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建议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建议探析

阿依西布.卡吾力

巩留县东买里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835404

摘要: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对环境造成污染,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提出了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防治技术创新与研发、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等策略。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以期确保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技术创新;化学农药合理使用

引言: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病虫害挑战,影响作物产量,还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范围有限;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滞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需通过技术创新和综合防控措施来加以解决。

1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实现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农业害虫,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绿色防控措施。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天敌关系,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生物的数量,来抑制和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常见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天然杀虫剂等。这些生物防治剂可以直接杀灭害虫,还可以通过干扰害虫的生理代谢、繁殖等过程,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以“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为例,赤眼蜂是一种寄生蜂,其能够寄生在玉米螟幼虫体内,最终导致寄主死亡。通过人工饲养和释放赤眼蜂,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减少对玉米的危害。与化学农药相比,赤眼蜂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也不会导致害虫产生抗性,具有良好的持续防治效果。生物防治技术还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引入天敌生物可以控制害虫,还能保护其他有益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防治剂的使用也避免了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和其他非靶标生物的伤害,有利于维护农田生物多样性。

2 加强农业防治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农业防治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农艺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基因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增强作物的抗性。由于病虫害种类繁多、变异快,单一抗性品种难以应对复杂的病虫害威胁。需要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作物与病虫害的相互作用机理,开发具有多重抗性的优良品种。

以“水稻抗病育种”为例,通过对水稻基因组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了多个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这些基因整合到一个品种中,成功培育出具有抗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多种抗性的优良品系。这些新品种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抗病能力,还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还可以调整播种期、采用间作、套作等多种作物共生模式,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阻断其传播途径,从而达到防治目的。科学的轮作制度能够切断病虫害在土壤中的存活通道,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需要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高效农药可以在较低剂量下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低毒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低残留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较低,有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包括用量、时间、方法等,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以“杀虫剂阿维菌素”为例,其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叶螨和各种抗性蚜虫。相比传统化学农药,阿维菌素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较小,在作物上的残留期也较短。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避免过量或滥用。还要注意使用时间,在采收前一定时间内停止施药,以免残留过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传统的农药喷施方式利用率较低,大量农药被风吹雨打而流失,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新型的超低容量喷雾机、电雾机等设备,可以将农药制成细小的雾滴或颗粒,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覆盖面积,从而减少用量和残留。通过选择这些措施,可以发挥农药防治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是指通过系统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和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一个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通常包括监测站点布设、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和预警发布。监测站点应当覆盖不同的农作物种类和地理区域,以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数据采集则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以“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为例,条锈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病情况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布设条锈病监测点,采集小麦生长期的气象数据、病情数据等,并结合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控条锈病的发生动态。利用数学模型对条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预测,当达到一定的发病阈值时,即可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户做好防治准备。根据预警信息,农户可以提前做好农药的储备,或者采取其他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通过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必将为农业病虫害防治注入新的动力。

5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环境友好的手段,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技术体系。相比单一的化学防治,绿色防控技术更加注重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通过采取多种防控措施的组合,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以“利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为例,棉铃虫是棉花的一种重要害虫,传统的化学防治成本高、效果差,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性诱剂是一种模拟雌虫释放的信息素,可以有效诱捕雄虫,从而干扰害虫的交配和繁衍。在棉田周围设置性诱剂诱捕装置,能够有效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数量,还能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我国绿色防控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推广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才能够真正实现绿色防控技术的全面推广。

结束语:

推广生物防治、加强农业防治技术创新、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农业病虫害防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展望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将日趋智能化、精准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可以实现病虫害的精准监测和高效防控。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参考文献:

[1]乔艳美.现代化农业中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析[J].中国农村科技,2024(04):47-49.

[2]白英同.现代化农业中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4,42(06):79-81.

[3]单俊,王艳云.现代化农业中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4,42(04):8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