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策略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策略的临床研究

郭小亮

邵东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多角度保护管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间接收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多角度保护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品质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完成后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更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角度保护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颅脑外伤患者的身体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推荐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多角度保护管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和提高生活品质。

关键词:多角度保护管理;颅脑外伤机体功能改善;运动功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其中脑保护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颅脑损伤不仅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受损脑组织,减少二次损伤,提高患者的预后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现有的脑保护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温度管理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对颅脑损伤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综合性、多角度的管理策略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的损伤和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脑保护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神经功能,减少长期并发症的发生。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这些策略,以期为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中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间接收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共有16例,女性患者共有14例,年龄介于53-75岁之间,平均年龄(61.8±4.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有13例,女性患者共有17例,年龄介于55-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2±4.8)岁,颅脑外伤病程为5~28年,平均病程为(18.8±4.1)年。临床统计审核后确认通过,本次研究基本资料可录入数据库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治疗,包含膳食指导,检测血压并仔细记录,按时复诊,指示患者必须遵循医嘱服药。

实验组患者实行多角度保护管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药物管理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首先,神经保护剂的使用是关键,通过注射或口服方式给予患者,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同时,抗氧化剂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医务人员应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频率。抗炎药物的选择则需考虑患者的炎症程度,定期评估药效并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管理尤为重要,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剂量,确保血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并在必要时进行药物调整,以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1.2.2 温度管理

轻度低温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使用降温设备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之间。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持续24-48小时,之后逐步恢复至正常体温。温度管理过程中,医务人员需频繁监测患者的核心体温,确保其在目标范围内。

1.2.3 氧疗和呼吸支持

确保患者脑部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是重型颅脑损伤保护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医务人员应当首先为患者提供高流量氧气,通过鼻导管或面罩供氧,并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对于呼吸功能较弱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机械通气设备,以确保持续且稳定的氧气供应。呼吸支持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参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通气模式和参数。

1.3 评估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采用 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方法,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完成后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更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组别

NIHSS评分(分)

MMSE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30)

25.98±3.58

12.28±1.26

14.08±1.87

23.62±3.23*

对照组(n=30)

25.96±3.61

16.02±1.09

14.10±1.91

18.98±3.36*

t值

0.398

8.651

0.927

8.271

P值

0.966

0.000

0.254

0.000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通常由于交通事故、跌倒或暴力等原因引起。此类损伤不仅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还可能引发脑水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交通事故频发的地区更为明显。此类损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成本的特征,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多角度保护管理干预后,其NIHSS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多角度保护管理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药物管理、温度管理、氧疗和呼吸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损伤的二次损害,促进脑组织修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推荐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多角度保护管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和提高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杨俊杰. 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 22 (15): 82-85.

[2]张敏. 目标性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J]. 智慧健康, 2022, 8 (20): 115-118+149.

[3]石爱仙. 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颅内压和脑保护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 (14): 3287-3290.

[4]解毅, 许传凯, 饶璐. 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 (28):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