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对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对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孙银星1    孙苗苗2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2陕西省人民医院蒲城县医院   陕西渭南 715500

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中医技术对消渴气阴两虚证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82例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对照组41例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干预.2组均干预7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2组满意度。结果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率97.56%(40/41).对照组满意率78.05% (32/41) .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干预满意度。

关键词:消渴;中医适宜技术;临床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82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1例,男 24例,女17例;年龄42~71岁,平均(56.38±5.11)岁;病程1~13年,平均(7.87 ±1.21)年。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 18例:年龄41 ~70岁,平均(56.33±5.12)岁:病程1~12年,平均(7.81 ±1.1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①空腹血糖(FPG)不低于7.0 mmol /L :②随机血糖不低于11.1 mmol /L,不明原因的体质量减轻、多尿和多饮者:③糖化血红蛋白( HbA, c)不低于6.5 % :④糖耐量试验餐后2 h 血糖( 2 hPG)不低于11 . 1 mmol /L。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气阴两虚证标准,主症:口干多饮﹐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手足心热,气短懒言;次症:心悸,失眠:舌脉:舌红少津或花剥,苔薄,脉细而弦或脉细数无力。具备主症1项加次症2项,或主症2项,即可诊断。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无酮症酸中毒、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经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血糖虽较正常值高,但通过增加运动量﹑饮食控制等,血糖监测下降至正常水平:对干预方法不适应或哺乳﹑妊娠期妇女: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或肿瘤﹑痛风等有严格饮食限制者﹔不能按规定用药或不能配合饮食控制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常规干预。①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开展消渴知识教育讲座,有消渴病情监测﹑药物治疗﹑消渴饮食治疗﹑疾病症状、患者自身保健和消渴并发症等。②饮食治疗。建议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坚持合理的饮食治疗,避免出现和加重如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治疗控制患者体质量。③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肝肾功能﹑体质量和年龄等情况,为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合理选择降血糖药物。④运动治疗。根据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的不同健康状况,为其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法、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⑤监测血糖。为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测量血糖水平,根据其病情监测血脂﹑肝肾功能和HbA,c等指标。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中医适宜技术干预。①穴位按摩。对患者用药过敏史、既往史进行评估,让患者采取仰卧位,观察患者穴位周围皮肤是否存在破溃﹑瘢痕和糜烂等,取双侧脾俞﹑胃俞、三焦俞,使用拇指点揉以上穴位,点揉时要注意慢慢加大力度,以患者自我感觉局部酸﹑麻﹑痛、胀为宜,每日按摩3 ~5遍,每个穴位点揉1 min。②穴位贴敷。贴敷药为科室自创降糖方,黄连、天花粉和麻油调和,取双侧脾俞﹑胃俞、三焦俞,每日贴敷4 h以上。③耳穴贴压。入院当日,对患者耳部皮肤情况进行评估,查看是否存在受损情况,如瘢痕﹑破溃和糜烂等,评估患者主要症状,排除禁忌证,将操作方法和目的向患者讲解清楚。采用国际耳穴消渴点、内分泌﹑脾、肾、三焦经验耳穴饥点﹑渴点耳穴,置备耳穴贴压贴片(将医用胶布剪成正方形0.6 cm x 0. 6 cm,上置王不留行);医者一手持探棒,另一手固定患者耳廓,在耳穴区内自上而下寻找敏感点: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耳贴,贴压于耳穴上,并适度按揉;采用补法按压,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 s,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每次每穴按压27下;定时按压,选择9:00 ~ 1 1 :00,1 3 :00 ~15:00,17:00 ~ 19:00这 3个时间点:视季节气候定留籽时间,春秋季可留置王不留行2~3天,夏季1~3 天,冬季5~7天:如出现脱落﹑移位,及时更换。

1.3.3疗程2组均干预7天。

1.4观察指标及方法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分级标准,评估患者中医症状单项评分及总评分。主症口干多饮、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手足心热、气短懒言﹐无记О分,轻记2分,中记4分,重记6分:次症心悸、失眠,无记0分,轻记1分,中记2分,重记3分。②干预前后测量患者FPG、2 hPG及HbA, c水平。③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囹评定2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4个维度:生活、躯体﹑物质与心理功能,每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④干预后评估2组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满分100分,90 ~100分为非常满意,60 ~89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s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土s)

中医症状

观察组( n=41)

对照组( n=41 )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口干多饮

3.05±1.04

0.86±0.21

3.03±1.05

2.34±0.57

倦怠乏力

2.83±1.01

0.74±0.15

2.81±1.02

2.08±0.61

气短懒言

2.82±0.37

1.06±0.19

2.81±0.41

1.68±0.25

多食易饥

2.09±0.41

0.95±0.13

2.08±0.39

1.078±0.18

手足心热

1.96±0.34

0.84±0.16

1.95±0.31

1.24±0.21

失眠

1.47±0.12

0.28±0.13

1.48±0.11

0.93±0.11

心悸

1.76±0.25

0.91±0.14

1.74±0.24

1.21±0.15

总评分

19.53±2.09

7.08±1.02

19.37±2.03

12.61±1.13

2.2 2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率97.56%(40/41),对照组总满意率78.05%(32/41),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满意度比较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41

28(68.29)

12(29.27)

1(2.44)

97.56

对照组

41

17(41.46)

15(36.59)

9(21.95)

78.05

3讨论

中医学认为,消渴的发生与患者长期脏腑阴阳失调、情志不舒有关7。气血阴阳失调易导致脏腑病变,而脾肾气阴两虚是导致消渴发生的根本原因。气既能摄津,又能摄精。若气的固摄功能出现失常现象,津精不固,则无以育阴亏﹐无以育火旺,故消渴发病一般先有气虚﹐再有阴虚﹐阴虚在气虚之后发生。因此,给予消渴患者疏通经络﹑脏腑调节、饮食调节等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率97.56% (40/41),对照组满意率78.05%(32/41),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经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生活质量和干预满意度均优于常规干预。相关研究也证实,中医适宜技术能改变消渴气阴两虚患者“胃强脾弱”的病理基础,调节阴阳失衡状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干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红斌,吴兴立.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⒉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应观察].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 1) : 108 - 109 .

[2]杭菲,彭巧君,赵艳君,等.全面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价值及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L.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 :398 -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