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李凤娟

包头市第八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25例和实验组(小剂量尿激酶溶栓)25例。对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液流变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优势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尿激酶是重要的溶栓药,其主要作用是溶解血栓,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减轻脑梗死损伤[1]。但是,传统尿激酶溶栓治疗存在出血风险高、疗效不稳定等问题,探索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小剂量尿激酶与常规给药相比,出血风险小,能更好地保护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能否达到预期疗效尚存疑问[2]。因此,开展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对指导临床实践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本研究内容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25例和实验组(小剂量尿激酶溶栓)25例,参照组中,男性14例(56.00%),女性11例(44.00%),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48±1.60)岁,病程小3-6时,平均病程(4.5±1.5)小时。实验组中,男性15例(60.00%),女性10例(40.00%),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29±1.43)岁,病程3-6小时,平均病程(4.5±1.50)小时。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250ml的0.9%氯化钠+20ml银杏达莫,静滴给药,一天一次,用药2周;250ml的5%氯化钠注射液+1.0g胞二磷胆碱,静滴给药,一天一次,用药2周,阿司匹林100mg +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口服

实验组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尿激酶50万单位与0.9%氯化钠100ml充分混合,静滴给药,一天一次,半个小时内滴完;并予以常规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反应

统计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皮肤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发生情况。

1.3.2血液流变指标

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百分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n

皮肤出血

牙龈出血

鼻出血

黑便

发生率

实验组

25

0(0.00)

1(4.00)

0(0.00)

1(4.00)

2(8.00)

参照组

25

2(8.00)

1(4.00)

2(8.00)

3(12.00)

8(32.00)

X2

-

-

-

-

4.500

P

-

-

-

-

0.034

2.2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对比

实验组较常规组的血液流变指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组间血液流变指标比较(

组别

n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比黏度

实验组

25

4.70±0.39

9.05±0.24

1.35±0.02

常规组

25

6.24±0.83

10.99±0.94

2.09±0.53

t

8.396

9.998

6.976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塞,使大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常见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往往是突发性的,其临床表现为突然的头痛,面部、上肢或双腿麻木,说话困难,视力下降,头昏眼花,失去平衡等。急性脑梗死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脑功能障碍、致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康复训练等。溶栓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其作用是溶解血栓,恢复大脑供血,尽早恢复脑功能。但由于溶栓治疗存在出血等并发症,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风险进行综合考[3]。近年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备受关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中,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研究显示,该方案可有效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脑血流灌注,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另外,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可降低全血黏度,促进血管通畅,降低血栓风险,提高疗效。实验组的血液流变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皮肤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等不良反应,但是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比较低,症状较轻,大部分病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控,患者可放心使用

[4]

综上,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22,30(12):34-36.

[2]孙惠敏.依达拉奉和尿激酶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6):143-145.

[3]田淑青.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后早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1):172-173.

[4]黄晓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并发脑出血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