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导向的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2

行动研究法导向的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检验

刘少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山东省 济南市 250031

摘要:急诊科的病人管路护理至关重要,但环境复杂、压力大导致护理标准化不足、质量波动。这不仅影响患者安全,还可能降低治疗效率。因此,急需一套规范化管理体系来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得到一致且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导向;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

引言

医疗技术进步是急诊医学发展的推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护理管理的挑战。尤其在管路护理领域,规范化的管理不仅确保患者安全,还是提升整体医疗质量的关键。面对这些挑战,建立和实施一套严格的管路护理规范体系,对于应对急诊科的复杂情况、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1.急诊病人管路护理的现状分析

急诊病人管路护理的现状分析显示,尽管管路护理在急诊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急诊科的工作环境通常压力巨大,医护人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紧急情况,这可能导致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不足。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多样且变化迅速,医护人员往往难以实施统一的护理流程,这增加了护理差错的风险。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可能缺乏针对特定管路护理的系统培训,导致他们在处理复杂管路问题时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护理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不健全,难以确保护理实践的一致性和质量。在资源配置方面,急诊科可能面临人力和物资的限制,这进一步影响了管路护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缺乏足够的护理人员可能导致护理工作负荷过重,而物资短缺可能影响护理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

2.1体系框架设计

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精心设计体系框架,这一框架应包括明确的护理流程标准化,确保每一项管路护理操作都有详细的步骤和标准,以减少护理实践中的变异性。标准化流程应涵盖从管路选择、置入、维护到移除的全过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管路(如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南。体系框架还应包括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建立,这些指标应能够量化评估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设定感染率、管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操作时间等指标,以监控和评价护理质量。此外,体系框架设计还需考虑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执行标准化流程。这可能包括定期的培训课程、模拟演练和在线学习资源。同时,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的质量反馈和审计,识别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不断提升护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2体系实施策略

体系实施策略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成功的关键,应通过全面的培训和教育计划,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对新体系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应包括标准化流程的详细操作、质量控制指标的解读以及持续改进机制的运作方式。实施策略应强调团队合作和跨部门沟通,确保急诊科与其他医疗部门在管路护理管理上的一致性和协同性。这可能涉及定期的团队会议、跨专业培训和共同的质量改进活动。应建立有效的监控和反馈机制,实时跟踪体系实施的进展和效果。这包括定期的质量审计、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理人员反馈收集。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及时调整实施策略,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施策略应包含激励和认可机制,以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体系实施,并对其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贡献给予肯定。通过这些策略,可以确保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在急诊科得到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2.3体系评价工具开发

体系评价工具的开发是确保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应涵盖护理操作的各个方面,如操作准确性、患者安全、护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应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如标准化检查表、电子记录系统和数据收集软件,以支持评价指标的实施。这些工具应设计得用户友好,便于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并能够自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减少人为错误。评价工具应包括定期的自我评估和同行评审机制,以促进护理团队内部的持续学习和改进。通过这些机制,护理人员可以识别自身在管路护理中的不足,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应用检验

3.1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应用检验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关键阶段,实施应从小规模试点开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急诊病例进行,以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试点期间,应密切监控护理操作的执行情况,收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反馈,以及记录任何出现的问题。根据试点结果调整体系细节,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应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参与到新体系的培训和实践中,通过定期的会议和讨论,解决实施中遇到的挑战,并分享最佳实践。实施过程应包括持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评估体系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这可能涉及定期的质量审计、护理操作时间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量化体系的效果,并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实施过程应强调持续改进的文化,鼓励护理团队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和操作,确保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能够适应急诊科不断变化的需求,提升患者护理质量。

3.2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对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实施成效的量化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实施前后的关键护理指标数据,如管路相关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操作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等,来衡量体系对护理质量的直接影响。进行定期的质量审计,以检查护理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化流程,并评估护理人员对新体系的遵守程度。这些审计结果可以揭示体系实施中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提供方向。通过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新体系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这些主观评价可以补充客观数据,提供更全面的评价视角。效果评价还应包括对体系实施成本效益的分析,确保改进措施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考虑了资源使用的效率。通过这些综合评价,可以确保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在实践中有效,为急诊病人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3案例分析

在某大型医院急诊科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后,选取了一组急诊病人进行案例研究。其中一位患者因严重创伤需要紧急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实施新体系前,该操作通常耗时较长,且存在感染风险。实施后,护理人员按照标准化流程迅速准确地完成了导管置入,并严格遵守了感染预防措施。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显著下降,恢复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通过此案例,证明了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仅提升了护理质量,还增强了患者安全。

结束语

通过行动研究法,我们成功构建并应用检验了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这一过程不仅优化了护理实践,也为未来急诊科护理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持续改进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夏露露,吴茜.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健康管理在肝硬化切除术后营养干预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4,40(10):1781-1785.

[2]张亚南.行动研究法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10):174-176.

[3]王学伶,何晓庆,李晶晶.行动研究法导向的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检验[J].全科护理,2024,22(08):1480-1484.

[4]罗敏娟,闵永华,祝勤雅.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规范化中医护理培训方案的成效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07):58-60

[5]叶显凤,吴金燕,林丹.规范化管路护理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9):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