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4
/ 2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路径探析

雷洋春

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南街12号高新技术研究所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新型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社会。信息素养教育契合信息时代发展在高职院校中方兴未艾,图书馆作为开展新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在当前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路径进行探析,提出部分策略性观点,为高职高专院校中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图书馆服务;

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社交和生活模式,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契合信息时代大环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正逐步被国家重视。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国家层面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教育大资源的战略目标。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2015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在其中要求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出图书馆在完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主体作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当前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盘点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中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1974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Paul Zurkowski提出,将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这一概念的出现这一解释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一种基本能力。近年我国学界将信息素养内涵概括为“个体依照自身所需信息,具备信息检索、信息评价以及信息评估的综合能力”。

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质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从标准中要求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要求学科核心素质信息素养基本内涵基本耦合,但因面向对象特点不同,教育导向不同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也有其独特性。高职信息素养实践理念是面向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认知-行为-情感-元认知同步发展为教学目标,采用嵌入式教学内容体系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为保障,以专业活动中的信息能力为评价标准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现状问题

(一)信息观念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和教务部门本身没有足够的信息观念,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也不够重视,未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以及日常教务范围内,对于当前的移动信息素养教育更是重视性不足。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教学研究非常重视,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和基础教育相比不够重要。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孤军奋战的局面,导致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时无法及时得到教学管理部门和院校相关部门的理解,更无法得到支持。在此情况下,对于学生的移动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

(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授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在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需要在相关各个环节进行融合,特别是信息意识以及信息道德教育,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积极贯彻,以帮助学生在长期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相应的信息意识和道德。但在实际中,长期以来,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移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只是单纯地通过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实现,另外在相关课程中也是一部分为信息技能教育,另一部分为信息意识教育,和移动信息素养教育关系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没有真正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意义。

(三)没有结合用户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教育

在现代教育工作中,注重因材施教,教育者需要结合教育对象本身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挖掘,做到“学以致用”。在当前网络化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教育。在当前网络时代下,需要依照教育对象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提升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移动信息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创新策略

(一)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提升服务主动性

思想对于行为具有支配作用,只有提高了信息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服务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从事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高职高专图书馆要想提升广大学习者的教育培训质量,则可以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借助于移动技术实现对广大读者的全天候服务,提升服务主动性,以为广大学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服务环境。

(二)基于网络特点建构移动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在网络环境下,在高职高专院校移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馆员需要结合网络时代特征和学生信息需求变化,实现对相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及其形式的调整,以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对新媒介、微信、微博等应用下,以能够构建开放和交互性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和传播,以能够完成学科交叉、务实有效以及协同合作的体验式移动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提升移动信息素养教育质量。

(三)提升教育内容的个性化水平

对用户展开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在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实现对用户需求的重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及偏好,对其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进而制定差异化的教育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针对性辅导,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教育实效。

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既要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也要紧贴时代发展,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服务人才培养。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断地与专业融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才能为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国工匠贡献信息素养教育的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万雅莹.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回归实践探索-以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 [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