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及心绞痛次数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及心绞痛次数的影响

邹莹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及心绞痛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7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2周内心绞痛次数。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34.2±2.9)分低于对照组(42.5±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内心绞痛次数(2.1±0.2)次低于对照组(4.2±0.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改善其心理应激,并一定程度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绞痛,这种疼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其发病原因除了典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种疾病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常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治疗依从性,使治疗难度加大。适当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为了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我们对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3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同时,我们排除了患有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血压高于180/110mmHg、更年期综合症、重度神经官能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5例,他们的年龄介于61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9±5.4)岁,病程从6个月到1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5.5±1.9)年。而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6例,他们的年龄介于64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6.8)岁,病程从5个月到9年不等,平均病程为(6.4±1.7)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患者接受了标准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指导、冠心病知识普及、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指导等。而在观察组中,患者在标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疏导:鉴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长期性和反复性,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治疗信心。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沟通时,护理人员应保持真诚和热情的态度,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以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2知识教育: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关于冠心病的知识,包括注意事项和药物价值,帮助他们理解遵循医嘱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通过知识教育,消除患者的认知误区,帮助他们建立对治疗和病情控制的信心,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消除不良情绪[2]3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传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并告知他们,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同时,在社会上普及冠心病知识,为患者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此外,通过社会募捐活动,为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提供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统计患者两周内心绞痛次数。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均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表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SAS评分(分)

心绞痛次数(次)

对照组

43.56±5.61

36.53±3.52

42.5±1.9

4.2±0.4

观察组

41.66±5.67

30.32±5.71

34.2±2.9

2.1±0.2

P

/

/

<0.05

<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病情变化迅速、治疗挑战大,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冠心病往往与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疾病并存。当疾病发作时,患者通常会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症状,这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这些负面情绪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刺激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系统的活动,进而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心脏输出量,加重心肌的负担,并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从而进一步恶化病情

[3]。此外,由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过程,患者及其家庭常常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因为担心家庭负担过重而停止服药,从而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

心理护理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强调对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的重视,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升患者的舒适感、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护理相比,接受观察组护理的患者心理焦虑水平显著下降,且两周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也有所减少(P<0.05),这与虞爽等人的研究结果[4]相符。因此,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优化其心理压力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次。因此,这一干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立华. 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20):194-197.

[2]姜闪闪, 严琴, 邹莺,等. 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血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21, 59(19):175-178.

[3]滕显杰. 预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18):201-202.

[4]虞爽,刘春荣.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4):61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