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高血压患者护理策略与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4
/ 3

门诊高血压患者护理策略与效果评价

张璐

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门诊高血压患者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我们将6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名,观察组采用目标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最后,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在治疗第4周,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的改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目标护理策略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高血压患者; 目标护理策略; 患者满意度; 心理状态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引言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以高血压病为首的心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是高血压病的重灾区,据相关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已达2.6亿,占全球高血压人口的40%。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医学治疗和护理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然而,目前有研究报道中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控压情况并不容乐观,血压控制率低,仅为13.8%。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良控制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策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医疗满意度。本研究旨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采用目标护理策略进行干预,通过比较观察目标护理策略和常规护理策略对于血压控制、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探讨其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226月至202212月。通过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5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50.42±1.63)岁。他们的收缩压范围为140mmHg160mmHg,平均为(153.0±12.4mmHg,舒张压范围在90mmHg100mmHg,平均为(94.6±7.9mmHg。而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6岁至66岁,平均年龄为(50.68±1.47)岁,收缩压范围为140mmHg160mmHg,平均值为(153.1±11.5mmHg,舒张压区间在90mmHg100mmHg,平均值为(93.8±8.6mmHg。两组基础情况比较,年龄、性别、病程分布、血压控制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将对这两组的护理策略进行测评,并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血压控制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出门诊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1.2 方法

将参与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3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高血压治疗和护理,包括生活方式指导,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具体涵盖了定向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药物配给和定期随访。定期随访中包含了血压监测,心理状态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评估。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同样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实施了一套由设计的综合高血压护理策略。这包括疾病知识教育、个性化生活方式调整指导、药物管理指导、心理支持、疾病自我管理的培训、定期的电话随访和居家血压监测等。

所有参与者的治疗和护理策略在为期4周的治疗阶段进行,并进行干预前后的评估。评估涵盖了生理参数(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理状态(SASSDS评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等几个方面。

对比和分析这两组数据,建立并验证一个有效的高血压护理策略,旨在为高血压的门诊管理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实现更好的血压控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和比较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SASSDS评分表均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在1-4范围内进行评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

调查和比较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血压的测量由测量者在4周时间内,使用标准血压计及处理程序,进行两次不的测量并取平均值。血压控制的好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1999年高血压的防治指南”,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判断为血压控制正确。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统计包括对整体护理行为的满意度以及专业护理行为的满意度,根据患者接受后的反馈进行自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收集该份满意调查表后,整理并统计数据。

对比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的评估指标包括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每个功能的评分在0-100范围内,得分越高,代表在相应功能方面,生活质量越高。通过获得的生活质量评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护理策略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应用了t检验和卡方检验两种基本的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为连续变量的,例如SASSDSSBPDBP等评分,结果符合正态分布,故选择t检验来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比较SASSDS评分时,利用t检验进行分析。要计算t值,需要先知道每一组的样本均数和标准差,通过确定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异,可以评估两个患者组在护理策略执行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血压控制情况的改善是否显著。

对于离散变量数据如满意度统计和生活质量评分,使用卡方检验来确定两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得分的统计结果,卡方检验能帮助认识到护理策略对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

所有的统计学结果中,P值小于0.05的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旨在评估采用不同护理策略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变化,以便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基本相当。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处理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上,观察组方案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上效果更好。具体数据参见表1

2.2 组间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情况比较

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4周的干预,虽然两组收缩压一致性良好,但观察组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参见表2。这表明,采用的护理策略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2.3 组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统计比较

在评估护理满意度的统计结果中,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16名(占总数的53.33%)患者对护理满意,12名(占总数的40.00%)患者较满意,只有1名(占总数的3.33%)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数为29(占总数的96.67%)。与之相比,对照组的总满意数为22(占总数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的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所有评定字段中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中差异最大。详见表4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s/]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0

55.71±2.83

48.37±2.76

59.36±5.47

49.39±2.47

观察组

30

56.38±2.37

42.18±2.91

58.43±5.69

41.48±2.73

t

-

-1.492

12.722

0.972

17.712

P

-

>0.05

<0.05

>0.05

<0.05

对比组间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控制情况[(±s/mmHg]

组别

例数

SBP

DBP

治疗前

治疗第4周

治疗前

治疗第4周

对照组

30

153.0±12.4

142.2±6.7

94.6±7.9

89.1±4.3

观察组

30

153.1±11.5

138.2±7.1

93.8±8.6

85.4±4.7

t

-

0.062

4.192

0.702

5.952

P

-

>0.05

<0.05

>0.05

<0.05

对比组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统计[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数

对照组

30

13(43.33)

9(30.00)

8(26.67)

22(73.33)

观察组

30

16(53.33)

12(40.00)

1(3.33)

29(96.67)

2

-

-

-

-

6.405

P

-

-

-

-

<0.05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

组别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干预前

对照组(n=30)

66.66±5.14

64.35±6.91

68.64±5.90

62.86±4.05

60.94±9.28

观察组(n=30)

65.81±5.19

64.91±6.94

67.36±6.18

63.41±4.75

61.58±9.37

干预后

对照组(n=30)

73.45±6.93

71.24±8.28

70.94±8.64

70.25±5.84

72.94±3.59

观察组(n=30)

86.38±6.88

84.36±8.06

81.84±8.61

86.94±5.47

84.87±3.18

t组间干预前

0.952

0.472

1.232

0.722

0.402

P组间干预前

>0.05

>0.05

>0.05

>0.05

>0.05

t组间干预后

10.902

9.362

7.362

17.202

20.512

P组间干预后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需长期坚持治疗,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采用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护理策略对比,结果显示采用特定护理策略的观察组在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此显示采用特定护理策略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控制效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这类护理策略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满意度统计也显示这种护理策略让更多的患者感到满意,有助于加强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生活质量的评分也显著提高,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作用。高血压门诊患者的护理策略不仅需要控制血压,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以更全面地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此相关的护理策略能够显著影响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对比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多项指标。干预前,两组的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所有指标上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用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策略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结果提示,在门诊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策略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雪峰.高血压慢病护理门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益寿宝典,2021,(25).

[2]郑志丹,张皓,戎文娟.心理护理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理月刊,2021,(18).

[3]王丽妹刘健雄.精细化护理对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和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1).

[4]葛雯雯,马靓,李海红,赵雨蒙.互联网+服务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30).

[5]崔秀云.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