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3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张世兴

433126197204265013

摘要: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防洪、供水、生态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本文从水利工程管理角度出发,以提高水利建设的效益为目标,对水利建设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1.水利工程管理的概念

水利工程管理就是对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建设、维护和运行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的管理主要是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主要是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水量的计算与调配,水质的监控与管理。通过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使其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水利设施的经营:水利设施的经营也是指水利设施的建造、维修和运行。水利设施包括水库、泵站、水闸、堤坝、渠道、排水设施等.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国家水利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涵盖了诸多关键领域,其涉及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与验收、设备维修与升级、设施安全与操作监控等。其中项目规划和设计尤为关键。这两项工作不仅涉及到水利工程的整体布局和具体实施,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在项目规划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全面考虑水资源分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社会经济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水利工程规划方案。例如,在规划大型水库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水库的蓄水能力、防洪标准、灌溉面积以及发电效益等因素,确保水库能够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在设计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则更加注重工程的技术细节和实施方案。设计师需要根据规划方案,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在这一阶段,还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材料,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洪水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也包括水灾的管理与紧急处置,包括计划并执行洪水、旱灾、山洪等自然灾害的控制措施,并对突发性洪水事故进行快速反应和救助。法律和政策管理:水利工程的管理也要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进行,主要是要制订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各方面的水资源使用行为进行监管和协调,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保证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安全。监控和评价: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对水资源及水利设施的周期性监控与评价。通过对水文、水质、设备运行状态等的监测,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水环境和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利设施老化和损耗严重

一是建设时间较早。很多水利设施都是在数十年前建成的,在长期运行和使用中,由于自身的自然磨损、腐蚀、老化等因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病害。如堤防、水闸结构的腐蚀,水库淤积引起的能力降低,输水管线及泵站的渗漏与破坏。二是维护保养不足。由于受资金、技术、人力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维修工作并没有得到及时、高效地实施。在长期服役期间,由于缺少定期的检修、维修与更新,设备的磨损与老化现象会逐步积累,从而造成设备的性能退化与安全隐患增大。

2.2.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2.2.1.不合理的水资源配置

我国部分地区、产业用水存在着分配不均的问题。比如,一些区域的水资源过分集中于一些产业和行业,从而限制其他产业和行业的用水。另外,我国由于没有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造成了水资源分布不均,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与损失。

首先,农业是受水资源过分集中影响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农业作为用水量最大的行业,其生产活动对水源的依赖程度极高。在水资源过分集中的情况下,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水源短缺的问题,导致农作物灌溉不足,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水资源的不均匀分布也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加大,使得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其次,工业行业同样会受到水资源过分集中的影响。工业生产中的许多过程都需要大量水资源的支持,如冷却、清洗、制造等。在水资源过分集中的情况下,一些缺水地区的工业发展可能受到限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同时,水资源短缺也可能影响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营,甚至引发生产中断的风险。

此外,服务业中的一些行业也会受到水资源过分集中的影响。例如,洗浴中心、水疗SPA、温泉等服务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在水资源过分集中的情况下,这些服务业可能面临水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或经营成本上升。

2.2.2.水资源管理不科学

部分地区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未充分考虑水资源复杂性。

首先,从水资源自身的角度看,其复杂性体现在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水资源量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而部分地区则可能面临洪水等灾害。同时,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能力也受限于自然环境的诸多因素,如气候、地形、植被等。其次,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也加剧了其复杂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受到诸多限制。同时,不同的用水方式也会对水资源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这些用水方式之间往往存在竞争和冲突。

缺乏全面的水资源管理规划和政策,导致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明确哪些利用)难以实现。例如,首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在某些地区,水资源丰富,甚至泛滥成灾,而另一些地方却饱受缺水之苦,居民和农作物都难以得到足够的水源滋养。这种不均衡分布给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有效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其次,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水、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同时,农业活动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也对水源造成了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此外,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制度不健全也是导致有效利用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体系,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也使得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水资源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3.解决问题的措施

3.1.强化水利设施的保养与更新,保证其良好运转并延长其使用年限

一是定期检修和养护。对水利设施,要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主要是清理堆积物,修补损坏部位,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通过对设备定期维护,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设备存在的隐患,从而避免设备由于使用而出现老化、破损等现象。

二是引入先进技术和手段。水利设施的维护和更新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包括使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和设备等。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可以提高设施的性能和可靠性,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

三是加强设备监测和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利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掌握设施的健康状况。同时,加强数据管理,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为维护和更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制订维护和更新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和更新计划,明确维护的周期和内容,确保设施得到及时和有效地维护。根据设施的情况和使用需求,制订设施更新计划,逐步替换老化和不适应的设备,提高水利设施的性能和功能。

3.2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优化组织人事,提高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水利管理体制一直是需要改革的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对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对水利工程管理中改革水利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提高管理效能的阐述。一是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当前,水利管理体制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和效益发挥,还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首先,水利管理体制存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的问题。这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各部门之间容易出现推诿扯皮、协调困难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其次,水利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目前,一些地方的水利工程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上,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这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为此,应该进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集中统一的水利管理模式。将水利工作划归到统一的管理主管部门,加强职责划分,推动相关机构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方面有序协调。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在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需要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应构建合理的管理框架,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机构,并配备专业化、精干化的管理队伍。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职能和工作流程。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在科技和信息化方面加强交流,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同时也要积极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3.3.推行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行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措施。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一是智能水利系统。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水利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监测、分析和预测。通过实时获取水资源的信息,包括水位、水质、降雨量等,精确把握水资源状况,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二是高效灌溉技术。采用高效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结合土壤水分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按需供水,避免过度灌溉和水资源浪费。三是雨水收集与利用。开展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降雨所带来的水资源有效地利用在城市绿化、农田灌溉等方面,减轻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赖。四是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水处理、再生利用等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将污水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或工业用水,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同时,建设生态湿地和人工湿地,通过自然过滤和净化,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五是水资源定量管理与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并运用先进的模型和方法,对水资源进行定量管理和评估。通过综合考虑水资源供需、资金投入、效益等因素,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建设中,要强化水利工程管理,要使水利项目的效益得到最大地发挥。只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的效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沈继凯.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居舍,2021,(33):139-141+144.

[2]李青.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J].中华建设,2021,(11):110-111.

[3]尚克兵.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科技视界,2021,(2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