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明晨

扎鲁特旗香山农场学校  0291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技能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表现,又要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评价合力。只有全面落实这些举措,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技能;生活化情境

一、明确实践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践技能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和原理,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学习兴趣。实践技能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数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益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拥有扎实的实践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个人价值。培养实践技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操作阶段,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让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巩固和提升。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今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班级准备组织一次野餐活动,每位同学需要带一瓶饮料。商店里每瓶饮料的价格是2.5元,班上有32个学生,那么总共需要多少钱来购买饮料呢?这个情境取材于学生的校园生活,问题简单明了,能够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能通过亲自计算加深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个学生带2瓶饮料,总共需要多少钱?如果价格涨到3.5元一瓶,总共又需要多少钱?这样的发散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热情。类似的生活化情境,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如计算家庭购物的花费、分摊活动经费等,都能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应用意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设计趣味性、挑战性与开放性并重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实践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提出并尝试解决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实践机会。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践任务,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鼓励和指导,设计一些适合他们水平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

四、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实践技能提升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与时俱进,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努力程度、进步情况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能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评价合力。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更应延伸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况,将其纳入评价范围。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完善的评价机制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发展的,既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果,更要重视实践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只有不断改进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努力提升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助推器"。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技能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只有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姚烙. 浅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C]. //教育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李瑞芳. 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3(7):13-14. 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3.0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