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老年脑梗死(ACI)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行为护理在老年脑梗死(ACI)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研究

陆华赢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 上海200441

【摘要】目的:研究行为护理在老年脑梗死(ACI)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医院60例老年ACI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例,行为护理)与对照组(n=3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观察组FMA评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行为护理可改善老年ACI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行为护理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满意度

ACI也叫缺血性脑卒中,多因各类因素所致脑血管无法及时供应血液而导致缺血处脑组织软化、坏死等病变[1]。ACI常见于老年群体,患病后,患者会出现语言、肢体、认知等功能障碍,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限制其正常活动。故建议患者尽早治疗。但因患者疾病认知度较低,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疗效。故需加强患者护理干预。基于此,研究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医院60例老年ACI患者为对象,分析行为护理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医院60例老年ACI患者按照1:1原则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5-79(72.36±2.16)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6-78(72.30±2.10)岁。资料比较未见差异(P>0.05),可以对比。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项目已获得医学伦理审核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ACI知识科普,遵医嘱药物指导,监测患者病情、体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组:行为护理。(1)体位护理:护理人员以简单、直白话语告知患者体位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叮咛患者应减少上肢弯曲、下肢伸展、足下内翻的时间,主动和家属联系,告知其为患者准备舒适的床垫。(2)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规律作息,少熬夜,尽量不熬夜,每晚10:00之前上床休息,早睡早起,并参考自身病情变化,适当进行运动锻炼。(3)穴位按摩:护理人员口头为患者介绍穴位按摩知识,并对其行按摩。①上肢:取坐位、仰卧位,按摩患侧上肢时,穴位选择内关穴、合谷穴,告知患者行肩关节、前臂、腕关节、指关节运动,80-100次/穴。②下肢:取仰卧位,按摩患侧下肢时,选取承山穴、涌泉穴,引导其行髋关节运动;护士协助患者被动屈膝、屈髋,按摩次数同上。

护理时间:均90d。

1.3观察指标

观察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0.0软件。计量(符合正态分布)、计数数据分别指代为(±s)、%,检验t、χ2;(P<0.05)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且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神经功能、运动功能(±s,分)

组别

例数

NIHSS

FMA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31.09±2.17

25.29±1.14

27.37±2.46

57.22±2.11

观察组

30

31.15±2.26

18.55±1.16

28.34±2.31

75.37±2.14

t

0.105

22.698

1.574

33.079

p

0.917

<0.001

0.121

<0.001

满意度:观察组96.67%(29/30,非常满意12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1例)比对照组80.00%(24/30,非常满意10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6例)更高,(=4.043,P=0.044<0.05)。

3.讨论

人们饮食、生活习惯、方式的更改,促使ACI患病人数明显增加。ACI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类,其具备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易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影响。因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日渐退化,且伴随慢性基础性疾病,故较之于年轻人,患病率更高。因ACI发病急促,若患者治疗不及时,易出现失语、偏瘫、智力障碍、行动障碍等情况,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较大冲击[2]。为促进患者预后,做好患者康复期护理干预工作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比较低,且FMA评分、满意度均比较高,说明行为护理可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促使其满意度提升。分析其原因可知:以往对于ACI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其以患者病情变化为主,护理人员遵医嘱被动落实护理措施,护理内容不太全面,缺少针对性,易引起患者不满,整体护理效果有待加强[3]

。而此法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考量,评估患者病情后,为其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突出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全面性,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较为满意,以免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护患矛盾、纠纷。通过体位护理,可缩减患者上肢弯曲、下肢伸展、足下内翻的时间,还能避免患者因同一体位维持时间过长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通过生活护理,利于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以往存在的不良生活行为,强化其生活自理能力,保证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通过穴位按摩,加快患者体内血液循环速度,疏通经络,活血效果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在ACI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行为护理,神经、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保证患者对此法比较满意,可以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佳琦.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123-124.

[2] 邹蔷.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护理模式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192-1194,1228-1228.

[3] 冯燕琼,刘乐乐,高玉韶,等. 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下的居家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5):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