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潮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2

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潮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罗佳敏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道路、文化建设的探索,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及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论争,阐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孕育

1、欧战后国内思想的变动

    自1914—1918年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欧洲人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失去了信心,从原本持有的“西方中心论”转而向中国学习文化,他们认为,“欧洲文化的坏处,已经被欧洲大陆显示得明明白白”,只有中国的文化才能救西方,一些西方人也来中国从中国文化中寻求希望,如罗素在《中国问题》中就写到“西方文明的希望日显苍白”,欧洲战后思想使中国思想潮流发生了转变,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思想从人们心中瓦解,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重新寻找救国之路,正当此时,十月革命从俄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同,苏俄政府宣布废除俄帝时代在中国获得的一切特权和密约,并热情呼吁如果中国人民愿意像俄国人民一样获得自由,唯一的同盟者就是俄国工人、农民及红军,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辟了新的道路,人类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以俄为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武器改造中国社会。李大钊是率先拿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先锋,他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率先将十月革命与法国大革命进行比较,显示出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他认为:“二十世纪初叶以后的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在文化建设方面,李大钊也主张以俄为师,他认为第三文明即“俄罗斯文明”是调和东西文明的媒介,是适应世界的新潮流的文明。毛泽东也认为俄罗斯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此后,他也开始以俄为师,与何叔衡在长沙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瞿秋白更是亲赴俄国进行实地考察,向国内系统传播了苏俄各方面的情况,吸引了更多先进知识分子转而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中国新文化运动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开始分化,一部分知识分子如李大钊、毛泽东决心向俄国学习,毛泽东曾认为:“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一部分知识分子如胡适则仍固守其“西化”的观点,认为欧战后兴起的“东方文化热”只是一时的病态心理,他无视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一味鼓吹中国文化比之于西方文化样样不如人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刊物如《新青年》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情况,《晨报》也刊登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文,《国民》杂志自1919年开始也先后刊登了介绍苏俄建设情况的刊物。

全国各地的刊物如蓬勃之势兴起发表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同时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在全国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斯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创办了“文化书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诸如此类等等。一些马克思主义翻译著作也随之发表,如《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更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当时的中国,各种思潮如实验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等等也与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改造中国作为自己的任务,把促进民族独立、人民富强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二、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思想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极大的传播,中国产生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文化出路问题,但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主要接受的是西方进化论和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因而对当时的中西文化观存在着很多局限,在经历了五四运动时期的“中西文化论争”以及学习了唯物史观之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得出了很多结论,也对之前自己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改观,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奠定了基础。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最先引入唯物史观对中国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给予它崇高的地位,毛泽东曾认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但以最先进入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者当属李大钊,他早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中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他所著的《史学要论》一书更是中国第一部专门介绍唯物史观的书籍。此外,他还在北大开设有关唯物史观的课程进一步进行唯物史观的传播。不仅如此,一些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等进步刊物大力宣传唯物史观的思想,《晨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也对唯物史观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唯物史观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它去探索中国文化的出路从而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先河。中国共产党人破除西化派和东方文化派单从思想观念出发来论述文化,把文化的根源归结于种族因素、自然环境影响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论述,反驳了梁漱溟认为文化的根本在于“意欲”的唯心史观的观点。瞿秋白更是对文化问题作了唯心史观的解释,从文化观上反驳了梁漱溟的观点。陈独秀认为“唯物史观的哲学者也不是不重视思想、文化、宗教、道德、教育等心的现象之存在,唯只承认他们都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而非基础之本身”,共产党人就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中国文化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析并不断趋于完善,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行进新文化的道路

    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文化问题采取“破旧立新”的态度,在五四运动后,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建设新文化必须采取“创新”的态度,瞿秋白就曾提出“我主张攻击旧道德并不是现在的急务,创造新道德、新信仰,应当格外注意一点。攻击旧道德的力量应当居十分之四,创造新道德的力量应当居十分之六。”。在这一时期,早期共产党人们对中国的文化试图探索出一条独属于中国的文化之路,瞿秋白在亲眼目睹了苏俄文化焕发出的强烈生机之后,明确表示“研究俄罗斯文化—人类文化之一部分,自旧文化进于新文化的出发点”,更是认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夜之余,无产阶级文化的晨之初”,他把开全人类的新道路,光复四千余年文物灿烂的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此外,他还提出了未来的新文化建设应当朝着“社会主义艺术文明”的方向迈进。

在这一时期,许多早期共产党人已经逐渐冒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就曾提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 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之后,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世界格局的转变,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文化文化问题也提出了许多思考,众多志士仁人在开创中国新文化建设的道路中也逐渐转变、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创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