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助力初中生良好心理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3

积极心理学助力初中生良好心理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

陈宽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江苏省常州市213155

摘要:为了提升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心里品质养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要不断加强教学理念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策略及内容。首先,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在初中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况下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发生关系。积极心理学认为:凡是存在积极心理因素的人都具有较强的积极向上发展本事,积极心理元素可以促进人自身积极向上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教育可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并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位学生都应该拥有独特之处,老师应该发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让学生迎接挑战、充满自信。拥有乐观的心态可以大大提升中学生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会给班级带来良好的气氛。如果教师想要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就必须正确使用积极心理学的原则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为了减轻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更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这篇文章将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并讨论它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会探讨如何利用这种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1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心理状态,这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心态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自我成长。此外,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乐观心态对心理问题进行解读,这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观点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培养其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独特的实施依据,强调研究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心理状态,主张以人的固有、潜在的积极力量与和善行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解读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个人发展。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2.1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到育人的起点

致力于开发个人人格优点,注重对心理疾病的防治,注重于发掘个人的潜力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这都是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理学流派的不同之处。通过在初中心理教学中引进积极的心理学观点,将有助于初中生们得到正面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心灵体验,并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学习。有关研究证实,个人在愉悦心境下的感知动作效能明显超过个人在愤怒、苦恼或惊恐心境下的感知操作效能。所以,在校园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注意看到学生本身的优点,发现学生的优点,注意带给学生正面、快乐、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校园的总体感受,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

2.2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积极心理学能够激发初中生自身的内在潜能,使初中生能够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帮助初中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心理学能够很好的为初中生提供充足的自信心来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够使初中生与同伴、家长、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为初中生在团队协作中表达自己观点时提供充足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积极心理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初中生的课程难度以及学习压力都远远大于小学生的课程难度和学习压力,在小学生升入初中后,难免会因为学习任务多、课程难度大而在学习中产生消极、怠慢的情绪,这时初中教师应通过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够自主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初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培养的独立意识,让学生可以建立独立的思考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提升初中生的自身文化素质。积极心理学涉及到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因此,积极心理学对于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教育教学中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基础条件。

2.3规范学生行为,便于日常管理

初中学生心理相对敏感,性格相对叛逆,因此初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的问题,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开诚布公的交流,相互沟通,让学生能够更加接受教师,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建议,修正、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班级教学活动中,使班主任能更好的管理班集体。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学生品德“多元”化。当今社会背景下,初中生受到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思想认知、道德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加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学生德育品行呈现差异性。从目前初中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由于教师精力、专业能力的限制,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对班级内学生身心状况也只是有一个初步印象,加之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模式的单一性,致使教师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身心发展。(2)生活环境“消极”化。校园环境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一环,亦是影响教师教学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校园环境又可以分成学校环境、师生关系,二者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师生之间的地位,依托自身主导“优势”,将书本知识一味地“灌输”于学生,对其情感、心理等方面并未过多涉及,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不仅影响了学生情感认知,而且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他们,对学习、发展的认知流于表面。

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4.1教师要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形象。教师在情感交流过程中要做到态度友善,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对学生进行不恰当的评价。其次,要学会适当的引导、启发、批评,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关心、温暖,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恋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再次,要学会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关注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世界,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增强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要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化解中学生的负面情绪,通过积极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引导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负面情绪,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4.2注重心理健康资源建设

在学校开展心灵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依托,为学校创造绿色的校园环境,让学校文明建设发挥自我教育功能。就学校文明建设而言,一般包括了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生活物质社会文化及其思想精神社会文化等,由于其心灵社会环境属思想精神文化领域,是学校精神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但同时又会对学校文明建设产生反作用。心灵上下功夫的学校精神文化教育,就可以起到对学校的人文引导功能,从而增强了学生相应的心灵健康理念,让其在此影响下产生了良好的个人品格和情感意志。所以在对学校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时,就必须把学校的文明建设视为首要出发点。其次,积极培养学校教师的个性魅力。就师资层次来说,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很大示范作用。教师们本身的心理素质和学科水准,都会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构建形成深远影响。

4.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多的情绪要求,在他们的生活、学业上,他们更多地要求老师的关心与激励。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时候,要遵循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思想,给予同学们更多的关心,让同学们感觉到老师的认同与关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存在感与幸福程度。老师在与同学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切不能戴着有色的眼镜去对待同学,要懂得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体会同学们的心态,从而去帮助同学们去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并在感情上得到充分的满足。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要注意到初中生在学校以外的日常情况:要对初中生的家庭情况、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课外活动进行完整的掌握,以便在他们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可以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与父母的冲突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在之前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咨询,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脱离自己的负面情绪。

4.4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关乎着其学习状态,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在过去,由于初中生心理状态不佳,在遇到挫折后不肯与人交流,往往自己憋在心里得不到发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心理问题便会愈加严重,从而可能导致学生走上极端之路,如自杀。多数年龄较小而寻短见的学生基本上均是因逆反心理而导致,该心理是青春期学生的典型心理,教师及家长应正确对待,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如爱惜生命,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初中生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案例,并借此开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生命的真谛”,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正确引导学生。

4.5注重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素质,做好教学预案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教育,首先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比较复杂,班级事务繁多,更需要班主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对学生更有耐心,给学生传达积极的心理情绪。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中一些共性问题,教师要准备特殊的解决方式,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个体情况不同,制定个性化教学预案,针对具体事项进行解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6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要创造与家长多进行沟通的机会,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心理变化,及时的向家长进行传达;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将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及时的向学校进行反映,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心理教育硬件环境。另外,教师还要及时的向家长传授积极心理教育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及时地进行策略更改,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能够更好的了解学校的主旨教学目标,双方共同努力,使学生的主观能力得以更好的培养,真正的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重拾信心,合理有序的开展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例如:有些初中生对于学习不感兴趣,还养成了抽烟、打架的恶习。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能够了解,学生的恶习多源自于家庭的主观原因,家中父母很少在家,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学生,父母有抽烟习惯的,经常在孩子的面前进行吸烟,使得学生学会了这种恶习。面对这种情况,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先锋带头作用,家长做好表率,在家庭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个人的积极行为影响调动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早日的步入学习的正轨。还需要通过微信群的形式,开展长效的沟通机制,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4.7依据学生特点,组织心理教育活动

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影响,一提到心理辅导,学生普遍会感到枯燥和无聊,导致其参与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很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为此,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分析初中生的性格特征与心理发育状况,立足其特点组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中,学会如何科学管理和调节自身情绪,树立积极的思想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以“愤怒的小鸟”为主题的情绪管理教育活动,先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知识经验绘制出愤怒的小鸟的画像,鼓励其将最近一次生气的场景借助小鸟形象展示出来,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应如何正确调节愤怒的情绪,组织讨论交流活动,如绘制与情绪管理方法相关的海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与构思,让其自行制定管理情绪和约束行为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绪主题的话剧表演,主要内容为“教师催交作业,引发学生不满情绪”,由一名学生扮演调解人员及时处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解题困难的问题,有效控制其情绪爆发,以便在及时交作业方面达成共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与人相处、网络依赖等问题展开宣传教育,依据班内学生出现此类问题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应对挫折、冲突与情绪问题的能力,并在各个环节中提供针对性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8定期举办心理讲座,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讲座提供了专业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青少年时期充满了身心发展和情感波动,他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心理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关于情感管理、应对压力、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体验。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提高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水平。同时,心理讲座强调积极心态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讲座,学生可以认识到积极情感、自信、自尊和自律等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这些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态度,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挑战并克服困难。积极心理讲座还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认识,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促进培养出一批充满爱与勇气、兼备才能与智慧、具有良好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青年,从而对社会范围内乐观主义态度的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完善、人文关怀的进步施以良性影响。未来,我们应继续坚持开展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获得内在激励,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以充沛的精神面对挑战,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仝文,刘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刘甜玲.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黑河学刊,2018(3):145-147.

[3]吴梅芬.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8,31(1):17-18.

[4]王文亚.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初中生标签理论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9(17):166+165.

[5]黄琳芝.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176.

[6]秦艳秋.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135.

[7]刘愿芳.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J].科技资讯,2020,1807: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