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徐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

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通过电脑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42例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患者42例实施PICC护理。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更高,探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效果较好,避免患者反复被穿刺的情况,置管保留时间增长,能提升护理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肿瘤;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化疗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中患者在化疗阶段时需进行长时间的静脉注射,长期静脉注射易对血管产生损伤、刺激,导致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和手臂静脉直接接触,迅速稀释化疗药物,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1]。本次研究将PICC应用于肿瘤护理中,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选定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将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1,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后,未见明显差距,(P>0.05)。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项目

探究组

参照组

P

总例数(n)

42

42

>0.05

男/女患者例数(n)

22/20

21/21

>0.05

患者平均年龄(岁)

53.28±12.02

53.72±12.84

>0.05

1.2方法

PICC护理:①静脉选择:护理人员在选择患者静脉时,首选为贵要静脉,贵要静脉可以直达上腔静脉,且静脉直和粗、脉瓣少,穿刺的成功率较高;其次选择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2]。②操作方法:整个操作过程要实施无菌操作,医护人员进行常规消毒,佩戴无菌手套操作,冲洗预冲管道,修剪预计长度后进行插管穿刺,然后将穿刺针拔出,导丝、插管鞘与肝素帽连接,对局部进行消毒后采用贴膜固定[4]。在穿刺后将置管固定,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在静脉注射后,护理人员将留置管冲洗干净,使用封管液对置管进行封管。在输液过程中,控制输液的速度,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置管的时间,防止药物刺激患者血管的情况发生。③健康宣教:在为患者使用PICC前,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提前让患者了解整个置入过程,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提前让患者知晓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以增加患者的认知,降低患者因不了解PICC出现的担忧害怕心理[5]。④心理护理:患者在确诊疾病后,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在PICC前后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对待患者态度要温和亲切,增加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同时根据情况为患者提供音乐疗法,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置管穿刺的成功概率,以减少穿刺次数避免造成患者对穿刺产生抵触,形成恶性循环。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专业系统软件SPSS25.0处理,若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探究组并发症总发生数为5例,总发生率为11.90%,探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例数(n)

感染(n/%)

局部出血(n/%)

血肿(n/%)

导管堵塞(n/%)

静脉炎(n/%)

总发生率(n/%)

探究组

42

2

0

1

1

1

5(11.90%)

参照组

42

4

2

4

3

3

16(38.09)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对比两组在实施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探究组显效例数和有效例数更多,探究组的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探究组

42

15

24

3

39(92.86%)

参照组

42

8

20

14

28(66.67%)

P

-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长在身体局部形成肿块的一类疾病,该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极大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化疗作为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在化疗期间虚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长期进行多次重复的静脉穿刺,该情况易造成很多相关并发症出现,包括患者的感染率增加和血管受到严重损伤等。为减少该情况对患者身体带来更多的伤害,PICC的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和传统静脉留置针相比,PICC的效果更好,PICC无需患者频繁使用药物,避免了药物外渗情况,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且减弱了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PICC的穿刺点分布在浅表静脉,降低了感染、血管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患者静脉选择增加,一定程度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PICC避免了多次穿刺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同样减少了对患者血管的伤害,较高的成功率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让PICC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有助于患者治疗的同时,还提升了医患关系,有效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本次研究表明,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效果较好,避免患者反复被穿刺的情况,置管保留时间增长,能提升护理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韩艳雪.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2, 39 (03): 348-349. DOI:10.13586/j.cnki.yjyx1984.2022.03.113.

[2]何莹. FOCUS-PDCA管理模式下风险控制干预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 (10): 183-186.

[3]韩瑞,张琴.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 (22): 14.

[4]葛瑞瑞.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 49 (01): 189-190.

[5]李艳艳.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J]. 中外医疗, 2020, 39 (04): 136-138.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0.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