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寿山主任临床防治高血压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任寿山主任临床防治高血压经验总结

徐刚峰 李洪鹏 任寿山(通讯作者)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高血压为人体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长时间血压异常会增加心、脑、肾等脏器系统疾病风险,甚至诱发脏器功能衰竭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提升,其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为高血压高危人群,但年轻化趋势也日渐突出,然而,作为一种常见基础性疾病,人们的疾病认知度和防控意识仍然较差。本文以任寿山主任的临床经验总结为基础,对高血压防治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任寿山;临床防治;高血压;经验总结

 任寿山为内蒙古自治区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治疗研究数十年,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疾病防治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理论。笔者师从任寿山,现将其高血压病临床防治经验进行如下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支持。

1 高血压病概述

任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相关研究成果以及高血压病人的症状、体征,将其归入“眩晕”、“头痛”、“风阳”的范畴,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惊慌、胸部疼痛等多项体征,进而增加“胸痹”、“心悸”、“中风”等疾病风险,从疾病诱因分析来看,痰瘀交阻、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情志不畅、肝肾阴亏等均为常见影响因素,而中医学将其病机总结为气血阴阳失调、肝肾阴亏、肾精不足、痰浊阻遏、瘀血阻滞等。任师将该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总结为化热伤阴型、血液淤滞型、肝阳上亢型等几类,而对于疾病的临床表现,任师认为以脉细弦数、弦数、心悸健忘、双目发赤、苔薄黄、舌暗红、恼怒加重、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部发红、头胀痛、耳鸣、头晕等为主[1]

在西医疾病诊断分析来看,任师提出在高血压病诊治中,需重点对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类别特征加以鉴别分析,其中,继发性高血压多为年轻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常规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且伴有动脉炎、肾脏系统并发症风险,而原发性高血压则与上述特征有所差别。以往的临床经验来看,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系统是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交感神经夜间张力提升、副交感神经夜间张力下降为主要节律变化表现[2]

2 高血压临床防治经验

2.1 治养结合、预防为主

   任师提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期规律用药,更加关注治养结合的理念,尤其是高血压高危人群,需加强疾病防控,以调节身心状态。由中医体质学角度出发,任师提出了体质辨识防治高血压的理念,通过体质的调节,改善生理功能,更加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保护靶器官功能、巩固药物治疗效果。在中医整体论治理念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的针对性治疗计划,涉及日常运动、生活习惯、药膳、饮食和心理精神调节等方面,通过全面的身心调养来强化血压控制效果,最终达到降低血压波动性,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3]

2.2 消补兼顾、疏通经脉

    高血压病患者通常存在浊邪阻滞、久病气弱、五行失序、血脉不利、肾精不足、脾气不转、清阳不升、四海不足等中医证候。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通常有形神俱衰、气血不畅等问题,建议给予温补膏方药物治疗,用药期间需遵循依四季、天时变化给药的原则,包括春以温平、夏佐清凉、秋以温润、冬以温通,且四季均需行气和血、健脾消积,依据气血流注规律调节阴阳,并随经补泄、扶阳养阴,以达到调节阴阳、动静、药气融合的作用[4]

2.3 疏通气血、平衡阴阳

    高血压病患者常见上盛下虚证特征,而其主要诱因在于经络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足,并诱发一系列临床表现,而这也会增加冠心病、脑中风等其他相关疾病风险,并出现尺脉虚、脉弦滑、细涩、舌苔阳虚证、舌体暗紫、面色晦暗、二便不调、腰膝软、恶寒怕热、上热下寒、心悸失眠、头晕头痛等中医证候。

2.4 活血利水、调节津血

    任师将高血压病纳入“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范畴,并提出饮食肥甘、劳欲过度、精神因素、脏腑亏损、阴阳偏盛、禀赋不足等疾病诱因,作为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血瘀是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中,饮食不节、脾失健运造成的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会阻塞脉道,影响气血运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脏腑气血亏虚,进而影响机体气血运行、内生瘀血、阻滞脉络,针对上述病因,任师提出了血瘀论治的理念,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活血利水、调节津血的说法[5]

3 总结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以耳鸣、眩晕、头痛头晕为代表性特征,任师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名老中医,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数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以肝肾阴虚为本,阳亢于上为标”等疾病防治理念,强调辩证辨病相结合的用药原则,药物选择强调肝肾兼顾的观念。任师认为,由战略高度防治高血压需参考其中西医诱发原因,实现不同层面预防和治疗措施的融合,从而切实达到有效抑制高血压发展的作用,这也有益于我国人口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疾病医疗方案,可在消除疾病症状和病因的基础上,有效保护靶器官功能,进而有利于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将其应用于高血压临床防治,不仅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也能够纠正高血压前期人群的生活状态,强化其健康意识,帮助高危人群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运动、饮食习惯,加强血压自我监测,保证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胡芳晓,杨洁,杨传华. 基于燮理肝肾理论探讨杨传华教授防治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经验[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3):119-122,144.

[2]韩海宏,邱勇玉,邢喜平,等. 从《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看中医药如何防治高血压病[J]. 中医临床研究,2023,15(9):1-4

[3]顾玉宝,刘敬霞. 刘敬霞应用对药防治高血压病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18,45(2):256-259.

[4]关宣可,彭杰,刘如秀. 刘如秀教授从治未病理论防治高血压前期经验撷菁[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99-101.

[5]金政,吴彤,吴伟,等. 国医大师邓铁涛防治高血压病经验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876-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