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发展趋势及备赛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1
/ 2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发展趋势及备赛策略探析

王佳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作为教师提升教学实力的关键平台,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大赛不仅是推动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革新的重要催化剂,也是强化教师教育创新团队构建的有力工具。通过对历年竞赛规则和内容演变的深入剖析,我们探讨了影响参赛准备的多元维度,包括宏大的政策背景、细致的项目设计以及具体的执行层面。首先,从宏观视角看,我们需要理解和把握国家教育政策导向,这将影响备赛的整体策略。其次,中观层面,关注赛项的结构变化和重点,有助于聚焦关键技能的培养。微观层面,涉及到参赛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实践,强调个性化和实战性的准备。为了实现高效备赛,我们提倡构建一个“全员参与,重点扶持”的氛围,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的操作管理和人性化关怀,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作品的创作应追求创新性、深度和挑战性,以体现参赛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

关键词: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发展趋势;备赛策略

1影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备赛的主要因素

1.1宏观层面:“三个力度”影响备赛持续性

首先,整体布局对全局产生深远影响。教师教学竞赛作为学校教学革新的引擎,其在理论探究、实践创新以及自我完善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因此,筹备这样的活动需要学校的多部门协同运作,校长引领战略方向,教务部门负责深化研究,明确目标,二级学院负责细致规划和关键突破,而招标、信息技术等部门则确保支持体系的稳固。其次,激发动力关乎参与程度。无论是新加入团队的热忱还是老团队的持续投入,都是学校持续参赛并追求卓越的关键因素。为此,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兼顾“营造全员参与的环境”和“激励卓越表现”的双重考量。一方面,通过构建教育改革的激励培养计划,提升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的奖励制度,以表彰优秀成绩。最后,支撑力量决定攻坚实力。对于种子选手团队的全力支持是成就佳绩的基石。进入省级乃至更高层次的竞赛,团队作战至关重要,这包括领导的决策引导、团队成员的专业执行、专家的策略指导以及后勤支持人员的全方位保障。

1.2中观层面:“五个要素”影响备赛针对性

首先,团队构成与实力起着决定作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特性在于其持久、紧张和繁重,对参赛者提出了高要求,他们需具备教育热情、团队协作、深度思考和影响力。理想的团队不仅需要拥有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者,还需拥有掌握前沿技术、工艺革新和最新规范的专业人才,并注重年龄和职称的多样性。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不可或缺。这些资源涵盖广泛的在线精品课程(如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创新性的校本教材,以及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如高质量实验区和录制教室。接着,参赛课程的内容选择至关重要。它既要体现课程的高水准、创新思维和挑战性,同时也要具有吸引力,易于展示。在备赛过程中,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保证成功的关键。大赛涉及的时间长、标准高、任务繁重,因此,建立系统化的流程管理,包括政策解读、培训指导、材料审核和模拟答辩等环节,对于提升成绩至关重要。

1.3微观层面:“五个环节”影响作品竞争力

首先,理论基础需深厚。每个参赛队伍需确保至少一名成员专研教育文献和教学理论,透彻理解教学策略、模式演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融入社会议题、工作学习一体化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核心理念,并掌握其实操技巧,这是优化教学设计并成功应对答辩的关键理论支持。其次,资料呈现需精致细腻。所有文档务必遵循规范化、视觉美感和信息精炼的原则,以引人入胜,增强阅读体验。参赛视频既要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又要富有创意和展示力,具备强烈的吸引力和观赏价值,同时场景设计要独特且具有感染力。再者,教学设计需策划周密。参赛团队需全面理解比赛规则,确保文本结构严谨,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在目标设定和描述上相互呼应,无缝对接。教学实施报告和教案应严格遵循比赛要求,还需针对每个教案精心设计有生和无生教学场景的整合方案。第四,无生演示需沉浸式体验。无生课堂展示的重点在于精彩内容的展现,要求类似于参赛视频,既要真实,又要超越现实,强调精心策划、反复排练,以及始终以学生的视角和需求为导向。

2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备赛的推进策略

2.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面参与、重点培育”备赛环境

首先,我们要明确核心导向。虽然竞赛获奖确为追求目标,但其本质是为了深化教育实践与人才培养,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因此,我们倡导"全员投入,重点孵化"的理念,实施"卓越专业、精品课程、杰出导师"的培养计划。鼓励全体教师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全面关注教学能力竞赛,通过扩大参赛队伍基础,强化重点团队的长期支持。其次,强化组织架构。设立由校领导亲自挂帅,涉及教学、师资、后勤等多个部门协作的专项领导小组,教务处与教学单位形成紧密的项目管理团队,以及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专家组成的指导专家团队,确保竞赛组织、团队管理和作品指导工作的高效进行。接着,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层面需构建"目标导向"和"二级管理激励"制度,将教师的教学能力竞赛表现纳入绩效考核,激发各部门和教师的积极性与效率。同时,设立针对教师团队和个人的专项奖励、职称评定、优秀评选和岗位竞争等激励政策,激发参赛教师的内在动力。

2.2加强过程管理,实施“流程化、标准化、人本化”管控

首先,推进体系化的构建至关重要。首要步骤是明确组织的核心阶段。为了有序进行年度竞赛的全程管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明确的框架,如“通知-组建队伍-校内初赛-校内复赛-校内决赛-省级集训-省级竞赛-国家级集训-全国竞赛-总结”,这一系列活动应当贯穿全年。具体来说,国赛结束后应迅速发布下一年度的比赛通知,而校内决赛应在春季三月结束,以确认参赛队伍。省级集训定在四月至六月,目标在于引入专家指导,深入打磨作品,并进行实战演练。其次,细化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例如,在通知阶段,需包括“草拟文件-召开说明会-普及培训”等步骤;在组建队伍阶段,涉及“教师申报-学院初步筛选-专家评审”等程序。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针对关键环节如组队、校内决赛和省级集训,制定严格的标准,确保质量控制。如在通知阶段,要提供过往比赛作品样本和相关文档模板;在组队过程中,明确教师的教学经验、团队构成和素质要求;校内决赛需执行严格的进程管理和进度监控,省级集训则需规范作品资料的合规性和质量检查,以及模拟答辩的规程。

结论

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不仅是一场技艺的实战检验,更是检验教育机构深厚底蕴、管理层效能、教师多元素养及全方位支持实力的试金石。从宏观角度看,大赛的成功仰赖于严谨的组织策略、激励机制和全方位保障;中观层面,团队协作、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参赛课程的独特性和管理流程的精细化,以及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深度,都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陈耀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中国路径及优化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99-104.

[2]龚凌云,陈泽宇.高职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普适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02):116-121.

[3]陈卫东.沉浸式虚拟学习环境设计与学习评价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20.

[4]程玉柱.基于深度学习的林业图像处理“金课”教学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20,48(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