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青少年美术教育,助力其身心健康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强化青少年美术教育,助力其身心健康发展

王超

公主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吉林  公主岭  136100

摘要: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高度重视其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性的发展,促进其成长、成才。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倘若不及时舒缓、解决,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因此,发挥美术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心理诉求,重构自己的教学理念,加深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美术教育;心理健康

引言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传播美术文化等重任。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思想和思维的引领非常关键。而在此期间,就会与心理健康教育挂钩。具体而言,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其更为特殊,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和思维方面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就占据着一席之地。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术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助推美术教育的稳步开展。坚持美术绘画、美术创作能够锻炼青少年绘画能力,夯实绘画功底,同时,也能够培养耐心、观察力和意志力等。在美术教育中,也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画家的故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出色的美术教育,必定需要持久的渲染与熏陶。

一、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丰富内心情感,强化审美素养

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开展美育活动,让他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美术教育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培养学生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领悟生活之美,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沉浸在生动、逼真的色彩画卷、人物风景作品中,便能够学会用美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人,寻找美、发现美,分析周围的事物,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在美术作品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线条和色彩,红色和黄色可以使人情绪高涨;蓝色能使人心态平静;绿色可以使人感受生机勃勃。通过色彩熏染与引导能够丰富学生内心世界,调节心情。

(二)增强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意志是学生学习和未来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意志力薄弱,很难很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美术创作、绘画等需要慢慢磨炼,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学生很容易对新鲜有趣的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其中,认真创作,学生的意志力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意志力达到预期育人目标。

(三)培养积极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主要途径,不仅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注重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操的发展。美育有多种形式,包括美术欣赏、作品创作和文化交流等,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加轻松有趣的学习平台,使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父母的高期望、严要求作用下,各种兴趣班的参加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如果不及时缓解,将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释放自己的压力。在美术作品创作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与鼓励,满足了学生求表扬的心理,舒缓了情绪,又促进了学生积极心态的塑造。

二、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美术教育途径

(一)名作鉴赏,塑造心灵

在美术教育中,名著欣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或体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后续活动。一些学生自卑内向,不敢说话,害怕被别人嘲笑或因犯错被老师惩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而是温和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他们说的话有道理、有意义。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些自卑内向的学生开始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欣赏想法。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同时调动了更多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积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二)鼓励创作,调节情绪

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往往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渗透到作品中。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细节,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或心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调整情绪,解决烦恼。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作品,尽量挖掘出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或心理。通过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并通过学生的作品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或心理,及时引导,使其创作更加积极、阳光。

(三)适当指导,建立自信

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把握学生对成功和他人认可的渴望,多引导和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了解他的想法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给予他适当的指导和启发,使他重新获得自信,并以积极的状态对待他的后续创作。有些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有限,他们担心自己很难完成。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材料呈现相关作品,并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和提供创意想法。在老师的鼓励和激励下,学生不再害怕和担心,并能以更好的状态参与设计和制作活动。后来,老师鼓励学生把他们的作品送给他们的好朋友。这样,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印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课业压力逐渐增大,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通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引导,注重美育活动创设、氛围熏染以及外部鼓励,让学生能够尽情地释放压力、展示自我,产生自我认知,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强化自身意志品质,更好地面对挫折与困难,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易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建议[J].发展研究,2023,9.

[2]郭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名师在线,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