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8
/ 2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王贺琪格图

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中心学校137619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文章介绍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选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等。最后,总结了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展望了未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理解能力弱、阅读速度慢等。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引导阅读,奠定基石

在小学阅读教育中,深入研读是孩子们理解文本基础的关键,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策略的出发点。为了适应不同课文的独特性,教师应设计出多元化的阅读途径,通过激发阅读的乐趣,激励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探究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文章长达九个段落,较长篇幅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吸引人的阅读策略。为此,可以设立分段挑战任务:第一至三段作为一个任务单元,第四五段为另一任务,剩下的六到九段构成第三个任务,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阅读部分。这样,每次阅读的内容都不同,学生们在三个回合中逐步获取全文的理解,同时享受到了阅读和倾听的双重收获。通过轮流的方式,阅读活动变得轻松愉快,反复的阅读不仅增强了他们对故事、人物和深层主题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深度认知。

、挖掘阅读思维的内在动力

从阅读的动态视角来看,它是一个持续的期待生成、实现并孕育新期待的过程。当学生接触文本的第一信号,阅读思维便悄然启动,他们质疑、揣测并满怀期待。这些好奇心、猜想和期待,如同内在引擎,驱动阅读活动自主且自由地展开。教师的热情能点燃学生的热情火花,通过适度的情感调动,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深入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波动的微妙之处,适时调整,让情感共鸣随着阅读进程逐步增强。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情感丰富且易受影响。当他们在文字描绘的场景中产生共鸣,情绪激昂,大脑的活跃区域逐渐聚焦于文字的语言魅力上。教师需敏锐捕捉学生的微表情、语调起伏以及言辞间的感情流露,察觉情感的涟漪在他们内心深处荡漾。教师应当巧妙引导,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如在教授《月光曲》时,通过图像和音乐引导学生沉浸在乐曲的氛围中,感受、鉴赏,进而追踪贝多芬在月夜漫步、造访草屋直至即兴创作的情感轨迹,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体验贝多芬的创作激情,从而激发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触动他们的心灵旋律。

三、整合单元结构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策略单元展现出更为紧密的整体性,它们超越了传统阅读单元的单一视角。每个单元都围绕特定的语文要素精心设计,包括三至四篇风格迥异、主题相连的文章。精读部分通过示范,深入讲解阅读策略,而略读部分则让学生实战演练,巩固策略应用。《交流平台》环节进一步深化策略理解和运用,有时还会融入口语表达和写作,确保策略学习的连贯性。

以六年级上册的“目标导向阅读”单元为例,它并非单纯教授新技巧,而是强调在已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首课《竹节人》通过设定多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同一文章时,目标不同可能导致关注点和方法选择的差异。《宇宙生命之谜》则着重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不同目标进行阅读,并配以相关练习。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则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策略。

教学应当以单元为整体考量,目标设定、教学设计都要考虑单元内各篇文章的关联性,形成逻辑上的递进和互动。避免刻板的教学模式,提倡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使之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拓宽视野,从单个单元扩展到全册甚至整个教材体系,探寻其中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教材编排巧妙地在策略单元之前埋下伏笔,后续的辅助学习单元则提供策略综合应用的机会。各年级段的阅读策略并非孤立发展,而是螺旋式提升,甚至延伸至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教师需洞察其内在逻辑,如巧匠般编织出丰富多彩的教学链。

四、洞悉真实的学习情境

深入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如果仅依赖个人直觉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往往容易偏离实际,对学生造成误导。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进行详尽的学情调研,包括学生的先前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学习动机、阅读习惯等多元因素。特别是在教授阅读策略这类高级认知技能时,教师必须精确地识别学生的起始点。在引入阅读策略单元之前,教师应明确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比如在三年级“预测”单元,学生虽然可能未系统学习,但在日常阅读中已经展现出预测行为,低年级的许多课文教学实际上为这种策略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例如,《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由于其采用图文并茂的非连续文本形式,学生可能已对这类文本有所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无需过度强调,而是侧重于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有目的阅读”。

在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面实施之际,教师还需关注“新旧教材衔接”的特殊学情。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三年级上册的《赵州桥》中,“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小泡泡设计,以及《小摄影师》中关于词汇理解的引导,展示了提问的不同层面,同时也暗示了提升阅读效率的重要性。这表明,学生在阅读策略的学习上并非空白,教师在教学中需适时填补这些空白,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希望未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3]吴中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 阅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