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安林玉 彭志亮

32032219761107027X   130423198302221012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节点,其结构健康状态的监测与维护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性和基本需求,随后详细分析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损伤识别与评估方法等方面的进展。通过对现有监测系统的案例研究,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文章总结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技术;损伤识别;数据采集与处理

引言

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长和交通荷载的日益加重,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逐渐成为公众和工程界关注的焦点。

一、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概述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损伤识别和评估的综合技术体系。其基本组成包括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传感器系统负责实时收集桥梁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振动等关键参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则将这些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桥梁结构的损伤和异常;决策支持系统则根据分析结果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监测技术的主要类型可按照监测目的和方法进行分类。从监测目的来看,可分为结构性能监测和环境影响监测。结构性能监测主要关注桥梁结构的力学性能,如应力、应变和位移等,而环境影响监测则关注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对桥梁结构性能的影响。从监测方法来看,可分为静态监测和动态监测。静态监测主要通过测量桥梁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响应,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动态监测则通过分析桥梁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识别结构的损伤和疲劳状态。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如基于光纤传感的监测技术、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技术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监测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提高监测的精度、降低成本、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为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二、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

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传感器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感器类型繁多,包括但不限于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工作,如应变传感器通过测量电阻变化来检测结构的应力和应变;位移传感器则通过监测结构的位移变化来评估其稳定性;振动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来捕捉结构的动态响应;温度传感器则通过热电效应来监测环境温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的关键。一个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接口、信号调理模块、模数转换器、数据存储单元以及通信接口。传感器接口负责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适合后续处理的形式;信号调理模块包括放大器和滤波器,用于优化信号质量;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存储单元负责存储采集到的数据,以供后续分析;通信接口则负责将数据传输至中央监控系统。

另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因其灵活性和便捷性而逐渐受到青睐。无线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减少了布线需求,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在设计数据采集系统时,还需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抗干扰能力和实时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数据处理与损伤识别

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数据处理与损伤识别是确保监测系统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信号处理技术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通过应用滤波、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数据中的噪声,提取出反映结构状态的关键特征。例如,通过傅里叶变换能够将时域信号转换到频域,从而识别出结构的固有频率;小波变换则能够提供信号的时频特性,有助于捕捉到局部损伤产生的瞬态响应。

损伤识别方法则基于信号处理的结果,通过分析结构响应的变化来识别结构损伤。常用的损伤识别方法包括模式识别、参数识别和机器学习方法。模式识别方法通过比较健康状态和损伤状态下的结构响应模式,识别出损伤的特征;参数识别方法则通过计算结构响应的统计参数,如均值、方差等,来评估结构的损伤状态;机器学习方法,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训练模型识别数据中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实现对损伤的高精度识别。

损伤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仅依赖于信号处理技术,还依赖于损伤识别算法的效能。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损伤识别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集成学习方法通过融合多种损伤识别算法,提高了损伤识别的鲁棒性;基于物理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则通过模拟结构的物理行为,结合实测数据来识别损伤,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四、实际案例

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中国的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其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确保了大桥的长期稳定运行。

该监测系统采用了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这种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适合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使用。通过在桥梁的关键部位安装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监测了桥梁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关键参数。例如,在桥梁的主梁上安装了超过2000个光纤光栅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以微应变级别的精度监测结构响应。

数据采集系统则采用了分布式设计,每个传感器节点都配备了数据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数据采集频率高达每秒1000次,确保了对桥梁动态响应的高精度捕捉。

在数据处理方面,港珠澳大桥的监测系统采用了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等先进算法,有效去除了信号中的噪声,提取了反映桥梁状态的关键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桥梁的微小损伤和异常变化。

损伤识别方面,监测系统采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对健康状态和损伤状态下的桥梁响应数据进行学习,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出损伤的特征,并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例如,在一次监测中,系统成功识别了一处由于车辆超载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及时发出了预警。

港珠澳大桥的监测系统还具备自我学习和优化的能力。随着监测数据的不断积累,系统能够不断优化损伤识别模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系统还提供了决策支持功能,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结论

本文综述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实践,指出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损伤识别方法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通过案例分析,证实了这些技术在桥梁维护中的有效性,强调了进一步研究与创新的必要性,以确保桥梁结构的长期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柏云飞.智能传感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石河子科技,2024,(03):55-57.

[2]王腾义,李丹,张建.桥梁结构轻量化健康监测思路与技术研发[J/OL].土木工程学报,1-18[2024-06-21].https://doi.org/10.15951/j.tmgcxb.23100849.

[3]徐文城,高艳滨,王凯,等.中小跨径桥梁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J].公路,2024,69(05):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