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埋地油罐操作井积水原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7
/ 2

加油站埋地油罐操作井积水原因分析及对策

杨继红

中国石油河南销售郑州分公司--  450001

摘要:  中国石油河南销售郑州分公司在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加油站埋地油罐,因操作井封闭严密,在日常运营中聚集水气,经常有积水呈现,导致输油管线、法兰、液位仪、潜油泵等设备设施锈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投资部门,从设计源头开始,本着本质安全的要求,利用自然通风原理,帮助基层加油站解决了这一难题。

关键词  埋地油罐  操作井  积水  本质安全  自然通风 

引言

加油站埋地油罐操作井是指油罐人孔、为计量检尺、液位仪、潜油泵以及输油管线、法兰等附件设置的操作空间,直径约1.5米,深度1-1.5米,目的是便于对输油管线、法兰、潜油泵等设备设施保养维修。城区加油站受占地面积限制,埋地油罐操作井通常设置在加油现场的车道下,为保障加油车辆通行,在日常运行中需使用复合井盖进行密闭封盖,只有在检维修和日常巡检时才打开操作井盖进行相关工作,因封闭严密导致内部聚集水气,经常有积水。本文将通过对操作井积水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延长对埋地油罐输油管线等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做出积极探索。

1  常见问题

依据《加油站管理规范--操作手册》第八章“设备管理维护”加油站设备保养要求,每周清洁1次操作井,如有积水,对积水进行清理,并通风干燥。同时对井内灰尘及杂物进行清理。在日常检查中,加油站均能按照每周1次的要求对操作进行保养,同时发现部分加油站操作井内设备设施表面有水气聚集,经常会凝结水滴,导致设备管线表面锈蚀,操作井难以达到保持通风干燥的标准要求,经过细心的观察,这种情况均是发生在加油站车道下的埋地油罐,通过对分公司所有加油站进行调研,共计有32座加油站,256个操作井有不同情况的积水存在。

2   原因分析

2018年分公司根据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郑环攻坚办〔2018〕29号)《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市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2018-2019共计为45座加油站进行了埋地油罐防渗改造工程,其中有32座加油站埋地油罐工程设计是在加油站行车道下。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在施工图纸设计中,只考虑到行车道下埋地油罐和操作井盖的承重,以及操作井外部防水防渗的密闭要求,没有考虑因密闭严密会导致操作井内水气聚集问题,当时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可参考借鉴。在2020-2021年对加油站操作井日常运行中发现有积水之后,经过多次调研,凡是车道下埋地油罐普遍使用的是复合型操作井盖,密闭性较好,因地表温度与操作井内昼夜温差大,导致操作井内有水气聚集和凝结水滴现象。

3   研究对策及应对措施

3.1根据调查结论,分公司成立了以部门主任为组长,相关岗位人员、工程设计单位为成员的课题攻关小组,旨在解决行车道下埋地油罐操作井通风不畅,水滴凝结的问题。

3.2提出设想

课题攻关小组经过讨论,提出以下设想。

(1)在操作井复合井盖上开孔,保障通风,解决因内外温差问题导致的积水;

(2)增加设备保养频次,将每周1次增加到每周2次,并确定在每周二和每周六打开操作井复合井盖进行晾晒,实行强制自然通风;

(3)使用生石灰干燥剂粉、袋装硅胶干燥剂和活性炭干燥剂,放置在埋地油罐操作井内,用来吸附操作井内设备设施表面的水汽或水滴。

(4)将PVC管预埋在操作井内,另一端通向加油站罩棚上,使其自然通风,保持干燥。该设想是借用埋地油罐通气管保障油罐正常呼吸的原理,由此引发而来。

3.3条件论证

3.3.1根据安全管理要求,首先否决了在操作井上开孔的设想,因埋地油罐操作井使用复合井盖的目的,一是为了车辆通行的承重要求;二是预防车辆通过时因排气管产生的尾气火花进入操作井内,造成重大的事故隐患。

3.3.2增加设备保养频次,对操作井内水气较少的加油站来说效果显著,但是从长期观察,发现每周2次打开操作井盖,不但增加了基层加油站的劳动量,而且,每次打开井盖晾晒,既影响了加油车辆的通行,还让加油站现场变得混乱,同时也让人员和车辆会滑入操作井内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城区销量大的加油站,这种潜在风险更加突显,从长期看不但不利于加油站现场的安全管理。由此断定增加每周2次设备保养频次,不是最终的选择。

3.3.3针对市场售卖的生石灰干燥剂粉、袋装硅胶干燥剂和活性炭干燥剂,从三种物质吸附水气的效果看,生石灰干燥剂粉效果要优于后两种,但因为生石灰干燥剂粉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不便在密闭空间和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空间内使用,这样就排除了对它的选择。将袋装硅胶干燥剂和活性炭干燥剂对比,依据设备保养卫生标准要求以及操作井内有限空间情况,综合考量,选用袋装硅胶干燥剂较合适,缺点是使用量大,更换时劳动强度大,给设备设施保养带来不便。

3.3.4将PVC管预埋在操作井内这种设想,是在分公司郑州第47加油站油罐改造期间得到的验证。从设计源头开始,使用2根DN50PVC管将4个埋地油罐操作井进行相互连通,其中一根管线沿加油站罩棚立柱延伸到罩棚顶部,距离顶部300mm,在管口顶端安装防尘防雨罩;另一根管线经地下敷设在加油站围墙旁,管口高出地面500mm,同样在管口顶端安装防尘防雨罩。详情见如下设计图纸。

4创新原理

4.1创新验证

该套通风系统,是通过2根DN50PVC管道将4个埋地油罐操作井相互连通,2个管口高差约8米,因埋地油罐操作井位于地下1-1.5米,操作井内空气与管道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利于空气密度受重力影响的原理,加速了两者之间的空气对流,实现了在操作井内无动力自然通风,保证了操作井内的空气干燥,避免水气产生,达到了预想目的。

4.2固化创新成果

中石油郑州分公司第47加油站,自2021年3月实行该创新成果以来,操作井内再也没有积水现象发生,更无需因设备设施的保养而增加保养频次和劳动强度。在实际运行中,该成果不但通过了环境评价验收,还通过了安全评价论证,使该项创新成果从理论到实践均通过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通过3年以来该成果在加油站的实践验证,既节约了加油站经营运行成本,也提高了工作劳动效率,所以此项创新成果已具备普遍推广和应用的价值,凡是加油站埋地油罐设置在行车道下的均可采用。

5结束语

加油站设备设施运行控制,是QHSE体系运行的重点要素之一,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消除隐患,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是落实中国石油“四查四提升”的有效手段。利用该项技术,仅使用2根PVC管道就能解决埋地油罐操作井积水问题,不仅提节约企业运行成本,也提高了加油站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保障,更为加油站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