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旧改建筑设计难点探索——以上海福佑地块项目为例的设计实践

/ 2

老城厢旧改建筑设计难点探索——以上海福佑地块项目为例的设计实践

宋燕燕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101

老城厢,是上海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它不仅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起点,更是展现海派文化魅力的窗口。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巷一弄,都承载着上海人的记忆与情感。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老城厢旧改面临着历史传承与城市更新的双重挑战,我们如何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满足现行的国家和上海规范,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与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当下焕发新的活力,将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以上海福佑地块项目为例,从风貌设计、总体规划、消防设计、交通组织等难点进行设计探索。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大豫园片区,基地四至光启路和安仁街以东、福佑路以南、人民路以西、昼锦路以北。基地位于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范围。基地(图一)周边东侧为外滩金融中心,南侧为待城市更新的老城厢建群筑,西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北侧为古城公园和现状高层建筑埃力生国际大厦。总用地面积约10.8万㎡,地上计容建筑面积约17.8万㎡,地下建筑面积约24.0万㎡。地上设有多层商业街区,多层低密办公、多层住宅、一栋100m以下的高层办公塔楼及附属配套功能,目标打造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旅游、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文化商业综合体(图二)。

1.本案规划

图一 基地位置

1.功能分区白图

图二 功能布局图

2.风貌设计策略

风貌设计是旧改项目的难点,通过对项目中地块历史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进程,识别出地块内的历史节点,为风貌保护提供历史依据。同时对地块内的建筑进行风貌评估,识别出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构筑物,分析其历史及文化等价值,确定保护级别和方式。进而对建筑肌理、街道界面、内部巷弄、环境要素等进一步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城厢的历史风貌,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2.1历史建筑评估

通过对福佑地块内的建筑进行风貌评估,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原位修缮并活化利用;对优秀历史建筑采取保护修缮;对保留历史建筑及有价值的一般历史建筑采取保留改造;对其余一般历史建筑采取更新改建;对应当拆除建筑、其他建筑采取更新改建以修复历史城市肌理。

2.2建筑肌理

本地块肌理总体保存较好,仅局部肌理完整性有些破坏。本地块肌理主要类型(图三)有行列式、周边式、 独立式、院落式等主要肌理,整体以行列式、周边式为主,有明显“外市内里”的里弄街坊特征。基于建筑类型,将地块分为合适尺度的设计组团,以组团为单位进行方案的分析及验证。对比历史与现状,从肌理布局、边界、组合到单体肌理,保留肌理留存较好的组团; 对肌理部分留存组团,延续原有肌理;肌理经过重建、改造较大、已消失的已变更组团,进行修补。从而达到保留地块小肌理、延续整体原有肌理的目的。

建筑肌理2

图三 肌理类型

2.3街道界面

街道界面包括了建筑立面的风格、界面的连续性和变化多样性等要素,项目总体街道界面以市房和石库门里弄住宅为主。以东侧人民路界面为例:街道界面建筑以3-4层西式市房和3层石库门里弄为,界面有一定的连续性,个别段历史界面消失。天际线起伏错动,界面整体风貌价值较高。 因此,保留了人民路建筑的立面材质色彩风格及街道空间,保持断面高宽比; 维持原有的界面连续性和开口特征;确保街道界面的整体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合理更新改造,提升界面活力。

2.4巷弄

地块里弄肌理区内部巷弄结构(图四)为公共通道-主弄-次弄。整个地块里弄地块保留了花草弄、宝带弄等主弄,总体保存了公共通道和主次弄的路网系统结构,保护和延续主要巷弄断面的高宽比,巷道系统完整, 结构清晰,体验丰富。

3.巷弄baitu

图四 巷弄结构

2.5其他环境景观要素

地块中保留了过街楼、牌坊、界碑石等其他环境景观要素,形成良好的内部路网标志,增添了更多独特记忆点。

因此,项目较好地保留了街巷“外市内里”的格局,延续并织补老城厢独有的小肌理单元模式,形成历史与当代共生的肌理, 保护和延续历史建筑类型的丰富性,把历史建筑变成历史记忆标识点,针对不同保护身份建筑,采用不同策略分类进行保护更新,保留和延续历史建筑的风貌特征。

3.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项目的难点之一,它关乎整个项目的定位和发展。本项目结合功能业态设置地标建筑和城市公共广场空间,用一大黄金主轴、六大主题街巷、四大主题分区打造了一个集东方美学与时尚国际的复合功能的生态生活潮流地。

东西向黄金主轴向西通过视线通廊打通本项目、豫园商城、豫园西片区的老城厢内部重要节点空间,向东延伸直至外滩艺术中心和外滩。通过串联主要历史建筑和广场节点,联动豫园和外滩艺术中心两座文化灯塔,打造贯穿东西的文化长廊。同时结合街巷结构肌理及商业定位规划打造方浜中路、花草弄水街、世春街等六大主题街巷,营造商业四大主题分区。项目南部花草弄及康家弄将建滨水商业街,集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精致街区;中部的世春堂和文化街巷区域将打造一个文化艺术多功能活动空间,以创意为导向,是“中国原创”的灵感聚集地;与南外滩相邻的方浜中路区域和宝带弄区域则更多呈现国际经典与时尚文化,如童涵春堂、仁记珠宝银楼、老庆云银楼等西式风格的历史建筑将华丽变身为全球时尚创意产业,向世人展示风采。

4.消防设计

本项目为多地块、多组团式肌理风貌保护, 在高密度的老城厢总体布局下 ,尊重风貌保护并兼顾消防救援,对消防设计带来较大挑战。

由于风貌保护道路,其道路宽度、沿街道两侧建筑高度、建筑界面应保持现状或历史空间尺度。导致安仁街、梧桐路、丹凤路部分道路净宽不足4m、新建沿街建筑的外墙距离消防车道的间距远小于5m、局部道路上空的骑楼、外挑处净高不足4m。如在各地块内开设多条消防车道与人民路、方浜中路、四牌楼路联通,又会严重破坏地块内的多肌理组团。因此总体消防设计是这个项目的难点。

经过多方深入研究,我们对本项目总体消防设计提出以下策略:

4.1、多级消防车道策略(图五)

本项目采用多级消防车道的方式进行设计,利用项目基地内的广场用地外部街巷空间形成一级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净宽 4m,净高 4m;为多层建筑设置的一级消防车道,两侧建筑外墙间距不小于 5.0m。多层低密度办公及住宅地块内,建筑之间的内部通道形成二级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考虑小微型消防救援车辆通行的需求,消防车道两侧建筑外墙间距不小于 3.5m,净高不小于 3.0m,转弯半径不小于 4.0m。同时结合多级消防车道的设置增设室外消火栓,补强消防救援条件。

4.2. 地上建筑消防组团划分原则:

多层办公建筑、多层住宅建筑可采用建筑防火组团的方式对住宅小区、办公小区内的建筑进行统筹划分后,进行消防设计。组团划分的主要原则为:

住宅建筑或办公建筑,当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总和不大于 2500 ㎡时,可成组布置,但组内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 4m;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 年版)》第 5.2.2 条的规定。 当组内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小于 4m;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小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 年版)》第 5.2.2 条的规定时,应采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 年版)》 第 5.2.2 条规定的补强措施进行补强。5.消防分析baitu

图五 消防分析

5.交通设计

交通方面,老城厢地区的建筑密度高、道路曲折狭窄等特征,引发了停车难、交通拥堵等诸多难点。福佑路项目本项目设计考虑多地块交通一体化设计,沿基地外围道路共设置5处机动车出入口(图六),兼顾考虑了商业客货运、办公、住宅的使用,合理进行交通流线组织,各功能区域间地下车库整体连通,打通回路,又可通过闸机物理分隔,界限明确且流线便捷。地下空间开发的总建筑面积达到24万平米,共三层,可提供停车位近2000个,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停车难的问题。此外,地下空间,除连接轨道交通站点外,将在地下设置出租车停泊点,更好地为区域内使用者的出行提供便利。C:\Users\syy35148\Desktop\发发\用途\6.交通组织2.jpg6.交通组织2

图六 交通分析

6.结束语

通过对福佑地块项目旧改设计实践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认识到老城厢旧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不仅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更新与重塑,更是对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需求的深度融合。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创新设计实践,为老城厢的更新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洪继梁.上海老城厢区域激活与复兴实践[N].中国建设报,2019-08-13(005).

[2]阮仪三,张晨杰. 上海里弄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5,5:13-17.

[3] 伍江.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有机更新,上海城市规划,2018 (6),10-11 .

[4] 古春霞.“上海老城厢”场域中的历史记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3):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