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1
/ 2

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分析

李敏

聊城市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聊城市 252100

摘要:目的:探究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来我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干预时间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即2023年1月-2023年2月接种疫苗的0-6岁儿童114人为对照组,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产生原因。2023年3月实施安全接种管理的100例儿童作为干预组,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安全接种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干预组家长疫苗知识、传染病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红肿,与接种人员原因、接种后休息时间等因素有关。加强家长健康宣教、操作流程管理、接种人员培训学习,有效预防不良反应。

关键词计划免疫;不良反应;原因;护理措施

预防接种指的是将人工培育且处理过的病菌、病毒加工为疫苗,接种于人体内,注入相应的抗体,促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1]。随着预防接种政策的推广及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断上升,一旦未能针对性、及时处理将会危及接种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以214例儿童进行研究,探究预防接种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来我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干预时间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即2023年1月-2023年2月接种疫苗的0-6岁儿童114人为对照组,2023年3月实施安全接种管理的100例儿童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男54例,女60例;年龄0-6岁,平均(2.84±1.31)岁;身高78-131 cm,平均是(89.92±8.31)cm;体重是7.23—30.73kg,平均是(18.75±3.45)kg;均无过敏史。干预组,男47例,女53例;年龄0-6岁,平均(2.93±1.45)岁;身高78-130 cm,平均是(89.78±8.23)cm;体重是7.23—30.82kg,平均是(18.98±3.92)kg;均无过敏史。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随访所有儿童,详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安全接种管理:(1)制作知情同意书,并发放给儿童家长。家长仔细阅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以后,由医务人员阐述与解答,提升家长认识水平,签署同意书。疫苗接种同意书采用书面形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2)接种过程管理,在接种前,建立预防接种档案,仔细询问儿童近期有无患病、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健康儿童接种前护理人员要向家长介绍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提升儿童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并强调预防接种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随后讲述在接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在接种中,疫苗应避免受到阳光直接照射,接种前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详细检查接种疫苗的批号、名称等,并登记,详细检查疫苗,儿童呈斜卧位或者环抱坐位,同时叮嘱家长注意固定接种肢体或部位,可有效减轻疼痛感,接种中重视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确定接种部位进行注射。注意关注儿童的不适反应发生情况。在接种完毕以后,迅速拔出针头,使用无菌干棉球将注射部位压住,预防出血或者疫苗流出。在接种后,儿童需停留观察的时间应当超过30 min,在确定未出现不良反应以后,方可离开,离开前叮嘱家长做好保暖措施,多饮水,加强休息,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以免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评估儿童家长认知水平,主要包括疫苗知识、传染病知识两项,各项目包含十个条目,采用1~3分三级评估法.各项目满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比较

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7.01%,差异P<0.05。

2.2 家长知识水平比较

干预组家长疫苗知识、传染病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家长知识水平对比(x±s

组别

n

疫苗知识

传染病知识

对照组

114

18.56±3.57

18.09±3.12

干预组

100

27.67±2.36

27.95±3.45

t

/

5.785

7.895

P值

/

0.000

0.000

3.讨论

临床常见的传染病包括结核、乙肝、艾滋病等,在预防控制中,存在较多危险因素,需及时解决该问题,确保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原因1)疫苗原因:注射前未能均匀混合药液,导致局部注射浓度高,引起硬结。2)儿童自身原因:注射部位在药物的刺激下,局部细胞生长加速,形成硬结。3)接种人员原因:当接种人员未依照有关规定实施操作,如注射部位深度不够、未彻底摇匀药液等,可引起局部硬结。4)家长接种知识: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态度会影响他们是否愿意将孩子接种疫苗,以及是否会遵守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因此,家长的知识与不良反应之间具有逻辑性关联。

本研究可见,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例(7.01%),其中2例儿童发热,6例儿童接种处红肿。本文研究中,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

综上所述,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红肿,与接种人员原因、接种后休息时间相关。加强家长健康宣教、操作流程管理、接种人员培训学习,有效预防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曾小咩. 预防性护理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6):127-129.

[2]王春兰. 疫苗接种常见儿童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