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在农村中的政治教育功能探析——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4

地方红色文化在农村中的政治教育功能探析——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

詹舒畅[ ]

(六安市舒城县政务公开服务指导中心,安徽 六安  231300)

摘  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当地的宝贵财富,具有政治引导、凝聚人心、精神激励等功能,在农村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红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好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政治教育功能,需要进一步结合农村的实际,夯实保护基础,拓展传播途径,做好融合文章,让地方红色文化成为涵育乡风文明,教育引领广大农村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红色家底

关键字:红色文化;农村;政治教育

On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 in rural areas

——Take Shucheng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 Shuchang(Shucheng County government affairs open service guidance center, Luan , Anhui 231300, China )

Abstract:Loc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precious local wealth, with functions such as political guidance, cohesion, and spiritual motivation, playing a unique role in rural poli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consolidate the protection foundation, expand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s, and do a good job in integrating articles, make local red culture become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culture civilization, educate and lead the majority of rural residents to build a better home red background.

Key words: Red culture;countryside;Political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1]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革命人物、留下来的红色遗迹、流传开的红色故事遍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些红色的印记,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保护好、应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守好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推动乡村振兴大发展,筑牢党在农村中的执政根基意义重大。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宝贵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1]。地方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一个地区的革命历史和文化精神,既具有共同的精神理想,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对于坚定理想信念,深化政治认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一)红色文化具有政治引导功能。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在漫长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集中体现。“政治性是红色文化最为突出的特征。始终站在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上,服从服务于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红色文化政治性的集中体现。”[2]83面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传承好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红色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功能。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可以增进人民的爱国情怀、集体精神和共同意志,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可以获得精神滋养,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可以增强前进定力。广大农村居民通过学习当地的英雄人物、革命事迹和优良传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发强烈的思想共鸣,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文化的浸润与滋养,提高农村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82

(三)红色文化具有精神激励功能。“红色文化最为深刻最为重要的是红色精神”[2]84。红色文化的发展记述着中国人精气神的演进轨迹,既有革命战争年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也有和平建设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有新时代“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昂扬斗志。“尽管不同时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千差万别,但爱国主义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是其主色调,具有穿越时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2]85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有利于激发基层群众的奋斗之志,增强建设美好乡村的行动自觉,坚定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与决心。

二、地方红色文化在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红色文化是鲜活生动、不可替代的历史教材,具有凝心铸魂的独特功能,而且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最生动、最鲜活、最丰富。地方红色资源既具有充满感染力的大量史实、灵活多样的展现形式,又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存在方式。[4]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饱满的人物和事迹,共同承载着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特别是革命老区,这些星罗棋布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群众身边的生动教材,是思想引领、政治教育的“富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课堂。

(二)地方红色文化更易于被当地人吸收。通常,人们对身边人、身边事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所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父辈志激励后来人”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由于受到气候、地理、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地区性差异让不同区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感受,一个地方的人们,不一定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另一个地方进行革命活动的不易和艰辛,带有浓厚乡土情的地方性红色文化,更容易获得当地群众的情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地方红色文化在社群或区域中,更能凝聚起社群共同的价值认同,也更能在本地区深度赢得民心。

(三)地方红色文化更易于和乡风民俗相融合。地方红色文化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融合共生,以群众身边的革命遗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为载体,将红色文化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乡风民俗相融合,通过百姓认同的方式,表彰符合优良传统价值的人和事,同时“结合民生改善、乡村治理,以群众看得见的‘获得感’,重塑乡风民俗,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民主、文明、友善等核心价值观”[3]82

三、地方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现状与成效

安徽省舒城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新四军四支队驻扎舒城,1949年4月刘伯承元帅率领第二野战军机关进抵舒城;我党情报战线“龙潭三杰”之一的胡底,黄埔军校一期、革命烈士吴展等在这里诞生;毛泽东、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舒城视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舒城县全面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红色遗迹全面保护。从新文化思想在舒城的最早传播地桃溪二高(今舒城县桃溪镇中心学校)、中共舒城特支特区机关旧址、新四军第四支队旧址、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晓天、河棚“小三线”场旧址,到安菜烈士墓园、平田烈士墓、县烈士陵园、胡底烈士纪念馆、吴展烈士纪念馆、舒城县东沙埂革命人物展览馆,再到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龙河口水库纪念馆等,均得到全面保护、修缮建设和充分利用。通过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挖掘红色精神内涵,打造百公里红色教育线,有效发挥了红色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

(二)红色故事深情讲述。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张母桥镇、高峰乡、春秋乡革命活动,到柏林乡中共舒城特支、特区委机关的革命故事;从百年党史看舒城,到“红色精神代代传”,通过整理红色历史资料、征集红色廉洁故事、编写红色读本、老党员“口述历史”等方式,以戏剧、歌舞、小品等形式,多渠道、多角度讲好红廉文化。开展红色讲解员专题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红色讲解员队伍,推进“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承工程”,在县融媒体中心宣传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展示红色经典音视频作品,让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深入人心,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催人奋进。

(三)红色旅游深度开发。依托富有情感的红色故事打造具有故事性《云游红色舒城》等作品,实现以情人。以革命旧址、红色故事纪念地、名人英雄故居为载体,精心绘制全县红色旅游地图现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7个,新四军支队旧址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开发设计重走红军路、唱红色歌、干农家活、话农家事红色研学体验课程,推出重温历史红色环湖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让干部群众通过观摩走访、情景再现、互动交流、实地体验等方式,实现情感共鸣、增强思想认同。同时,通过提供红色旅游文创纪念品、非遗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四)红色旋律高高奏响。围绕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分别开展了“民生七十年·祖国共前行”征文大赛,“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征文活动,“百年党恩·千秋英烈”征文大赛,庆祝建党百年书画图书展,“感党恩、庆八一、迎国庆”书画展,迎新春“墨妙”书画小品展,“丹青颂党恩 建设新舒城”美协作品展和书画邀请展,“走进红色基地 讲好党史故事”——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采风等文艺活动。开通“舒城红”官方抖音号,把理论宣讲课堂安在“云端”、讲在“线上”。开展的“新四军四支队红色文化代代传”志愿服务项目,让老百姓自己演、自己唱,红廉文化因子深入百姓的心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五)红色精品竞相创作。县本土作家创作的《截断龙河口》,真实地再现了自1958年10月到1960年2月,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舒城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既无资金,又无技术的情况下,利用人海战术,土法上马,修筑成功了“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龙河口水库的历程。让“‘龙河口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艰苦创业的奋进精神、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5]始终成为舒城人民守正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先后创作歌曲《我骄傲 我是共产党人》《开启百年新征程》、诗歌《我们的舒城》《奋进的舒城号》、相声《舒城人 我骄傲》、音乐快板《大美舒城百业兴》、红色微电影《依依芳华》等作品100余部(首)。以平田烈士光辉历史为内容创作小品《精神家园》,创作庐剧小戏《一家亲》荣获安徽省群众文艺创作最高奖群星奖,并成功进入全国第19届群星奖复赛。

四、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政治教育功能再探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地方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制度还不健全,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提炼还不充分,红色文化传承路径尚未完全打通,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加以解决。

(一)完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6]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县级党委政府要建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机制,统筹利用组织、宣传、史志、发改、文旅等部门资源,编制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规划、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等,完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体系。二是坚持动态监管。对县内红色资源进行研究梳理,尤其是对濒临破损的旧址文物开展抢救性保护,实现建档立卡管理,健全红色资源数据库,不断充实“红色史料”,全面掌握“红色家底”。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修复、环境整治、展陈提升等项目,做好红色档案、红色歌谣、红色标语等挖掘、修复和管理。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改造红色教育基地、纪念场馆等内部展陈设施,提升参观者沉浸式体验效果,努力让资料“说话”,让文物“发声”。[7]53三是坚持依法保护。划定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线,提高全民保护红色资源的法治意识,落实“四有保护”,设立“文物保护标志碑”,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域,为重点革命文物配备文物“管护员”。探索成立县级红色文物管理中心和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二)丰富红色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作品充分利用和展示了红色文化的强大魅力,给人以精神激励和思想启发。让红色文化更为生动地传播,必须坚持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一是丰富艺术表现形式,让红色资源通过民间歌舞、民间曲艺、民间戏剧、民间文学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走进百姓的心田,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种子,推出更多的红色艺术精品。二是挖掘红色文化崇高壮美的内在特征和时代价值,把红色文化精品搬上舞台和客户端,为广大群众提供触手可及、多彩多样的精神食粮,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和情感传递给观众。三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雅俗共赏,广泛征集“红色家书”“红色家风家训”和民间红色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再通过“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走基层”等形式深入群众。[7]54让红色精神通过文艺作品充分地呈现出来,在文化蕴养中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三)创新红色文化传承路径。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和教化功能,对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背后的革命精神进行深度研究解读,让群众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提升精神风貌,涵育文明新风尚。一是以青少年为重点,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读红色书籍、写红色征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主题活动,组织主题班(队)会、开展“开学第一课”“红色走读”“红色研学”等教育活动,不断厚植广大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二是拓展传播阵地,以田间地头、村民文化广场为舞台,通过“微宣讲”“微视频”、文艺演出等形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公园广场、田间地头等广泛宣讲,以群众欢迎喜爱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唱响时代旋律。把红色教育作为青干班、科级干部进修班等党员干部培训教程,整合各类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基层党员干部“党性课堂”。三是以新媒体为载体,通过制作红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制作革命人物、革命故事宣讲视频等,利用“两微一抖”等官方新媒体平台线上发布,持续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四)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既是传承红色基因、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方式;也是加快红色旅游要素集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举措,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一是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旅游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纳入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相关规划,注重整体风貌打造,凸显红色文化元素,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7]54。二是在传统的游览观光基础上,融入农耕体验、户外拓展、红色研学、生态康养、特色民宿等新型业态,开发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等系列旅游产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红绿融合”发展样板。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联结、就业联结和收益联结,成立运营联合体和专业合作社,加强与文旅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带动周边百姓共同富裕。[7]54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36.

[2]马 静,刘玉标. 刍论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J]. 理论导刊,2012.10.

[3]黄琳庆,刘韶瑞. 地方红色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研究 ——以桂林红色文化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03.

[4]管飞鸿. 地方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2017.05.

[5] 李兴才. ⻰河口水库建设纪实[J]. 江淮文史,2022.05:40.

[6]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

民的新业绩[J]. 共产党员,2021.11:6.

[7]王彦昊. 发挥红色文化的多维功能[J]. 理论导刊,2020.02.

 


[ ]  作者简介:詹舒畅(1985- ),男,安徽舒城人,舒城县政务公开服务指导中心政工师,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机关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