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效果及对IL-6、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贝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6,干扰素-γ( IFN-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 ,高于对照组的7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 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的2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贝利尤;糖皮质激素;系统性红斑狼疮;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炎性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的、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特点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并攻击自身的健康组织。SLE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SLE的治疗通常需要采用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效果,并特别关注其对IL-6、IFN-γ水平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年龄18~50岁,平均(34.27±4.95)岁;病程1~4年,平均(2.21±0.35)年。观察组年龄19~49岁,平均(34.18±4.72)岁;病程1~4年,平均(2.25±0.3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即予以泼尼松片(规格:5mg) 2mg/ kg 口服,每日1次。持续用药6周后,逐步减少用药剂量。持续治疗 6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贝利尤单抗,1mg/kg 静脉滴注,每间隔2周用药1 次,持续用药6周后,改为每间隔4周用药1次。 持续治疗 6 个月。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高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等症状缓解,且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70%;有效:治疗后患者高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等症状改善,影响日常生活,但可忍受,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3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①血清炎性因子。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γ( IFN-γ)]水平;

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白细胞减少、肠胃不适、失眠的发生例数。

1.4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5

11(31.43)

16(45.71)

8(22.86)

77.14

观察组

35

21(60.00)

12(34.29)

2(5.71)

94.29

χ2





12.011

P





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相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减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相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

IL-6 (pg/ml)

IFN-γ(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

18.52±4.05

8.97±2.31*

363.76±20.03

202.57±10.85*

观察组

35

17.46±4.13

6.25±2.05*

356.87±21.35

175.53±11.28*

t


1.084

5.210

1.392

10.221

P


P>0.05

P<0.05

P>0.05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例数

尿路感染

带状疱疹

白细胞减少

肠胃不适

失眠

发生率

对照组

35

2(5.71)

2(5.71)

2(5.71)

1(2.86)

2(5.71)

25.71

观察组

35

1(2.86)

0(0.00)

1(2.86)

0(0.00)

1(2.86)

8.57

χ2







10.343

P







P<0.05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临床表现多样且难以预测。由于其高发病率和严重后果,SLE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传统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凭借其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功能,显著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疾病的活动度,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如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白细胞减少、肠胃不适、失眠等,因此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受到一定局限性[2]。而贝利尤单抗是一种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抑制剂,能有效抑制B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 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7% ,与对照组的25.7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SLE患者的IL-6和IFN-v水平,这两种炎症因子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3-4]。降低IL-6和IFN-y水平可能有助于减轻SLE的症状,减少器官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这可能是由于贝利尤单抗的加入,使得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得以减少,从而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这一发现对于减少SLE患者的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为SL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更全面地评估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伟萍,胡长平,罗平.贝利尤单抗用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0):1069-1074.

[2]程传红.羟氯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J]. 糖尿病天地,2020,17(11):96-97.

[3]金剑.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24):62-64.

[4]白莲莲.血清C3 C4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5):8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