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7
/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张宝恒

中润泽环境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攀升,建筑行业的革新步伐日益加速,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需求已超越单纯的美学考量,转向了核心的安全维度。鉴于建筑项目涉及的广度广泛且施工周期漫长,确保每个环节有序进行的关键在于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的管控。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至关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 建筑安全 安全施工策略 建筑施工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常言道:“生产依赖安全,安全不容忽视。”安全管理的核心包括:首先,强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大型企业针对安全事故设有严谨的规章制度和预案,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安全生产教育训练规程》和《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细则》,凸显了对安全的重视;其次,确保安全以提升建筑质量。只有在安全的工地上,才能推进施工技术革新,提升施工工艺,而工人良好的身心状态也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正常发挥。若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将导致项目管理失序,增加安全风险,可能导致更高的人员伤害概率,甚至因管理疏漏酿成安全事故,从而面临法律追责;再者,民事赔偿责任不容忽视。一旦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身或财产损害,企业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最后,从行政责任角度看,企业未能履行安全保障职责,无论是否造成实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都可能遭受行政机关的处罚,如勒令停业、停产或罚款等。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安全管理认知浅薄

尽管建筑业的整体安全环境有所改善,但仍有个别企业和项目对安全管理持有模糊的认知。他们将“安全至上”视为口头标语,仅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并未切实执行,忽视了保护员工生命安全的核心。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出于经济考量或赶工期压力,简化安全设施,不求完善;另一方面,敷衍执行上级规定,对关键文件仅停留于表面阅读,缺乏实质指导和部署;甚至认为小事故无足轻重。这种观念与国家当前强调的安全生产管理趋势严重脱节,未能意识到安全事故可能对企业的运营造成毁灭性冲击。

2.2 责任制执行不力

首先,职责划分不清,技术部门只关注方案设计,忽视后续执行检查,设备部门则偏重采购而不追踪设备运行维护;其次,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如伪造检查记录,安全交底含糊,培训走过场,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者,技术管理程序未严格执行,例如未将深井和高层脚手架纳入重大危险源管理,施工方案缺乏必要的审批流程。

2.3 分包商安全管理缺失

许多项目对分包商的实际管理近乎“包而不管”。一方面,对分包商的施工活动监督乏力,导致其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另一方面,对分包商设施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置若罔闻,对违章行为姑息纵容,尤其是临时电力设施和脚手架问题尤为突出;此外,对分包商人员和设备的管理脱离项目部体系,如未经筛选和登记的人员入场,未经验收的设备使用,或验收流于形式。

2.4 安全隐患排查不足

在实际操作中,忽视“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由于诸多不确定性,安全隐患排查效率低下。常见的问题是督导人员专业素质和态度欠佳,提出的建议往往无关痛痒;工作安排不合理,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现场督导流于表面,对突发状况应对不足。强调每个指令的严谨执行,确保每一项工作的落地实施,坚决杜绝应付了事的态度;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应及时与现场人员沟通,并通知相关施工单位接受监督,避免频繁检查而忽视问题的纠正和执行跟进。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3.1 增强全员安全意识与责任落实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规强调了"三管齐下"的原则,即行业监管者需关注安全、业务专业者需担起责任、生产运营者需全面负责。企业内部需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问题出现时责任分明。各部门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构建严谨的"问责到人"制度体系。领导层应率先垂范,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接受组织及员工的监督,确保所有安全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3.2 严格实施安全技术交底程序

在工程项目初期,务必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技术和安全进行全面详尽的讲解并签字确认。施工现场须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如入口、临时设施、脚手架、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及孔洞等,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重视。施工企业在不同阶段和季节变换中,应持续强化安全管理,停工期间也需确保现场防护措施完备。

3.3 合理管理和使用安全投入资金

安全生产投入作为基础保障,不容忽视。建筑公司应严格按照规定设立专项基金,独立账户用于提升施工场地的安全条件。研究表明,企业的安全投入与现场安全水平呈正相关。确保安全投入有助于设备正常运行、改善工作环境和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应定期更新设备,确保所有防护设施齐全,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3.4 施工安全检查与事故处理

在建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尤其强调安全检查的优先级。一旦发现任何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必须立即纠正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实施严格的入职前培训和考核制度,只有通过安全教育测试的人员方能参与工作。每日进场前,安全主管都会进行简短的安全提醒讲话。

在项目启动前,由专门的安全管理员、管理层和相关人员进行详尽的工作指导,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安全规范。同时,持续对农民工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在工作中始终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企业采取了多元化的安全监管策略,包括“日常巡查、周四专项活动、月度评估和季度深度审核”。首先,严格执行日常动态巡查,设立公司级安全专业小组,对所有作业环节和现场进行系统性的动态监控;其次,周四的安全生产活动日由高层领导亲自带队,对各项安全细节进行深入剖析和讲解,通过“六点透彻法”提升全员理解与执行能力;再次,每个季度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通过排名通报和专题会议,促使那些在质量标准化上表现不佳的部门和个人警醒,从而推动整体安全工作的进步。这样的举措旨在强化安全责任,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氛围。

3.5 提高安全意识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强化对安全生产的核心理解,构建长远稳定的制度框架,务必妥善平衡安全与生产力、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微妙关系。安全犹如企业的生命线,缺乏它,生产无从谈起,更别提追求卓越的经济发展。唯有稳固保障安全生产,发展的基石方能坚固。我们需要倡导"全面安全意识",构筑"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塑造"深入人心的安全文化",将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福祉并举,从而拉近员工与组织的情感纽带。面对潜在的风险,我们需积极防控,任何隐患都应彻底消除,重大事故的应对必须迅速且有效。推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生产活动的全程安全无虞。优异的安全业绩并非偶然的产物,而是源于系统化、全员参与、涵盖所有环节的精心策划和严格控制。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环节都在掌控之中,结果既可预见又可管理,真正做到过程和结果双保险。

4 结语

总结当前情势,建筑施工领域的核心关切毋庸置疑是安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亟待强化相应的安全管理框架和机制。在实际操作层面,必须深入剖析并有效管理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的各种要素,例如实施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强化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以此构建稳固的安全防护网。

参考文献:

[1] 曹家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四川建筑,2021,41(04):251-252.

[2] 蔡荣兴.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21,36(06):68-72.

[3] 高锐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解决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1(10):14-16.

[4] 王冰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江西建材,2021(03):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