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4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李明军

130227197501172217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了很多新技术,使建筑领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近年出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是目前比较新型的施工技术,实践表明这项技术能有效提升混凝土强度,为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理论研究方面仍然缺少深入分析,实践上也缺乏经验积累。鉴于此我国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案例,详细介绍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对于积累相关实践经验,促进此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地基安全与稳定性的需求日益增加。地基作为支撑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在这个背景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在解决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地基问题中崭露头角。该技术通过将高强度的注浆材料注入地下,填充土壤中的空隙,实现地基的加固和改善。它不仅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还有效控制了地基沉降,改善了土壤的工程性质。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原理及其优势

1.1技术原理分析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将渗透注浆以及劈裂注浆两种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衍生出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技术原理可简要描述如下:先制备水泥浆液,通过注浆管在压力作用下把浆液压入灌注桩的桩侧以及桩端的地层缝隙中,水泥浆液凝固后,可以实现灌注桩周围土壤颗粒、沉渣等的有效结合,提升灌注桩周围围岩的整体强度,以此提升灌注桩与桩侧土壤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桩端抵抗变形的能力。在高压水泥浆液的挤压作用下,灌注桩周围土体发生劈裂效应,水泥浆液进而挤入缝隙,最后形成网状的复合土体结构,提升周围土体强度。

1.2技术应用优势

(1)具有很好的地质情况适应性。即便在很差的地质条件下,利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此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地基的可靠性。(2)极大提升灌注桩的承载能力。通过后注浆技术能显著提升灌注桩周围土体的综合性能及其与灌注桩之间的摩擦力,使灌注桩整体承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以往实践经验,此技术可使灌注桩承载能力提升30%以上。(3)降低灌注桩的施工难度。用传统的灌注桩施工技术,为了保证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必须施工很深的桩孔才能达到相关要求。但后注浆技术的应用使得灌注桩承载能力提升,能大幅度地降低灌注桩的施工深度,使整体施工难度降低,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2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2.1注浆管制作

作为灌注桩后注浆的初始步骤,注浆管的制作是其中的重要工序之一。为避免对之后的注浆操作造成阻碍,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注浆管的制作阶段,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严格”的要求筛选注浆管材料供应商,对注浆管的直径、材料、出浆口形状、密封性能进行严谨地筛选,确保材料和规格的适用性,并保证出浆口的形状和密封性能符合要求,避免浆液渗漏,保证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在制作和检查注浆管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操作,确保后续的注浆操作顺利进行,为工程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注浆管安装

完成注浆管的制作后,需要进行注浆管的安装。在钢筋笼的圆周上对称设置注浆导管。为加强注浆效果,需根据地质和承载力要求,从桩底向上7.5~12.5m处设置桩侧注浆的位置和数量,截面间距约为7.5m。注浆管安装阶段中,注浆管的底端应穿过钢筋笼底部,其区间应为20~25cm,同时顶端也要超过地面高度30cm左右,必须使注浆管轴线保持一致。同时,应使用胶带封闭注浆管的孔口,以防止浆液泄漏。在进行焊接前,去除表面的锈蚀及油污,保持钢筋笼与注浆管之间的接触面无污垢。焊接过程中,选择电弧焊方式,应保持焊接电弧的稳定,沿着接头的轨迹进行均匀的焊接,确保焊缝的连续性,使焊接材料与基材充分熔合,避免出现断裂或间断焊的情况。之后随钢筋笼下放注浆管,并通过焊接和绑扎的方式,将注浆管与钢筋笼的主筋紧密连接。

2.3水泥浆液注入

水泥浆液注入施工是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的关键阶段,对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浆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灌注桩工程质量,综合分析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和浆液水灰比等参数,确保注浆参数能够达到建筑工程的需求,降低施工问题的出现概率。为确保注浆效果,需要控制注浆施工点与成孔点之间的距离在10m之内。在注浆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把控注浆施工时间与注浆施工顺序,并参照施工现场的具体土质情况,灵活地调整注浆顺序。在土质较饱和情况下,应首先从桩侧注入水泥浆液,其次从桩端进行注浆;在土质不饱和情况下,则与之相反,即应首先从桩端注入水泥浆液,再从桩侧注入。注浆需在完桩3d之后,且不超过30d,保证中桩端和桩侧的单次注浆时间间隔在2~12h,避免影响注浆施工的效果。

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3.1地质勘察与设计阶段的充分准备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中,地质勘察与设计阶段的充分准备非常重要。在开始施工之前,彻底了解工程地质特征和土壤性质是确保施工成功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实施策略,以确保地质勘察与设计阶段的充分准备:首先,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包括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岩石分布、地层特性等方面的调查。通过钻探、采样和实地勘察等手段,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了解地质条件的多样性,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灌注桩类型和注浆材料,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施工方案,其次,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的数据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软土和硬土的承载能力差异、岩石的坚硬度等因素,通过精密的工程设计,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对各种地质条件的充分应对,提高工程的可控性,另外,实施地质勘察与设计阶段的交叉验证。地质勘察和设计应该是相互印证的过程,通过采样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不一致之处,并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正。这种交叉验证的方式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施工方案的准确性。

3.2质量控制与监测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以确保质量控制与监测的有效进行: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标准,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操作规程和要求。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技能和培训,理解并遵守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现场质量监测。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通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极大提升灌注桩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为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具体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操作,重点关注关键的流程及环节,确保注浆作业精度,通过规范化施工才能保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齐延保.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分析——以滨城基金大厦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2(21):131-133.

[2]吴宝亮,李学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9):228-230.

[3]陈建荣.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2(07):255-25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