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欧阳雪姣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二病区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安全护理模式,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操作专业性、护理安全知识、护理态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安全护理模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用;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其主要是指由于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阻力增加等情况而造成的一种改变右心室结构与功能性的疾病[1]。肺心病具有病程时间长、病情发展缓慢、疾病具有潜伏性等特点,一般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血管等疾病而引发的,在患病后,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心悸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据调查[3],在肺心病患者中,高龄患者的数量普遍高于低龄患者,非吸烟患者的数量远低于吸烟患者。常规护理的针对性不强,且缺乏全面性,导致患者在静养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所以,为了不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加强护理措施的干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安全护理模式,两组各40例。其中,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80岁,均值(70.47±3.35)岁;在实验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79岁,均值(70.52±3.2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安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护理:日常清洁病房、指导患者饮食和用药、加强用药监测以及呼吸道护理等。2、制定管理制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严格规范交接班流程与制度,做好护理登记,及时指出并纠正护理问题;严格检查临床物品,定期抽查药品的配置、用量等,避免出现药品相关问题,减少临床用药失误。3、加强培训: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内容,包括安全事故种类、事故处理方式、事故预防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安全状况,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状况等,寻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措施。4、院内管理:做好患者的卫生知识教育,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若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应立即隔离,避免感染扩散。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情况。(2)护理满意指标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7.4,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对比,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5.00%(2/40),对照组总发生率27.50%(11/40),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败血症

总发生率

实验组

40

0

1

1

0

2(5.00)

对照组

40

2

3

4

2

11(27.50)

X2

-

-

-

-

-

7.439

P值

-

-

-

-

-

0.006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指标评分

两组对比,在护理满意度指标评分方面,实验组的护理操作专业性、护理安全知识、护理态度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指标评分(x±s)

组别

例数

 护理操作专业性

护理安全知识

护理态度

实验组

40

95.47±3.27

96.85±2.35

96.57±3.64

对照组

40

86.32±3.02

83.84±3.44

81.42±2.66

t值

-

13.001

19.751

21.253

P值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率[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作为慢性疾病的一种,其治疗周期较长。在临床治疗上,针对肺心病的特点,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同时辅以通气治疗、吸氧治疗来改善病情严重患者的症状。常规护理的缺乏全面性,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5]。而安全护理模式,针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的同时,提高护理措施的整体质量。

结果显示: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指标评分方面,实验组的护理操作专业性、护理安全知识、护理态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白秀娟,王懿. 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1):153-154.

[2] 章珊珊,王婉. 安全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7):218-219.

[3] 刘洋,李欣,郭雷,等. 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2):63-65.

[4] 赵付娟,潘华婴,赵晶. 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0):130-132.

[5] 孔怿文,万银珠. 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