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保险协同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工程保险协同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姜海英  古明兴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陕西省水文资源勘测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我国保险行业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工程保险尚处于完善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行业自身的特点,大量农民工,职工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差,成为国内安全事故高发行业之一,一旦有风险事故发生意外,造成的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及社会影响将无法估计。因此为了确保建筑施工企业顺利进行,采取科学的管控措施十分重要,而风险管控措施中,最普遍的方式是风险转嫁。工程保险是转嫁工程风险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也使得企业对保险的需求不断提高。工程保险协调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优势越来越突出,和谐的发展模式成为市场稳定发展的需求。对推动企业体制改革、化解风险并提供经济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不同形式的保险与企业经营实现协同治理的过程,并且可以探索深入有效的服务决策、运行以及监督等环节的事项,最大化提高安全运营效率。

关键词:工程保险、协同、施工企业、发展模式

引言

据统计,在2022年企业劳动力分布数据中,建筑行业的从业人数占到了全体劳动力的7%,其事故发生率占年总数的15%,而死亡率占整个工业界的30%,事故损失所造成的代价达到了全行业的营业额的3%。建筑施工企业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意外伤害事故,特别是一些死亡、重伤的安全事故,占整个工业界之首。安全事故会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也会对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家庭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处理事故期间,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稳定发展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推进,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高,保险可以作为企业的“稳定器”和“推动器”,保险的保障能力突出,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保险与施工企业其他主体进行协同合作共同治理安全、经营决策等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保险产业发展的路径,保险在施工企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稳定作用,保险协同治理可以充分发挥保险治理的功能与价值,通过与施工单位各主体的协同合作降低或者消除安全、经营决策风险,使施工无限经济责任向有限经济责任转变,表现出更高的保障职能。但当前我国保险协同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协同动力不足,过分依赖政策;保险资源分布不均,协同模式有待丰富;服务创新性匮乏,公共风险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等。本文基于保险产业可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治理主体的理念,以系统理论为出发点,探究保险产业在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协同治理可行性。通过对我国保险产业协同治理实践的研究,总结出保险协同治理发展的问题及阻碍,并从内部机制改革、升级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保险业进行创新协同治理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策略选择。

一、施工全过程中工程保险是施工企业发展的稳定器

建筑施工企业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意外伤害事故,特别是一些死亡、重伤的安全事故。会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也会对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家庭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在处理事故期间,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工程施工期间,工地上火灾、水灾、雪灾和地陷等各种自然灾害事故可能会导致业主与承包商之间或承包商与承包商之间对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谁承担而相互扯皮。如果工程整个的施工过程全部参加保险,工程的有关各方都是被保险人,只要是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约定损失,保险公司均负责赔偿,就不存在相互追偿,从而减少纠纷,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事故处理就可以简单、规范,避免了无谓的纠纷,降低了事故处理本身的成本。工程保险对于施工企业来讲,虽然会付出额外的一笔工程保费,但由此而减少了施工企业的负面影响,同时降低了处理事故纠纷的协调成本,它是施工企业发展的稳定器。

二、建筑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建立“双培养”人才机制

施工企业的保险领域比较空白,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控制水平较低,承保技术比较粗放, 缺乏从事工程保险的专门人才。鉴于目前国内施工企业风险管控实际情况,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人员素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事的人员综合能力素质强,我们可以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到现场看”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保险公司也缺乏从事工程技术风险分析的专业人士,在工程技术上比较落后,对工程保险技术条款的把控方面也不是很准确。正好可以探索一条建筑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互补机制,建立一套“双培养”人才机制,全方位、近距离、立体式、一对一进行帮带的培养机制。

三、施工企业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竞争机制降低成本、规避条款漏洞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低至使项目安全费用投入低,保险费用做为安全费用的一部分,项目管控的时候,也一再的压缩,节省费用,能不保就不保。这样就容易造成保险种类涵盖不全,不能全面覆盖项目规模及工程性质。在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的时候,保险公司也会根据保险费用的情况,把合同条款设置的比较严谨,我们施工单位没有储备保险合同的专业人员,就算有的企业储备了这方面的人员,但是我们每个项目的工程性质也不同,还是会有盲区的。

怎样规避这样的问题,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条款有漏洞。施工企业就应该建立保险竞标询价机制,所有项目的保险统一管理购买,各保险公司投标报价,利用各大保险公司相互竞争的理念,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降低施工企业的保险成本。同时可以跟实力比较强的保险公司详细谈判保险条款,每个公司为了和施工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会结合自己保险公司累积的经验,提出针对项目性质、条款避免漏洞的宝贵建议。对于我们施工企业来说,我们汇总各保险公司的建议,完善自己的保险条款,在进行竞标,选出一家综合评比最优的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即降低了成本有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保险条款的漏洞。

四、施工企业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弥补自身不足情况

施工企业购买的保险应覆盖施工全过程,包括所有的施工人员的人身事故保险,材料、设备运输保险等。施工过程的保险要明确各方的风险责任,明确投保险别和申办方式等。所以在进行施工投保时要充分利用保险公司关于保险条款的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和经济损失等。要研究保险合同和保险单的条款是否能保护自身利益。

保险公司在承接施工企业工程投保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工程部会对要投保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由于建筑工程种类繁多,涉及技术领域广泛,保险公司有掌握工程技术或专业知识的工程师或专家参与,工程保险方面的技术人才多有较严格的筛选制度,获得一定的职业资格后方可上岗,他们会针对此项目的特点分析出该项工程的风险点,保险公司有一套大数据系统,大数据中能体现出不同的风险点历年的出险概率,施工企业在承保的同时,可以利用保险公司风险分析的成果,弥补自身的不足。

五、工程保险协同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

工程保险协同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关键在于构建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保险产品以及加强行业间的合作,共同提升风险管理和保障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更有效地转移和分散风险,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同时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稳定的客户资源。通过这种优化策略,双方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

工程保险已经成为施工建筑企业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目前,施工建筑企业还处于使用阶段,工程保险的条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探索出成熟的发展模式,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企业风险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通过保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是《建筑法》的强制规定,是企业安全经营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意威.创新保险服务模式护航“百千万工程”[N].佛山日报,2024-04-09(A04).

[2]张乙容. 我国建筑工程保险发展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23(10):99-101.

[3]闫昊斐. 工程建设履约保险的探讨与应用[J]. 施工企业管理,2023(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