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7
/ 2

放射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高奇阳 王珊珊 陈雨薇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442400

摘要:子宫内膜癌(EC),作为女性生殖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其发病率紧随宫颈癌之后,影像诊断技术在此疾病的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磁共振成像(MRI),凭借其精细的分辨率,已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阶段的主要诊断工具。相比之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则更多地用于检测远处转移以及随访追踪。新兴的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PET-MRI)显示出在局部病变分期和转移性评估方面的巨大潜力。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应用现状,以及人工智能在EC诊断中的前沿发展及其影响。

关键词:放射影像学检查;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

1CT检查

CT技术以其广泛的扫描覆盖、高效的速度和高密度分辨率著称,在医学实践中,尽管其在识别子宫内膜癌深入肌层的程度或判断Ⅱ期子宫内膜癌是否波及宫颈时的软组织分辨率有限,不过它在术前分期时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盆腔扩散病灶的评估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准确度大约为82.09%。最新的2023年中国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学科诊疗共识也推荐使用CT增强扫描来评估上腹部和腹膜后的淋巴结及其它器官的状况。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过程中,肺部转移是最常见的远端转移,胸部CT扫描成为最具诊断价值的工具,通常显示为双肺多发的小实质性结节,常规CT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而增强CT则有助于分析病灶的血流供应和是否存在心大血管血栓。输尿管损伤是妇科手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2%,与手术类型和手术技巧紧密相关。同时,上尿路异常的几率高达11%,约占所有先天性畸形的一半,复杂的上尿路解剖结构是EC手术中输尿管受损的关键因素。通过CT尿路造影(CTU)术前评估上尿路的变异和输尿管路径有助于防止手术期间的损伤,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展示双侧输尿管的解剖结构、是否受影响,对术前评估至关重要。

2动态增强磁共振

DCE-MRI技术涉及在使用对比剂后于多个时间点捕获MRI图像,其特性是EC病变在增强后的强度弱于正常子宫内膜,因此能准确地描绘出病灶位置及肌肉层的侵犯程度。据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推荐,延迟4至5分钟的DCE-MRI图像对于识别宫颈间质受累最为有效。此外,DCE-MRI的参数分析可用于评估肿瘤的组织结构、微环境及血管状态。前瞻性研究揭示,DCE-MRI在EC患者术前风险评估中表现出高效率,AUC值达到0.91。同时,DCE-MRI在预测肌层和宫颈间质侵犯方面的表现良好,一项Meta分析指出,DCE-MRI与T2WI相结合,可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两者敏感度均超过0.8。对于检测肌层侵犯,MRI图像的质量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沿子宫长轴的扫描图像优于盆腔长轴扫描。淋巴结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术前预测能指导手术范围的选择,DCE-MRI联合DWI在诊断EC患者的腹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精确性和敏感性仍有局限。

3磁共振波谱成像

MRS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代谢指标探测手段,被用于深入理解组织内部的生物化学特性,特别在评价肿瘤的恶性潜能及预后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价值。胆碱峰的升高反映了肿瘤细胞膜的异常增殖,而脂肪峰的上升则揭示了细胞膜磷脂可能的分解增强。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肿瘤的MRS图像中,胆碱和脂肪峰的显著提升是其特征标志。在与雌激素紧密关联的子宫内膜癌中,一项有趣的发现是,胆碱与水分比值与Ki67增殖指数存在正相关性,然而与肿瘤侵袭到肌层的程度并不直接相关。尽管MRS能揭示肿瘤的生物化学特性,但由于各厂家设备参数和磁场强度的差异,导致其结果的重现性受到挑战。目前,MRS在子宫内膜癌的确诊和分期过程中仍处于探索早期阶段,需要更多的标准化研究来确保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4PET检查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对病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方面表现出色,特别适用于疑似子宫内膜癌(EC)的全身转移和复发检测。相较于CT和MRI,PET-CT在检测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EC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2%至93%和93%至100%。大约20%的高复发风险患者可能有隐匿性转移,因此指南推荐对这些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对于CT上显示的可疑病灶,PET-CT的诊断准确性更优。PET的代谢参数,如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和总糖酵解,可用于预测子宫肌层浸润、宫颈间质受累和淋巴结转移,并与预后紧密相关。然而,这些参数的临界值范围(SUVmax>9至18,肿瘤代谢体积>9至30mL,总糖酵解>56至70g)尚待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更精确的参考范围。新型PET显像剂,如16α-18F-氟代-17β-雌二醇,因其雌激素特性,可能有助于区分雌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子宫内膜癌。68Ga-FAPI,一种正电子发射体,能有效揭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且与18F-FDG相比,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区别更明显,EC原发灶的平均SUVmax为18.4,显示出68Ga-FAPI在EC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不过,绝经前后的正常子宫内膜SUVmax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受到生理周期影响,这是诊断评估时需考虑的因素。由于空间分辨率限制和正常子宫内膜及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增生、息肉和子宫腺肌病)对18F-FDG的生理摄取,PET-CT在早期EC检测和初期评估中的效能有限。

结论

总的来说,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病情评估、手术后的监控以及长期追踪中扮演了基石角色。当前,MRI作为首要的术前分期工具受到广泛青睐,而CT和PET-CT则以其全面性在远处转移检测和术后跟踪中发挥关键作用。新兴的影像技术如功能性MRI,以其独特的功能,不仅揭示了病灶的代谢特性,还揭示了病灶及其周边微细结构的细节,这些技术的协同效应,无疑将提升子宫内膜癌风险分级和治疗策略的选择精度。

参考文献:

[1] 杨军,杨全新,邓蕾.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3):235~236.

[2] 张楠,宋有文,宋微.CT和MRI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111~113.

[3] 周颖.CT能谱成像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进展.重庆医学杂志,2019,48(9):1 576~1 578.

[4] 张培,陈殿森,祁燕.MSCT与MRI联合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并分期的临床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6):98~100.

[5] 赵立群,张祥林.CT能谱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陕西医学杂志,2019,48(5):614~616,623.

[6] 赵致平,刘金军.宝石能谱CT在胃Ca术前T分期的临床应用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8):83~84.

[7] 陈良新,朱玉娟.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肺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8):68~71.

[8] 林晓珠,沈云,陈克敏.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98~800. [9] 蒋小龙,文建荣,胡朝,等.宝石能谱CT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