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急诊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安峰  张肖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急诊急救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各项时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抢救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抢救时间、入院-入室时间、检查时间、急诊科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4.03%,高于对照组的74.2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6%,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结论优质急诊急救护理方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冠心病;并发症

冠心病属于常见慢性病,主要的发病人群就是中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的表现为胸前阵发、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发作时可能会出现濒死感。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诱发疾病因素较多,包括血脂增高、高血压、吸烟、饮食不当、精神刺激等,疾病病程较长,预后效果不佳,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的不定性强、高危风险等特点,临床对急救流程的规范性、高效性及安全性提出较高要求。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急诊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此应用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6~72岁。GRACE 风险评分<109分的6例,109~140分17例,>140分的27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8~71岁,GRACE 风险评分<109分的5例,109~140分15例,>140分的3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常规护理,提供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干预;若患者产生严重缺氧症状,需遵医嘱给予氧气支持,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清理口腔内分泌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急诊护理,具体如下:

1.急诊护理救护车内加装GPS导航系统,司机需对本地交通路段有充分的了解,有效节省出诊时间,为患者生命救治争取时间。救护车内常备急救箱、担架车、输液架等药物设施,以备不时之需。院前接收冠心病患者时,现场急诊科护理人员需简短询问患者疾病史、过敏史及用药史,检测患者呼吸状况,明确呼吸过程是否受阻、呼吸是否有节律性及自主呼吸是否正常等;观察脉搏、面色等表征,立即开启心衰绿色通道。护理人员需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及时通过电话反馈给住院部,提前做好入院交接手续安排;同步记录患者伤情,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提高抢救成功率。

2.当患者进入医院后与急诊科护理人员联系后,进行简单的入院手续登记及病历信息填写,通知患者家属前往医院补充后续资料,主治大夫初步诊断后,做出下一步指示,需要手术时需提前做好手术接待准备;护理人员全程陪护,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脉搏等指标,如有异常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抢救期间,护理人员需调节急救室内温度、湿度在合理范围内,及时调整患者至舒适护理体位,全程需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3.抢救后转入病区,观察患者微循环痉挛期特征表现为皮肤苍白、发凉,此时患者体内血流量明显降低;患者微循环扩张期特征表现为出现皮肤及黏膜发绀、四肢厥冷,此时患者体内血流速度迟缓,且伴有严重缺氧症状;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特征表现为胸腹壁存在出血点、瘀斑,此时患者体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体色,以及尿量及颜色;密切监视患者心脉情况,避免并发心衰等高危症状,及时予以补液与多巴胺,及时收录各项报告单,完善床旁急救措施。

5.术后心理疏导,冠心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发病后可使之产生高度紧张、敏感、恐慌、焦虑、消极等负性情绪,加之生理性疼痛的应激反应,医护依从性较差且不稳定。因而需对患者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可通过询问患者职业、兴趣爱好等途径与患者建立沟通,全程保持耐心、亲和,结合患者个性特点,安抚其情绪;积极鼓励患者提问,如治疗方法、后遗症等,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强调保持平和、平稳的心态对提升治疗、康复效果的重要性,尽可能消除患者疑虑,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依从性,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分值范围为80~100分)、基本满意(分值范围为60~79分)、不满意(分值范围为0~59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3]。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入院-入室时间(从进入医院后直到进入急诊室期间的用时)、检查时间以及急诊科耗时。并发症。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最后对抢救有效率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软件完成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工作,计数资料通过相对数表示,即“[n/(%)],”以“”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以“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急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满意度98.00%、8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分析护理满意度[n/(%)]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50)

20(40.00)

21(42.00)

9(18.00)

41(82.00)

观察组(n=50)

21(42.00)

28(56.00)

1(2.00)

49(98.00)

----

----

----

6.173

P

----

----

----

0.003

2.2两组患者的急救各项时长比较

观察组在抢救时间、入院-入室时间、检查时间和急诊科耗时各方面用时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分析护理满意度[n/(%)]

组别

抢救时间

入院-入室时间

检查时间

急诊科耗时

对照组(n=50)

30

60

20

120

观察组(n=50)

15

35

10

60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96%,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见表2。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6%(P<0.05),见表3。

表3:分析护理满意度[n/(%)]

组别

血管凝血

急性呼吸窘迫

多脏器功能衰竭

抢救有效率

对照组(n=50)

9.61%

7.39%

8.74%

76%

观察组(n=50)

30.65%

23.43%

16.79%

93%

3讨论

综上所述,优质急诊急救护理是得益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护模式优化而来的急诊手段。其实施理念是确保急救护理过程的统筹性、各环节的全面性及精细化,不断提升冠心病患者抢救成功率,以促进急诊科护理质量提升。优质的急诊急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小琴,王怡,刘娟.急诊护理管理在冠心病患者心衰抢救中的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2,13(5):703-705.李茜.

[2]孙雪.冠心病患者的抢救和急诊护理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8(6):180-181.

[3]刘红萍. 急诊护理在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急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3,14(2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