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害防御中的隔震与减震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地震震害防御中的隔震与减震技术

陶天艳

昭通市昭阳区防震减灾局  云南省昭通市657000

摘要:地震灾害为我国西南地区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采用隔震与减震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还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隔震与减震技术在云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推广示范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隔震减震地震防御推广应用

引言:地处云岭地震带的云南,自古以来就遭受着地震灾害的“威胁”。云南先后经历了多次地震,给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沉重打击。有效防御地震灾害,减轻其造成的损失,是云南地区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隔震与减震技术作为防御地震震害的有力手段,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在云南地区大力推广隔震与减震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隔震与减震技术的重要性

(一)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主要来自地面的剧烈运动。传统建筑在抵御地震时,依赖建筑本身的强度和延性抗震,当地震强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建筑物极易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而采用隔震与减震技术则可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冲击影响。隔震技术通过在建筑物与地面之间设置具有一定水平刚度和适当阻尼的隔震层或隔震支座,将剧烈的地面运动与建筑物本体隔离开来,使建筑物只需承受相对较小的水平位移,从而大幅减小地震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减震技术则是通过增加建筑物的阻尼比、变形能力等措施,在结构本身消耗或分散地震能量,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两种技术配合使用,能够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于建筑物在剧烈震动下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所致。隔震与减震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避免结构损坏或倒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由于采用这些技术能够减小结构的内力响应,降低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设施的损坏程度,可以大幅减少财产损失。因此,无论是从保护人民生命还是财产损失的角度考虑,推广应用隔震与减震技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一些人员密集、设备昂贵的重点防护对象,如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更应优先采用这些技术,确保地震发生时人员疏散和紧急救援的顺利进行,将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重大地震灾害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更会对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巨大冲击,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建筑物的倒塌将阻断交通运输线路,制约物资流通;生产设施的损坏将导致企业停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瘫痪将影响民生;同时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疫情等,使灾情进一步扩大蔓延。通过采用隔震与减震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建筑物倒塌和公共设施损坏,保证救灾工作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能够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灾后重建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因此,大力推广隔震与减震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对于云南这样的地震多发区域来说意义重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隔震与减震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一)加强宣传教育

要推广隔震与减震技术,首先需要提高全社会对这一技术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专家讲座等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隔震与减震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公众的防震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应该贯穿方方面面,采取多种形式。政府可在报刊、电视、户外广告牌等发布公益广告;聘请专家学者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科普宣讲。同时,在中小学开设防震减灾相关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防震理念,让隔震与减震的理念渗透到每个人心中。只有社会公众对隔震与减震技术有充分认知,这项技术才能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近年来,云南省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在电视台播放“生命至上、防震先行”的公益广告,向公众普及隔震与减震技术的重要性;组织专家赴各地开展以“隔震与减震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巡回宣讲;在中小学开设“地震科普与防震减灾教育”课程,培养学生防震意识,使隔震与减震技术家喻户晓。除了媒体、专家宣讲、校园教育等传统渠道,政府还可充分利用新兴的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宣传,借助网络快速传播的优势,让更多群众了解隔震与减震技术的重要性,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为这项技术的广泛推广奠定社会基础。

(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应在法律法规层面为隔震与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政策保障。针对不同建筑物,结合地震危险性和防护要求,制定强制执行的抗震标准,将隔震与减震技术作为重要抗震措施纳入其中。政策法规的制定应结合实际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一般性建筑,可在现行建筑抗震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隔震与减震技术的推广力度;而对于学校、医院等重点防护对象,则应制定更为严格的隔震与减震规范标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最大限度地得到保护。法规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要给予严惩,确保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2022年,云南省政府发布《云南省建筑抗震与减震管理办法》,对隔震与减震技术的实施对象、设计标准、工程监理、质量检查等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对中小学、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必须采取隔震或减震措施。该办法为云南省隔震与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办法中还规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建立了隔震与减震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对违反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处罚,这些措施将有力保证隔震减震技术在云南地区的全面落实,切实发挥防震减灾的作用。

(三)推广示范工程 

要使隔震与减震技术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就需要大力实施示范工程,并加大对示范工程的宣传力度。示范工程应该结合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防御要求,优先在重点城市和地震高危区域实施。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公共建筑作为隔震或减震工程进行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建成后,要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举办科普活动、开放日等,吸引公众参观体验,让隔震与减震技术的优越性家喻户晓。此外,示范工程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引导周边地区和其他建筑跟进实施。

近年来,昆明市政府投资2.8亿元,在滇池旅游区内建设了云南首座大型公共建筑隔震示范工程——“世界之窗”主题公园。该工程采用了世界先进的铅芯橡胶隔震技术,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建成后,该工程被列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示范工程的成功实践不仅展示了隔震减震技术的卓越性能,更为其在云南地区的推广应用树立了榜样。随着更多这样的示范工程在云南兴建,必将引导和带动隔震减震理念的全面普及,让这项先进技术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结束语:

云南地处地震多发区,采用隔震与减震技术是确保建筑物抗震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隔震与减震技术在云南地区的推广应用,通过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让隔震与减震技术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云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凯.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探讨[J].砖瓦,2023(08):55-57.

[2]崔进,朱以媛.浅谈减隔震技术原理及优缺点[J].建材发展导向,2021(20):96-98.

[3]张艺.多层隔震框架与减震框架抗震性能与经济性对比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