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SSA、VFSS评分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针灸+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SSA、VFSS评分影响分析

晁储然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 康复科 枣庄峄城区 2773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SSA、VFSS评分影响。方法:随机筛选出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共8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内各自包含40例患者。以各项观察指标的最终对比结果,明确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VFSS评价中,舌骨向上移位、环咽肌开放时间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指标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SSA评价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加快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速度,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短时间内发病后死亡的风险高。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在保证干预措施适合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生命危险,但是可能继发各种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就是其中一种。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进食困难,进而造成患者的营养状况无法得到保障,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造成影响。以往主要是按照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包括用药治疗、指导康复训练等,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效果不佳,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是基于中医学理论,遵循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标准化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手段,而针灸作为基于中医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辨证治疗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对应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直达病灶,效果显著。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使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吞咽功能,降低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共筛选了80例患者,相关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患者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总数80例,随机分组,组内各40例患者。对照组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者80岁,年龄最小者53岁,平均年龄(66.5±2.3)岁。病程最长者1年,病程最短者1个月,平均病程(6.2±0.5)个月。观察组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者79岁,年龄最小者54岁,平均年龄(66.8±2.4)岁。病程最长者11个月,病程最短者20d,平均病程(6.1±0.4)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签署同意书,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观察组采用针灸+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1.2.1针灸治疗

方法为:①舌针:选穴心穴、脾穴、肾穴等进行针刺治疗,每次20分钟。②电针:头颈部取穴大椎、风府、上星、哑门进行电针针刺治疗,每次15分钟。③体针:选穴肺俞、心俞、肾俞、肝俞、脾俞,以及舌三针、完骨、凤池进行针刺治疗,每次20分。以上三种针灸方法交替进行,每周每种针灸方式至少进行2次治疗。

1.2.2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

方法为:①口舌刺激,用冷藏的棉签对患者口舌进行刺激,每次10—20次。②面部洁柔训练:引导进行咂嘴、噘嘴、吹气、鼓腮等训练[1]。待患者熟练后,可以继续进行卷舌、抬高舌部、咀嚼、吮吸等相关的肌肉训练[2]。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③进食训练:从流质食物过度到半流质,食物选择口味清淡、无刺激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羹等,最后再引导患者进食固体食物[3]。食物要避免粘连、不易吞食,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的情况。进食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座位进食的练习,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

1.3.观察指标

咽功能评价采用的是VFSS方法,实验过程中选择60%硫酸钡悬液作为造影剂,加入适当增稠剂制作成糊状、浓流质和稀流质,指导患者分别进食,观察口、咽和食管的变化。指标包括舌骨向上移位、环咽肌开放时间、吞咽功能启动时间、口腔期的运送时间、通过环咽肌的时间间隔。

SSA评分依据的是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共三个部分、19个条目,分数最低18分,最高46分,分数越低表示吞咽功能越好。

并发症包括误吸、肺部感染和吸入性肺炎,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 22.0;资料格式为[,(n,%)],校验;T值、X2值,意义:P<0.05存在意义。

2结果

2.1吞咽功能评价

舌骨向上移位、环咽肌开放时间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见表2。

表2吞咽功能评价对比

组别

例数

舌骨向上移位(ms)

环咽肌开放时间(ms)

吞咽功能启动时间(ms)

口腔期的运送时间(ms)

通过环咽肌的时间间隔(ms)

对照组

40

15.44±3.66

542.66±149.12

72.65±12.33

1738.25±286.33

72.65±18.58

观察组

40

15.32±3.72

557.33±168.22

44.52±10.25

1436.78±265.33

91.75±16.25

t

-

0.145

0.413

11.096

4.884

4.894

P

-

>0.0

>0.0

<0.05

<0.05

<0.05

2.2SSA评分

干预前两组的SS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SSA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35.77±2.66

25.13±1.12

观察组

40

35.82±2.54

21.68±1.02

t

-

0.086

14.404

P

-

>0.05

<0.05

2.3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误吸

肺部感染

吸入性肺炎

发生率

对照组

40

4

1

1

7(17.50)

观察组

40

1

0

0

1(2.50)

X2

-

-

-

-

7.325

P

-

-

-

-

<0.05

3讨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是造成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4]。相比肢体障碍,吞咽障碍由于会影响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更容易导致机体健康状态恶化,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价中,吞咽功能启动时间、口腔期的运送时间、通过环咽肌的时间间隔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SSA评分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能够在活血化瘀、调节阴阳、调理气血的基础上,与标准化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6]

综上,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培华.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标准化,2023(16):261-264.

[2] 刘贵凤,董卫华.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4,43(2):115-117.

[3] 伍祥容,代秋蓉,孙霞. 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导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157-160.

[4] 蔡畅,王梦露,肖中兴. 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 罕少疾病杂志,2023,30(11):25-27.

[5] 焦建东. 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1):147-149.

[6] 魏立萍.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