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基本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西藏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基本防治

桑姆

日喀则市吉隆县萨勒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日喀则

摘要:巴氏杆菌具有很高的感染率,羊、牦牛、猪等多种家畜家禽都有可能感染巴氏杆菌。在西藏地区,巴氏杆菌病是威胁牦牛健康,影响牦牛养殖的一类重要疾病,若防治不当,会造成牦牛患染巴氏杆菌并大范围传播,导致牦牛大量死亡,养殖员经济收入严重受损。西藏地区有耗牦牛养殖的传统,该地区发生耗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概率也非常高。本文对耗牦牛巴氏杆菌病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牦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字:牦牛巴氏杆菌;治疗方法;防治措施

1、引言

牦牛巴氏杆菌病发病迅速,患上该病后牦牛犊往往会出现高热症状,而且还会伴随有多脏器出血,因此该病也被称作牦牛出血性败血病,此外该病还会出现急性肺炎和胃肠道症状。该病传染性非常明显,主要在牦牛犊之间传染,其他动物患病的概率非常小。

2、本病简介

该病一般是多杀型巴氏杆菌病毒感染而导致,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且大多经由肺部扩散,病牦牛的隐性感染牦牛也是该病的重要传播源,巴氏杆菌首先通过肺部分泌物和身体的分泌物进入空气中,并借助粉尘、飞沫等空气媒介等为媒介进行传播,健康牦牛在吸食后较易传播。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二头钝缘中间略为凸起的短棒杆菌和球杆菌,格兰氏阴性洗染,消耗大量氧气兼性厌氧菌,这种的细菌在加入过血清和血液的培养基中都可以正常的生长成长,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也可以发育出灰白色的致病菌,菌落表面带有一定的湿润度和粘性,并且具有溶血现象,在一般的琼脂培养基中也可以发育成细小透亮的露珠形,致病菌菌落也可以使普通菌病混浊,并且还可以产生粘性沉淀和很薄的细菌层附着于试管壁。

3、牦牛巴氏杆菌病发病症状

3.1急性败血型牦牛巴氏杆菌病

这种新型的牦牛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于血液对牦牛犊体细胞产生的伤害,患病初期病牦牛会产生超过41℃的体重,而以后情况就会更加严重,反刍功能严重下降,粪便变成粥状,之后会慢慢变为混杂着肠黏膜的恶臭纯液体,还伴有血液[1]

3.2肺炎型牦牛巴氏杆菌病

肺炎型牦牛巴氏杆菌病是因为病菌进入了牦牛肺部器官,因此病牦牛会出现干咳、疼痛、鼻涕带血、分泌物透明等症状。检查病牦牛肺部可以发现其支气管部位出现异常,有明显的啰音,有一些病牦牛还会出现摩擦音。

3.3水肿型牦牛巴氏杆菌病

水肿型牦牛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特征是患病牦牛犊身上出现大范围水肿。患病初期,水肿范围比较小,往往局限在胸部和头部位置,如果没有进行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水肿范围会越来越大。

4、临床症状

根据牦牛群的抵抗能力不同以及牦牛群的年龄不同,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肺炎症状存在很大差异性,有的呈现急性发病情况,有的呈现慢性发病情况[2]。对急性出血性巴氏杆菌肺炎病牛来说,其外在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最高体温上升到了41℃,精神状态也逐渐恶化,并持续干咳,同时呼吸次数也逐步加快加深,产奶量显著下降。仔细听患病牦牛的两肺前腹侧区能够听到干性啰音或者湿性啰音,这是急性病例的典型临床特征。患病牦牛的鼻腔分泌物显著增加,年龄越小的牦牛群临床症状越明显。

5、病理变化

通过对急性病死亡患者进行深入的剖析,可以看出肺脏的损害相当严重。急性病例的气管洗出液当中白细胞的主要成分为是中性粒细胞,包浆当中还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杆菌,病死牦牛的血象呈现急性感染的典型退行性核左移。通过解剖还能够看到很多病死牦牛的双侧肺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变,病变的肺脏组织质地坚硬[3]

6、牦牛巴氏杆菌病治疗策略

牦牛患染上巴氏杆菌病后,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由于牦牛性野力气大,所以强制牦牛口服药物有一定难度,建议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或者是将药物拌入饲料内,让病牦牛尽快食入。注射药物以抗生素为主,磺胺类、头孢类、四环素类药物对巴氏杆菌有比较好的抑制效果[4]。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改进牦牛膳食结构,为牦牛服用适当的补液盐,在饮用水以及饲料中加入适量复合维生素,可以有效地提高牦牛抗应激的能力,提高牦牛治愈率。牦牛在感染巴氏杆菌病后,呼吸系统也会发生疾病,并会产生通气障碍症状,从而导致机体重度缺氧,时间稍长时牦牛就会窒息死亡。另外,巴氏杆菌病也可使牛牦牛血浆中的碱储物质减少,蛋白质代谢也受干扰,牦牛身体机能的运转严重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也可以给牦牛用某些辅助性药品,如中药黄芪(煮水后饮用)等,借助药物提高病牦牛的抗应激与抗病毒能力。

7、防控措施

7.1强化日常的饲养管理

近些年,以牦牛饲养为主的大规模牦牛繁育生产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许多农村群众不断扩大饲养面积,饲养总量明显扩大,同时由于高密度饲养、规模化繁育、不注重做好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圈舍的防寒保暖性能相对较差,很容易滋生多种细菌和病毒,给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蔓延提供的条件。想要把多杀的巴氏杆菌控制在发芽时期,并防止在养殖场内蔓延传播,还必须建立严格的饲养控制措施,一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饲养,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一方面按时定额的给牦牛群供应饲料,增强牦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并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供给。另外还要做好对整个饲养场地环境的有效处理,定期清理圈舍当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各种污秽的垫料,并确保圈舍内有着完善的通风隔离设施,保持整个饲养场地环境干燥清洁,从而避免了致病细菌的滋生,并有效防止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疾病的传染蔓延。根据地区、时令、天气的实际影响状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加以合理的预防。

7.2隔离措施

当出现患病病例之后,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控。一旦发现患病牦牛应该实施有效的隔离措施,将患病牦牛和健康牦牛有效分离,并注重做好血清检测工作,及时发现隐性患病牦牛及时隔离患病牦牛,然后实施针对有效的治疗,确保在短时间的控制病情,尽量降低经济损失。在隔离阶段,必须注意进行对圈舍的清洗和卫生消毒操作,可以选择用生石灰乳和漂白粉液等,对原有的圈舍进行了严格的清洗和卫生消毒,杀灭环境当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同时对疑似感染牦牛群应该及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注射预防类的药物和疫苗,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医学观察,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经过多次血清检测健康之后才能够解除封锁,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牦牛巴氏杆菌性肺炎是巴氏杆菌病的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感染的病牦牛会表现为强烈的呼吸反应障碍,通气功能非常障碍,频繁咳嗽或喘息,而呼吸道部分的皮下也会发生炎性水肿,压迫呼吸道,甚至会造成牦牛群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因为这种疾病属急性病,危害性相当巨大,要求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有效的预防,做好流行病学研究,保证在短期内遏制疾病,防止经济损失逐步扩大。另外,在日常饲养管理期间,还需要将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融入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要注重加强对环境的有效清理,做好牦牛群的针对性管理工作,提高牦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消除环境当中的吸血昆虫和老鼠,保证整个环境干燥整洁,从而将巴氏杆菌性肺炎的发生流行几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达热卓玛.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4):127.

[2]师绘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9):23-25.

[3]吕双燕.牦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8,37(4):81.

[4]央宗.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2(1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