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蹊、唐书清、沈雪

射洪市中医医院  四川 遂宁  629200

摘要:目的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人性化护理引入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价。方法筛选本院在2023.1-2023.11期间收治到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所有入院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有50名患者。在为两组患者提供护理干预上,普通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包括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等。结果通过引入人性化护理,研究组患者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且患者护理质量更高,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而言,引入人性化护理能够充分契合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需求,促使患者经过科学护理,能够有更高的临床护理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评价。为此,建议在当前的急诊科患者护理中引入人性化护理。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科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其所接诊的患者类别众多、病情复杂。为此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当前急诊科护理工作开展上,如何立足既有的护理流程和对策基础上进行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善,优化患者体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也是目前医院护理管理者和学术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发展,人性化护理逐渐成为急诊科护理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研究中,立足医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出发,针对人性化护理引入医院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在2023.1-2023.11期间收治到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所有入院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有50名患者。在性别构成方面,普通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结构构成上,普通组患者龄范围从22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45.3岁±12.4岁,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从23岁到76岁,平均年龄为44.9岁±11.9岁。在疾病的构成方面普通组中包含心血管疾病患者18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5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例,其他疾病患者7例;研究组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7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例,其他疾病患者8例。综合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对,普通组和研究组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别等基础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科疾病收治标准,且经医生诊断为需要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2)患者意识清晰,能够配合完成护理干预和满意度调查;(3)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护理干预和满意度调查;(2)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影响护理干预效果和满意度评价;(3)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普通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按照医院既有的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后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

研究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是:(1)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重视急诊科室的环境建设,尽可能确保环境整洁、安静,并要合理布置床位和医疗设备,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2]。(2)心理干预。由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疾病类别众多,病情复杂,部分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内心会感到焦虑压力,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护理上,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尽可能安慰、鼓励患者,并为患者进行病情的详细解释,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3)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4)疼痛管理。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合理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3];(5)细节关怀。关注患者的饮食、睡眠、排泄等生活细节,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1.3评价指标

在本次试验研究的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作为评价指标。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收集,问卷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疼痛管理、环境设施等方面的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护理质量通过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由护理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评价(分,x±s)

组别

满意度

普通组(n=50)

75.3±10.2

研究组(n=50)

92.5±6.8

t值

12.291

P值

0.001

2.2护理质量比较

通过护理管理部门对护理质量的定期检查和考核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比对(分,x±s)

组别

护理质量评分

普通组(n=50)

80.5±7.4

研究组(n=50)

95.3±4.2

t值

11.103

P值

0.001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急诊科室的工作开展上,急诊科室收治的患者病种繁多,病情复杂,为此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为了满足急诊科患者的护理需求,临床提出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人性化护理强调的是以患者为核心,关注患者身心需求,并基于患者的情况差异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干预的模式[5]。通过对急诊科的患者情况评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求,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在本次试验研究的过程中,试验结果比对证实,研究组患者在引入人性化护理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评价要显著高于普通组,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引入人性化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两组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目前学术界既有的研究观点一致,证实了人性化护理的引入对改善急诊科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有积极意义。

4 结论

本研究认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通过加强护患沟通、关注患者心理需求、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同时,我们也应关注人性化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推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平,郝巧云.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137.

[2]曾健葵,沈慧儿,黄妙琴.人性化护理在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238-239.

[3]曾秀华.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0):13-14+17.

[4]柯丽娜.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03):437-438.

[5]汤荣梅.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9):3734-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