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文忠

362429196904282537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BIM技术逐渐应用于工程施工中,而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造相融合又会对智慧建造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某商业住宅综合体,建立BIM模型,实现建造过程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研究了过程的实现效果。研究成果显示:BIM是一种将信息科技与建筑图像相结合的新方法,能够将施工过程可视化地表现出来,并能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合,其能够使整个装配过程自动化程度更高。通过BIM技术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控制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380天的工期之间,建设进度与计划工期相一致,当工期在380天至720天的范围内,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提前完成既定工期。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

0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传统建筑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能源消耗大、施工速度慢及生产不精细化等,这与我国当前环保指标的需求相去甚远。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供使用的建筑工人越来越少,人工费用越来越高,因此,智慧建造和一体化生产已慢慢变成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我国建筑产业转型提升和工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装配式建造指的是将拟建造工程按照不同位置拆分为若干构件,基于制定的制作方法进行提前生产,然后将制作完成的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再通过预先设计的组装方法将构件安装至指定位置,进而组成一个完成的建筑。装配式施工的整个过程呈现出速度快、施工难度低等特点,因此,这就使其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信息技术是促进装配式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造相融合又会对智慧建造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三维模型

使用BIM技术将该建筑物的CAD图纸转化为3D模型,3D模型涵盖了建筑工程、水电工程以及装饰工程。利用BIM技术搭建出3D模型,施工管理人员能够直接利用该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形象直观地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通过施工模拟,施工人员可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不同专业所存在的交叉问题,提前将交叉问题处理好,再进行施工,避免后期出现返工现象,一旦出现返工现象则意味着施工单位需要承担更多的施工成本,显然这种现象不具备经济性原则[1]。

2BIM技术应用

2.1构件制造阶段

在预制产品过程中,施工人员可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管理,为便于后期安装作业,施工人员可直接使用编码对预制构件进行命名,实现从产品的生产、运输、安装全流程管理。首先,结合设计图纸要求的预制构件的尺寸、安装位置、材质等信息进行核对,然后将其输入至信息管理系统中,每一个预制构件配备唯一编码;然后,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合理的安排预制构件的生产时间,使用专用打印机将唯一编码打印在RFID芯片表面。预制构件拆除模板、质量检验、存库管理、发货运输、吊装作业过程中,均需要扫描终端,管理人员可直接登陆信息管理系统查看预制构件的具体情况。待具体的任务确定以后,服务器会接收到相应的信息,信息管理系统会实时性地展现出预制构件的当前状态,从而实现对预制构件的整体把控。当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以后,可使用3D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应提前对3D激光扫描仪的技术参数进行设置,而后进行检测,以此来获取预制构件的尺寸,保证扫描结果的精准性。待预制构件扫描完成以后,将扫描以后的3D模型纳入至BIM软件中,对其进行智能分析,而后对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并模拟其拼接作业的整个过程,及时发现拼装作业过程中所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该问题进行处理。以该项目而言,其总计设计了1.8万多个预制构件,使用BIM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只需要配备48个模具即可,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2]。

2.2施工平面布置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为:在预制工厂内进行生产,加工完成以后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的关键点在于如何保证预制构件有序堆放。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施工现场的空间有限,而部分预制构件的体积比较大,且管理规范明确要求预制构件的堆放需控制在2层以内,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结合施工进度,合理安排预制构件的进场计划。在预制构件存库管理时,可能会因为吊装作业不畅通而导致差错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可使用RFID以及BIM技术,将RFID芯片植入预制构件中,通过读取其中的参数,管理人员就能够直接获取到相应的信息,而后进行对比分析,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存放位置出现偏差现象出现,同时还能够保证预制构件的数量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避免返工或是工期延误现象出现。

2.3施工质量管理

针对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而言,施工单位应该建立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施工人员可直接使用编码对预制构件进行命名,实现从产品的生产、运输、安装全流程管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及3D扫描技术,对预制构件的行踪进行管理,如若发生质量偏差问题,则应该立即退还厂家,要求重新加工,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施工工期延误。

将实际测量的数据制作二维码,并将其粘贴在预制构件上,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扫描获取到预制构件的信息。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现场的管理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促使现场的预制构件管理活动趋向于规范化。直接在智能终端上下载相对应的App,通过蓝牙连接,施工人员将检查结果输入至App中,实现数据同步,系统会自动将信息发送给相应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在收到信息以后会对其进行整改。整改完成以后,检查人员会接收到相应的反馈信息[3]。

4施工控制效果分析

BIM综合信息平台可以对建筑在施工阶段所产生的工程成本进行数据导出与管控,根据导出的数据绘制出建筑工程成本节约效益图。根据图2分析可知,在使用BIM技术后,施工现场的装配率管控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节约成本最高为240多万;在使用BIM可视化技术后,针对外墙施工和立面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从而使两项共节约160万元;而对于配电房施工,BIM技术节约的成本最低,达到15万元。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的高效表现,基于BIM技术信息化指导,可以进行施工工艺优化、装配率控制等,从而达到减少制造费用的目的,达到最大的工程收益。

结语

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注浆技术具有明显的功能和作用,利用注浆技术进行房屋建筑的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地加固房屋质量,防范安全隐患问题。将威胁房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因素清除,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固性,延长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为人民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真正发挥出了房屋建筑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增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蔡建勇.探析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1,41(9):165-166.

[2]冯禄强.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44(14):92-93.

[3]刘炜俊.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前景[J].城市建筑,2021,18(1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