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阐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合理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阐述

欧娇

广元市昭化区卫健局  四川广元 628021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且容易诱发和并存各种并发症和并发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一旦发病,就必须用药物维持血糖水平的正常,而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合理药学干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对于提高病人的预后很大的帮助。现对2型糖尿病药物的合理干预进行总结,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药学;2型糖尿病;合理用药;影响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在内分泌科领域非常常见的慢性病症,其发病根源深植于胰岛功能的异常或丧失。尽管目前医学尚未攻克它的根治难题,但通过多元化的管理策略,尤其是专注于血糖调控,可实现长期维持病情稳定,这也是T2DM治疗的核心理念。2型糖尿病疗法种类繁多,包括运动疗法、膳食调整和药物疗法等。其中,药物在维持血糖平衡中作用非常关键。同时,优化药物使用方案并严格控制,对于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成效同等重要。

一、新型糖尿病及药学干预的概述

1、药学干预
  药学干预实质上是药师运用专业药理知识,对医生开立的处方进行深入评估,旨在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安全性。这一过程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对长期治疗方案的评估,关注其疗效、潜在风险、经济效益,以及药物剂量、使用频率、疗程长度、适应症与禁忌、药物间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以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等关键要素。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成因和发病机理至今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当前医学共识认为,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表现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导致体内胰岛素供应不足,进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引发高血糖,最终形成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通常较为隐匿,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长期来看,可能会并发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足部问题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到生命。根据统计,我国二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惊人,高达10.4%,且主要集中在肥胖、超重和中老年人群中,男性患者稍占优势,比例约为11.1:9.6。

二、合理的药学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在管理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过程中,需要长期服药来稳定病情,但是患者往往缺乏疾病和药物理解,这就突显了药学干预的重要性。李阳等[1]通过精心设计的药学干预,能够显著提升T2DM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能,他们的研究显示,接受干预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受干预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肖生香[2]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药学干预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最初的37.14%大幅提升至63.17%,这一提升趋势也极为显著,且经统计检验,P值小于0.05,证实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三、新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1、化学药物

(1)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作为胰岛素分泌刺激剂,常见类型有格列苯脲、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该类药物能有效地使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1.0%至1.5%。

(2)双胍类药物

盐酸二甲双胍是临床上首选的T2DM管理药物,也是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尤其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态作用显著。李思佳[3]表明,二甲双胍不仅有助于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还能促进体重减轻,并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属于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和米格列奈,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能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尽管单用格列奈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但也可能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常常与二甲双胍合用以降低这一风险。

(4)a-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在于阻断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以此来减少饭后血糖上升,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和伏格列波糖。吴万年[4]对于新诊断为T2DM的病人,每日300mg的阿卡波糖治疗效果与每日1500mg的二甲双胍相当。

(5)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药物能显著提升脂肪细胞、肝脏以及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围组织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同时抑制肝脏的糖原产生,从而实现降糖效果。主要药物包括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尽管胰岛素增敏剂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和减少胰岛素需求量的优点,但它们可能导致水肿、体重增加以及骨折风险升高的问题。

2、生物药物

生物药物领域主要为胰岛素疗法,其中涵盖短效、中效和长效制剂,以及它们的预混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如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以其快速响应特性脱颖而出,仅需10至20分钟起效,局部吸收迅速,40分钟后即可达到峰值效应,并能持续作用约3至5小时。相比之下,中效胰岛素如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起效时间稍显迟缓,大约1.5小时后开始显现效果,作用高峰在6至10小时后,可持续作用长达18至24小时。
  长效胰岛素阵营则以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为主力,其药物吸收稳定,起效时间在3至4小时内,作用高峰在10至16小时后,能持续发挥作用长达28至36小时,且无明显的峰值,模仿人体自然胰岛素分泌更为精确。预混胰岛素则是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巧妙结合,该类药物初始反应都在30分钟内启动,作用高峰在2至8小时内出现,并能保持24小时的平稳调控。这种混合制剂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选择。

3、靶向治疗

羟基固醇脱氢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选择性的非甾体小分子抑制药,展现出对糖原代谢调控和细胞生长分化的重要影响,尽管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该类药物作为靶向治疗的新重点在降低精氨酸药物的研发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4、分子治疗

目前,针对T2DM的分子疗法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包括小分子活性肽。这类药物以其独特的机制区别于传统降糖药物,它们直接作用于B细胞,刺激细胞再生,促进细胞增殖,并调节细胞死亡,从而动态平衡B细胞数量,而不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韩玉[5]的研究显示小分子活性肽能显著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同时改善其葡萄糖耐受性。此外,小分子活性肽无明显副作用,适合作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有助于器官修复,支持胰岛素的内源性分泌,辅助维持血糖稳定。

四、新型糖尿病患者药学干预模式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用药是保持血糖稳定的常规手段。然而,部分患者因健康认知不足,影响了药物疗法的效果,这强调了采用有效的药学干预策略的重要性,以防止不良反应并确保血糖控制,同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肖生香研究者[6]提出了一种家庭药事管理服务模式,将药学护理从医院扩展到家庭范围,显著提高了患者在家中的药物治疗质量,从而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病情。另一方面,肖生香[7]者采取社区看图对话的教育干预方式,增强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升了治疗依从性。此外,临床实践中,有些学者利用网络平台和家庭成员的介入进行干预,利用在线跟踪指导和家庭监督,进一步增强了药学干预的效果,有力地巩固了药物治疗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对2型糖尿病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临床治疗成效日益提升。通过精准的药物介入干预,能够显著管理患者的血糖水平。未来在2型糖尿病的研究与治疗中,应当注重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力求提高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阳,胡小磊,朱月皓,等. 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24,36(3):91-95.

[2]肖生香.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9):154-157.

[3]李思佳,李赛楠,潘颖,等. 药学监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0):186-189.

[4]吴万年. 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血糖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4,22(4):68-72.

[5]韩玉,贠秀俐.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4):195-198

[6]周明,夏楠,赵岳松,等.社区医院药学治疗管理服务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22-25

[7]肖生香.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29):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