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及治理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及治理现状

龚珊 袁静怡

重庆环科源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摘要: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黑臭水污染问题,为了提升整治效能,选取了部分农村黑臭水体防治实例进行探究,研究中详细剖析了黑臭水的特性与分类、污染状况及其成因,并对照我国农村黑臭水污染整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此,提出了包括制定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方案、部署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工作、严抓农业生产环节、优化内源等系列对策,旨在优化整治效果,供相关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治理现状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农作物的产出量不断攀升,这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地区因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经常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水体,引发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有害物质对乡村水域和土壤造成了负面影响,破坏了周边生态平衡,使得农村水域黑臭问题日益严重。

一、农村黑臭水体概述

1.1黑臭水体特征

自然水体拥有自我净化的功能,能在一定界限内,借助水中的生态系统消除污染物,实现水体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若污染物数量超出水体自身净化范畴,水体水质将受到影响,尤其易导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随之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减少,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触发水污染问题。对坑塘等静止水体,其水体流动性能差,遭受污染后更加难以实现污染物的降解,更易形成黑臭。黑臭水体的多项水质参数通常表现为pH值偏低,导致水体常常处于还原状态,这是由于氧化还原电位含量不足所引起的,黑臭水体中众多有机物以及氮、磷等营养成分难以进一步降解,其污染程度越深,黑臭现象越突出,同时,水体生态的衰退也越加严重。

1.2黑臭水体分类

在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有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和家禽的饲养、鱼类的培育以及工业产品的加工,这些活动带来的废弃物各异,如果处理不周,均可能对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农村居民的日常作息同样会产生生活污水,这些污水常常导致靠近居民区的排放口的水色变深并散发出难闻气味,此类水污染主要是由农村生活污水引起的。农业活动如施肥和喷洒农药会对邻近农田的水源造成污染,这种由氮、磷等有机物超标引起的水体污染,通常被归类为农业污染,家畜家禽的饲养产生的排泄物和废液,会污染河流和湖泊,这类环境问题通常出现在大量养殖动物的周围地区,主要因为排放的废物超过了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这种特定的水体污染,被称作畜禽养殖污染,特别是在那些废弃的鱼塘区域,如果水产养殖作业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引起水体黑臭的污染问题。

二、农村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

2.1农村黑臭水体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地区水污染物的输入压力急剧增加,导致众多水体因污染物超出标准而出现生态危机,问题涉及的范围日益扩大,治理黑臭水体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受农村发展环境的制约,黑臭水体的污染整治挑战重重,进展迟缓。2018在我国农村地区,去年总共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达到了大约4145立方米,这些污水大多数都被直接排入了附近的地表水或者池塘、河道等水体中。观察自然村落的污水处理设施,大多数村庄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备或管理运维不到位,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处置。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农村地区黑臭水体的数量已超过8000处,涉及的黑臭水体水域总面积大约为69平方公里,在华北和华南地区,大约分别有38%和35%的水体遭受了黑臭污染。

2.2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呈现不均衡态势,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区域,众多村庄零星分布,公共设施建设较为欠缺,污水处理与管控能力不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液体,若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质遭受破坏农村经济的核心支柱是农业、畜牧和水产养殖,这些领域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废水与废弃物。特别是大量分散的水产与畜牧养殖户,对乡村的污水处理和污染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个体户承担的,工业企业的数量较少,因此工业污染问题相对较轻,然而,这些地区的工业企业对于污水处理的认识不足,导致污水和废弃物被随意排放,这种污染的叠加效应使得水体的黑臭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尤其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工业和工厂逐步向城乡边缘地区迁移,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水域,由此引发的外来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总的来说,农村地区黑臭水体的污染问题,主要与三个因素紧密相连:某些乡村的水域由于天生质地不佳,水质基础较差,流动性不足,这些内在不足削弱了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进而逐步导致了水体出现黑臭现象。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黑水、灰水、生活垃圾、牲畜排泄物等多种污染物,若未得到有效收集处理,进入水体后会释放大量有机质,改变水体的酸碱度和含氧量,日积月累导致内源性污染,最终可能演变成发出恶臭的黑臭水体;农村水域遭受的外来污染主要来自周边工厂排放的废水等,这些废水中的污染物往往浓度较高或难以降解,造成水体黑臭。

三、优化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效果的措施

4.1制定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方案

在农村地区,针对黑臭水体的污染防治,必须依托于根本的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只有紧跟黑臭水体的具体分布和治理需求,持续优化设施建设,扩大污水处理工程的覆盖范围,才能确保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能够扎实进行,相关机构需对农村地区污水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农村污水的水体数量、种类、特性和成因,构建完善的农村污水数据库。针对不同地区黑臭水体的特点和治理要求,统筹全局,制订全面的治理方案,健全持续有效的管理体制,稳步推动黑臭水体污染的整治,从根源上消除黑臭水体污染的难题。

4.2部署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工作

各区域的黑臭水体污染源头五花八门,因此在推进水体整治工作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深化对污染起因、后果以及当前治理成效的探讨,精确识别治理的关键环节,基于科学方法设定整治目标,并分阶段明确工作焦点,实施各有侧重的水体整治策略。在处理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时,需首先审视当地废水处理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其次评估相关处理设施是否完备,接着检查养殖业户的水体污染控制设施是否完备以及其污水处理的效果、运行维护情况。以提升农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探究农村黑臭水污染的根源与治理实效,实施持续的监测工作,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融合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增强资源的循环使用效率,从而有效降低污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提升村民的环保观念。

4.3严抓农业生产环节

在乡村地带,耕作是至关重要的营生手段,同时也是水体污染的根源之一,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优化农村生活废水处理机制,并强化对种植技术的指导以及废弃物的转移与处理,针对农业种植产生的污水问题,需洞察当地农田布局,剖析黑臭水体污染的根源,详查其规模与动态,据此采纳定向对策进行整治,同步提升作物栽培方法的研究深度,精细化筛选作物品种,强化水肥使用效率,积极倡导绿色环保且高产的耕作技术,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增强乡村地区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力。

4.4优化内源

针对农村地区的小型水体,其分散的特性易导致内源污染,与城市中的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相比较,有着显著不同,我们应引入内面源理念,对内源水体治理体系进行优化,以期提升黑臭水体污染的治理成效提升农村厕所和养殖场等关键污染源的治理强度,优化治理设施的建设,增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效能,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减少内源性污染的发生。深入剖析农牧业循环养殖的现状,合理规划和推广有机废弃物的终端应用,激励打造处理农业残余物的产业化园区,提升农牧废弃物的资源化使用率和处理效能,将尖端生态修复技术与高效生产工艺融入黑臭水体整治。

结语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域,普遍遭遇黑臭水体污染的困扰,这不仅损害了乡村的面貌,也造成了难闻的气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整治农村地区的水体污染问题,是打造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然而,这些污染的产生与蔓延原因错综复杂,当前的整治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必须深入探究农村水体污染的成因,从而制定和实施精细化整治策略,此外,还需强化相关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体系建设,采取更为有力的治理措施,旨从而提升黑臭水体的整治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莉,刘萌硕,李亭亭,等.农村黑臭水体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23,39(3):94-99.

[2]许春城.浅析村庄黑臭水体的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案例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9):91-92.

[3]韩俊国.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