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切技术在结直肠息肉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7
/ 2

冷切技术在结直肠息肉中的临床应用

苏建勇

建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云南 建水 65439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冷切技术在结直肠息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择于我院内镜科收治的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组,分成冷切组(n=100)与普通组(n=100)。冷切组实施冷切技术治疗,普通组实施高频电切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反应、应激状态。结果:切除前,二组炎症反应经对比,(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切除后,冷切组炎症反应均低于普通组,(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明显。切除前,二组应激状态经对比,(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切除后,冷切组应激状态均低于普通组,(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冷切技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显著,术后的炎症与应激反应均比较低。

【关键词】冷切技术;结直肠息肉;临床应用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表面形成的肿物,既可单发也可多发,通常没有表现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里急后重感等症状[1]。结直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所以一旦发现结直肠息肉,应及时治疗[2]。高频电切是治疗此疾病首选的方式,切除过程简单、迅速,但高频电切产生的热量较大,容易损伤正常的组织,引起不良反应。冷切技术是新兴的治疗理念,在切割时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影响比较小,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冷切技术在结直肠息肉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择于我院内镜科收治的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组,分成冷切组(n=100)与普通组(n=100)。冷切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3-78岁,均值(51.14±3.59)岁。普通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23-77岁,均值(51.16±3.56)岁。一般资料比较,(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不明显。

1.2  方法

普通组实施高频电切治疗:通过外周血管麻醉,置入肠镜,观察息肉,将套圈器套在息肉上面,用高频电切切除息肉。

冷切组实施冷切技术治疗:麻醉同上,置入肠镜后观察息肉,将冷圈套套在息肉外侧2-3cm的组织上,收紧套圈器切除。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炎症反应,包括组CRP、IL-1β、IL-6。

(2)比较两组应激状态,包括E、NE、Cor。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运用例数(n)与百分数(%)表示,实施X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比较冷切组与普通组炎症反应

    切除前,二组CRP、IL-1β、IL-6经对比,(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切除后,冷切组CRP、IL-1β、IL-6均低于普通组,(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明显。详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反应对比如下  (

组别

例数

CRP(mg/L)

IL-1β(ng/mL)

IL-6(ng/mL)

切除前

切除后

切除前

切除后

切除前

切除后

冷切组

100

5.34±0.91

34.14±3.59

2.51±0.74

3.57±0.92

122.48±19.52

177.25±24.51

普通组

100

5.41±0.85

47.81±4.96

2.54±0.78

6.81±1.04

122.63±19.48

274.14±29.54

t值

-

0.5621

22.3260

0.2790

23.3341

0.0543

25.2421

P值

-

0.5747

0.0000

0.7805

0.0000

0.9567

0.0000

2.2  比较冷切组与普通组应激状态

    切除前,二组E、NE、Cor经对比,(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切除后,冷切组E、NE、Cor均低于普通组,(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明显。详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状态对比如下  (

组别

例数

E(pmol/L)

NE(ng/mL)

Cor(nmol/L)

切除前

切除后

切除前

切除后

切除前

切除后

冷切组

100

196.58±14.52

236.84±25.41

1.54±0.29

2.34±0.55

92.54±8.13

135.51±11.25

普通组

100

196.87±14.86

271.59±36.51

1.57±0.36

3.59±0.72

92.84±8.45

157.48±13.28

t值

-

0.1395

7.8121

0.6489

13.7963

0.2558

12.6230

P值

-

0.8891

0.0000

0.5171

0.0000

0.7983

0.0000

3  结论

结直肠息肉是发生率很高的疾病,在病理上有两种类型,分别是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的癌变几率非常大[3]。关于结直肠息肉发生的机制并没有被阐明,但可能与遗传、饮食等因素存在关联

[4]。高频电切是治疗结直肠息肉常用的手段,运用电灼效应产生高热,诱导蛋白质凝固,切除息肉,但高频电切治疗后发生出血、穿孔的几率比较高[5]。冷切技术在切除息肉的过程中对周围组织不会造成较大的切割伤,息肉周围组织不存在变性、坏死的风险,切割后的创面比较平整,创面的愈合速度很快。冷切技术在切割时适当扩大切除面,切除部分正常的组织,能够将息肉彻底切除。冷切技术在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电凝,从而能够避免热损伤,所以术后的炎症反应并没有剧烈上升,并且该治疗手段可以减轻对粘膜血管的损伤,从而降低应激反应。

实验结果如下:切除前,二组CRP、IL-1β、IL-6经对比,(P>0.05)组间;切除后,冷切组CRP、IL-1β、IL-6均低于普通组,(P<0.05)。切除前,二组E、NE、Cor经对比,(P>0.05);切除后,冷切组E、NE、Cor均低于普通组,(P<0.05)。

综上所述,冷切技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确切,该治疗方式对机体的损伤性比较小,所以术后未发生剧烈的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该治疗方案建议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董锦,姜中华,金星星,等. 电子结肠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与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 (07): 50-54.

[2]刘旭东,孙丽彬,周易. 无痛内镜下冷切除与高频电切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 (07): 75-79.

[3]徐一栋,沈忠磊,冯丹丹,等. 日间病房模式的内镜息肉冷切除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内镜杂志, 2023, 29 (12): 44-50.

[4]杨桂丽,邱远哲,宋明全,等.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治疗直径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J]. 精准医学杂志, 2023, 38 (05): 423-426.

[5]杜政委,王秀敏,陈玉军. 内镜下圈套器不同切除方法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研究 [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 35 (03): 3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