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快检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8
/ 2

农残快检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胡翠红

禄丰市检验检测所  651299

摘要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挑战,农残快检技术作为监测农药残留的有效手段,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农残快检技术常遇到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农残快检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农药残留问题也随之而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挑战。农残快检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农残快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农残快检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1]

一、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的严重性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丰富多样,总数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伴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和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然而,随着农产品产量和贸易量的增长,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凸显,其严重性不容忽视。农药残留,即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后,未被分解而残留于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降解物等。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农药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以及农药使用方式的不合理等。这些因素导致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进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进口总额的增长尤为显著[2]。这一趋势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日益开放,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然而,这也意味着农药残留问题可能随着农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而加剧。农药残留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神经系统受损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农药残留的危害更为显著。此外,农药残留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进而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二、农残快检技术概述

(一)主流农残快检技术介绍

1.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一种常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它利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动物体内乙酰胆碱酶的抑制作用,通过观察乙酰胆碱酶活性的变化来检测农药残留。如果农产品样品中含有这些农药,酶的活性将被抑制,从而导致底物不被水解,进而不显色。通过目测颜色变化或测量吸光度值,可以判断农药残留的情况[3]

2.胶体金法

胶体金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它利用胶体金颗粒与特定农药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可视化的颜色变化或沉淀物,从而判断农药残留的存在。胶体金法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的优点,但通常只能检测单一农药,且价格相对较高。

3.其他方法(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的农药残留分离和检测技术。它利用不同农药在气相色谱柱上的不同保留时间和分配系数,将农药分离并检测其含量。气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和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

(二)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酶抑制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但是该方法只能检测对乙酰胆碱酶具有抑制作用的农药,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其他类型农药无法检出。此外,其灵敏度相对较低,有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胶体金法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能够快速检测出特定农药残留。但是该方法通常只能检测单一农药,无法同时检测多种农药残留。此外,胶体金试剂价格较高,增加了检测成本。

气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农药残留,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但是气相色谱法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和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此外,检测时间较长,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4]

三、农残快检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一)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1.样品处理不当

样品处理是农残快检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例如,取样时未能充分代表整个样本,或者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条件不符合要求,都可能导致农药残留量发生变化。此外,样品的破碎、均质化等处理步骤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影响后续检测的结果。

2.试剂选择与使用问题

在农残快检中,试剂的选择和使用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如果选择的试剂不适当或已过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此外,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不规范,如浓度不准确、操作顺序错误等,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仪器操作与维护问题

农残快检技术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如色谱仪、光谱仪等。如果仪器操作不当,如未按照说明书进行校准、操作参数设置错误等,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此外,仪器的日常维护也很重要,如果维护不当,可能导致仪器性能下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数据分析与解读问题

1.数据处理不准确

在农残快检中,数据处理是获取准确结果的关键步骤。如果数据处理方法不当或存在误差,如计算错误、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此外,数据处理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实验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也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结果解读偏差

结果解读是农残快检技术中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解读者对检测结果的理解不深入或存在误解,可能导致对农产品安全性的误判。例如,未能正确理解检测结果的含义、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农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都可能导致结果解读出现偏差。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

(一)针对实验室操作问题的改进措施

1.规范化操作流程

为确保农残快检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实验室应建立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标准操作程序(SOP),覆盖从样品采集、处理到试剂使用和仪器操作等各个环节。每个步骤都应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要点,确保实验人员能够遵循标准流程进行操作。

2.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实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对农残快检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农残快检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最新的技术进展等。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实验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技术水平[5]

(二)数据分析与解读的改进策略

1.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

为了确保农残快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数据处理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明确数据处理的步骤、方法和参数设置。此外,还应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和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误差。

2.加强结果解读的标准化与专业化

结果解读是农残快检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应加强对结果解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解读能力。同时,建立标准化的结果解读流程和方法,明确解读的依据、标准和注意事项,确保解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可以引入专家咨询机制,对复杂或疑难的检测结果进行会诊和讨论,提高解读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结语

农残快检技术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规范化操作流程、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和加强结果解读的标准化与专业化等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残快检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实验室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提升农残快检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佳仪,杨熙.农残快检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山东化工,2024,53(05):102-104.

[2]马成巧.社会资源整合视角下胶体金农残快检技术推广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3,(20):74-76.

[3]孙鹏.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矿石分类检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23.

[4]唐乐.某金矿氰渣的工艺矿物学检测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1,41(01):15-16+21.

[5]曾聪.农残快检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J].现代食品,2020,(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