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王泽坤   玉开鹏

天津中海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摘要:材料的装卸运输到施工现场,项目建设全过程执行标准化管理取得的实效,阐述现场施工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低、老、坏”及“脏、乱、差”现象频发,反映出大部分参建人员的安全环保质量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责任心、工作态度等尚未达到目前项目管理的要求作业过程中仍存在各种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关键词:标准化;项目管理执行力;意识

前言

近年来,随着各项目对标准化建设管理的推动,不论从事故发生的数量,还是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从每次事故发生后的事故调查报告上不难发现,均为人为因素造成,不是违章指挥、就是违章作业、再不就是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违反作业流程等。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项目管理层为了赶进度、追求利益最大化,放松对安全质量的管理,监管不力,致使现场混乱,“低、老、坏”现象频发,疏于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或只流于形式,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布置只为应付检查,检查组一走又恢复到放羊的状态,未真正领悟到现场标准化管理给项目建设带来的福利。

项目建设要想实现标准化的施工现场,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项目各方管理层要同步提高思想觉悟、思想意识、管理水平、执行力,不能只喊口号,要贯彻落实到每个施工现场,深入到每位参建人员的头脑和意识中去,让标准化施工现场建设落地生根,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句响亮的口号”。

下面就从亲身经历的长输管道项目来阐述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材料装卸、运输、保管、使用环节标准化作业对工程的影响

对于长输管道来讲,材料装卸、运输、保管、使用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尤为重要,一个环节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或后期要进行修补作业,增加工作量、成本,降低项目本体质量,影响施工进度等一系列问题。

在长输管道的材料中,阀门装卸、运输、保管、使用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尤为需要关注,保护不到位,则后续安装时,即使使用力矩扳手,规范安装,也很难保证阀门不会产生泄漏。因为阀门的法兰密封面为高精度机加工部件,投入使用后要承受系统高压,一旦受损,极可能导致密封不严、天然气泄露,造成质量安全事故;往小说,导致强度试压或严密性试压不合格,再查找原因、更换阀门,不但增加施工成本,而且影响施工进度,极大增加工期拖延的风险。SY/T4102-2013《阀门检验与安装规范》第5.0.2条就写到“阀门仓库应保持清洁干燥。阀门可整齐放置于库房货架或地面,阀门两端应有防护措施,不得将法兰面直接接触地面。”由此可见,各环节对于阀门法兰面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达到材料理想的保护效果,标准化作业在此时就展现了他的用武之地。为此,监理部专门编制了《材料装卸、运输、保管、使用标准化作业监理实施细则》,并下发至各施工承包商,现场监理人员监督执行。在经历的营前分输站新增计量系统工程项目上就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所有运至现场的材料未出现较大质量问题。

二、库房标准化管理对施工的影响

库房服务于现场施工,施工中用到的各种材料均出自仓库,没有一个好的库房管理,将间接影响到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甚至安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管理的至理名言,在仓库管理中尤为凸显。为了使仓库更加保质保量、高效、精准地服务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标准化、目视化仓库,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奖罚措施、标准化图集等,使得仓库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

在长输管道项目中,堆管场及焊材库的标准化管理尤为重要。

现就堆管场标准化管理来阐述一下库房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管材拉运至堆管场后,需对管材长度、壁厚、防腐等级进行确认,再按照类别分类堆放,垛与垛之间留出适当间距,并于每垛前张贴标识标牌,避免运管机组拉错管材。经历的项目上就曾经发生过此类问题,本应拉运螺旋管,拉成了直缝管,到现场后,经现场监理人员检查才发现此问题,不但影响了施工进度,更造成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增加。堆管场地应平整并具备可靠的防、排水措施,管堆下方应设置至少两道以上枕木等软性材料,并要求管端离地不小200mm,一方面,是考虑到对管材外防腐层的保护,另一方面,考虑到管端没有外防腐层,避免管体锈蚀、减薄、影响后期管线本体质量。GB 50369-2014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7.3.7条“防腐管运抵施工现场后,露天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长输管道所用钢管为3PE外防腐,外层聚乙烯长时间露天存放易老化开裂,失去应有的防腐效果,因此,堆管场存放的管材(包括线路上存放的管材,以及焊接完成未回填管段)一旦将要超过3个月,就应采取防晒措施。不然,一旦外防腐层失效,再进行防腐,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某站场项目就曾发生此种类似情况,到场的管材经现场监理验收,发现存在外防腐层存在开裂,为进一步验证防腐是否失效,对进场钢管进行随机剥离试验,经试验发现剥离强度已达不到规范要求,而且聚乙烯层已脆化,完全失去了应有的防腐性能,个别剥离处还存母材锈蚀的现象。经了解得知,管材生产出来后已在厂家露天存放2年有余,未及时采取防晒措施所致。最终,拉回厂家重新进行3PE防腐。由此可见库房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三、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对QHSE的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为响应党的号召,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平稳推进、质量达标、不破坏周边环境等,顺顺利利交工投产,就应对项目建设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为奋斗目标,才能在项目结束时为建设单位提交满意的答卷。

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是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无事故的基本保障,也是减少现场“低、老、坏”的有力措施。如2010年6月10日,某供水管线抢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起坍塌亡人事故,事故发生原因:管沟放坡不足,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现场作业监护人员未在岗履行监护职责,动态风险识别不到位,未开受限空间作业票等。施工现场未按照标准化作业进行管理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是确保工程本体质量达标,在质量保修期内,不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保障,也是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质量事故事件的基础。如2019年3月20日5时9分,中石油山东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山东公司)所辖泰青威管线K169+200米处,发生天然气泄漏着火事故,经专家分析,主要原因为“焊口存在质量缺陷,在组合载荷作用下导致焊缝开裂”。而造成环焊缝质量差原因如下,该段沟下焊接,但由于岩石较硬,管沟开挖深度不够,造成焊接作业空间狭窄,焊接质量不易保证;该环焊缝存在内表面返修补焊,内壁返修补焊容易造成根焊性能下降,根焊存在未熔合和气孔缺陷,其中,未熔合缺陷为根焊补焊所致。裂纹在原始缺陷处起裂,裂纹沿焊缝由内表面向外表面扩展。管沟开挖深度不够、内表面返修补焊均不符合规范要求。由此可见,未执行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是导致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四、人员培训的重大意义

经常性的培训教育是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思想觉悟、思想意识、管理水平、安全质量环保意识的捷径,是确保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是项目无事故发生的保障。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事故案例的宣贯学习、教育警示视频的播放、对身边存在问题的讨论、亲自示范、标准作业方法课件的学习等。进行人员培训的意义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能增强参建人员对项目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2)培训能提高参建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能力,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3)提高参建人员的知识储备与业务技能,为项目建设添砖加瓦。

(4)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环保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风险。

(5)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

五、项目管理团队执行力提高的必要性

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执行力是他的灵魂,项目建设的顺利与否,执行力起到关键的作用。天天喊口号,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最后一塌糊涂。只有贯彻执行下去,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什么样的项目管理团队才具有执行力,无非是以下几种:利益驱动型、责任使命型、生死存亡型、事业驱动型、环境驱动型。

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执行力的原因:管理的问题、员工的问题、制度的问题、环境的问题、体制的问题、领导层的问题。

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一一解决,项目建设将“四处碰壁”,更谈不上打造优秀团队,建设优质工程了。要想使项目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得到提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作为项目上的负责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对你的团队成员做到关怀和了解;做为团队领导要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超越自己,带个好头;在团队中树典型、立标杆;定期开展项目全员的培训教育;团队领导层要带头对各项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奖罚分明;并不断地对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修订或补充管理制度。

六、结论

此外,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还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为施工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和竞争优势。通过标准化管理,企业可以不断总结和提炼成功的施工经验和方法,形成标准化的施工流程和操作规范,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标准化管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SYT 4102-2013 阀门检验与安装规范

[2]王汝杰.现代设备管理[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3]沈永刚.现代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