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马俊红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科    北京     100000

摘要  目的:探讨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精神病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重返社会技能训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症状的评价和比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量表(PANSS),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的评价和比较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及SD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改良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关键词  改良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原因不明的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病程长、治疗困难、可反复发作,患者可表现为意志减退、思维逻辑混乱、言语模糊、行为怪异等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毁物、伤人等外显攻击行为,不仅可对其自身及他人造成躯体和精神伤害,还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危及公共安全。有研究表明[1]:未遵医嘱服用药物是患者发生外显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服药依从性,是改善其精神症状,降低其外显攻击行为的关键。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除控制其症状外,还需对其进行社会技能的训练,以尽可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其社会功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重返社会技能训练以授课形式开展,以学习行为技能为基础,帮助精神病患者实现对自身的疾病管理、症状管理,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技能,从而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预防病情复发,帮助其重返社会[2]。本文将改良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平均年龄(43.9±2.5)岁;观察组43例,平均年龄(44.1±2.3)岁。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3)接受常规药物治疗;(4)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自主行为能力;(5)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者;(2)合并痴呆者;(3)有颅脑疾病或脑损伤史者;(4)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者;(5)视力障碍者或聋哑者;(6)研究期间因各种原因脱落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精神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良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意义,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逐步帮助患者与周围人去正常交往并应对各种压力。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爱好、特长、职业背景等为其选择合适的娱乐项目或工娱活动。如女患者可带领其开展布艺、纸艺、插花等手工制作项目,或组织其开展唱歌、跳舞、游戏等。男患者可组织其开展读书读报、下棋、打牌等活动,干预期间注意不得带入危险物品,以防患者病情发作出现自伤或伤人。此外有一定认知功能和劳动能力的患者可安排其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用物等,患者完成后可给予纸巾、食物等作为奖品,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工娱治疗的内容应丰富多彩,充分激发患者的兴趣,增加其选择面。注意治疗期间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以增强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可不定期开展竞赛、联欢会等,使患者充分融入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症状的评价和比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量表(PANSS),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的评价和比较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

1.3.1 精神症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量表(PANSS)进行评价,该量表用于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共7级、30个条目,采用1~7分评分,总分7~2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精神症状越严重。

1.3.2 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评价,该量表内容包括10项职能,每项评分0~2分,0分表示无行为异常或轻微缺陷,1分表示有功能缺陷,2分表示严重的功能缺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NSS、SDSS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及SD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改良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NSS及SDSS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SDSS

PANS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3

13.21±3.14

7.06±2.44

142.68±24.55

93.12±22.39

对照组

42

13.46±2.96

10.25±2.09

143.37±23.29

118.84±22.47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受我国医疗条件的制约,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需在家中进行疾病的自我护理,并长期服用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以控制精神症状。然而,由于对疾病和药物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部分患者无法遵医嘱服药,导致症状加重,进一步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引发毁物、伤人等外显攻击行为,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其复发次数和外显攻击行为。

重返社会技能训练是一种长期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主要通过集中授课的模式开展,以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认知,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然而该形式较为单调,患者因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表现,影响干预效果。改良重返社会技能训练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包括游戏、手工、运动、工娱训练等,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缓解其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干预效果[5]

综上所述,本文将改良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帮助患者重返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会蓉.工娱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医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608-609

[2]沙蓉,蔡军,朱卫明,等.《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的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0,2(5): 340-342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6

[4]康瑞莹.改良式“重返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价[D].北京:首都医科大学,2016

[5]姜珺,李志武,康瑞莹,等.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4):47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