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急性心肌梗塞中有效性专题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急性心肌梗塞中有效性专题报告

杨秉政

米脂县医院  急诊科  陕西米脂  718199

一、前言

急性心肌梗塞在心血管内科就诊病例中较为常见,它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这种病症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其诱发原因多样,但最为常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及血流减缓、血管压力增加,严重时形成血栓,进而阻塞冠状动脉血管,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2]。此外,外部环境的刺激、长期饮酒也可能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概率。当前,临床对于心肌梗塞的治疗主要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为主。溶栓治疗的主流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形成,改善凝血功能,但由于其单一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多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旨在改善血液供应,帮助心肌功能快速恢复。为探究,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效果,选取米脂县医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86例样本进行本次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二、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米脂县医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6例,按照奇偶分配法,分为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均保持均衡性(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3]中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过敏患者;②伴有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③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年龄

观察组

43

58.23±9.89

29(67.44)

14(32.56)

对照组

43

59.07±10.13

27(62.79)

16(37.21)

t

0.389

7.877

P

0.698

0.005

(二)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吸氧,给予营养支持与常规溶栓治疗。

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江苏平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317, 25mg*100片/盒)每日一次,每次4片,连续治疗一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 75mg*7片/盒)1次/片,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三)观察指标

  1. 心脏功能

由专业医师使用固定检测仪对心脏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全面的监测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1. 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判断:症状完全消失,且心电图与心功能检测正常记作显效;症状缓解,病情见好转,心电图稳定伴Q波异常,T波改变,偶然感觉不适则为有效;无症状缓解,病情无明显改变,心电图异常记作无效。

(四)数据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3.0中处理 将心脏功能录入(x±s),t检验,将治疗有效率录入计数资料采用[n(%)],x2检验。当P<0.05代表差异显著。

三、结果

  1.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对比

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的CO、LVR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对比(x±s)

组别

例数

CO(L/min)

LVEF(%)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3

3.37±0.86

6.17±0.89*

36.51±6.17

45.16±7.34*

对照组

43

3.56±0.71

5.32±1.04*

37.56±6.89

41.23±7.56*

t

1.117

4.072

0.744

2.446

P

0.267

0.000

0.459

0.017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优于对照组(81.4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3

19(44.19)

22(51.16)

2(4.65)

41(95.35)

对照组

43

11(25.58)

24(55.81)

8(18.60)

35(81.40)

t

4.073

P

0.043

四、分析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指数的不断增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逐年增多。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速度快,死亡率较高,发病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且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4]。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应采取多种手段恢复其相关动脉的血液流速,消除血栓,恢复供血功能为主要目的[5]。PCI作为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PCI的手术费用较高,多数患者难以接受,且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部分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恐慌焦虑的情绪,对PCI手术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为此,在临床治疗中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此方法经济便捷,且适用于大部分心理状态不良或经济压力较大的家庭。目前,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溶栓治疗的主流药物,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显著,但其用药单一,长期用药会影响患者肠胃功能,甚至出现耐药反应。因此,临床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求快速溶栓,恢复心血管供血功能,帮助心脏功能快速康复。而氯吡格雷可选择性的抑制ADP与血小板的结合,进而抑制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达到防止血小板凝聚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示: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的CO、LVR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这是因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对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且其药用成分可以抑制环氧合酶的途径,从而发挥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但有研究结果表示[6],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少数冠心病患者会出现血压低、心动过缓等严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它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该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机体吸收,在服用两个小时后即可作用与血管内皮破损处,对此处的血小板凝聚产生抑制,血液更不容易形成血栓,这有助于保持血管通畅。氯吡格雷可以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提高血液流动性。这有助于减少心脏在泵血过程中的阻力,降低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心功能。此外,氯吡格雷能够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在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可能受到损伤,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氯吡格雷通过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肌细胞,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研究结果表示: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优于对照组(81.40%)(P<0.05)。在冠状动脉疾病中,血管壁上可能形成不稳定的斑块。这些斑块可能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进而阻塞血管。氯吡格雷可以稳定这些斑块,减少其破裂的风险,从而降低血栓形成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ADP受体来发挥作用,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而阿司匹林肠溶片则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血栓素TXA2的合成来达到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本研究样本对象,给予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参考文献

[1]马飞,李伟峰,杨仁强,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55-56.

[2]王爱玲,张新连,李春红.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95.

[3][1]心血管网.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038(003):272-284.

[4] 高雪梅,王家倩.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00例及护理[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9):768-769.

[5] 贾武梅,阿秀萍,刘峰,等.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价[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7):649-650.

[6] 钱珊.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探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5):30-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