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在环境监测方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电子工程在环境监测方向中的应用

李卿博

身份证号:130105198711170018

摘要:当今世界,高科技及其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大力推进工业生产,各类工厂不断增多,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环境污染。因此,环境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对环境监测的质量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中的检测范围和区域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将利用新的电子工程构建一个大型的网络通信,可以快速完成信息共享,从而大大提高基本建设的效率。数据传输后,各部门必须相互配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因此,电子工程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改善环境监测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基本建设工作。

关键词:环境监测;电子工程;应用

1环境监测概念阐述

环境监测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监督及检测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工作人员需要采用定时、定点的环境质量测量方法,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指标来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情况,并且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工作制度。其中,界定污染成分、区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是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内容。

环境监测主要是监测各项污染环境的因素,并且根据相关技术设备的数据来了解某一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和短期变化态势。在分析基础监测结果和数据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合理评估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效果,准确评判环境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另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后续的环境保护措施。

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2.1水质环境监测技术

在我国,水质环境监测时,一项重要环境监测应用技术为3S技术。3S技术主要通过模拟监测地区的水环境状态,监测生态消耗水量,从而准确掌握水质环境污染情况。在水质环境监测中,将涉及RS技术与GPS技术的应用,还需应用GPS信息处理平台,运用科学手段,将设备与处理平台相结合,更好地掌握污染物分布情况以及水质环境污染情况。

2.2各部门沟通不及时

将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关键是建立系统的互联网平台,将传输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平台,完成数据资源共享。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和沟通,因此在数据共享和获取方面存在一些障碍。通信失败甚至会导致一些单位在运行中再次获取所需的相关数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这也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

2.3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未得到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高精度的监测设备和监测系统。众所周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监测设备通常是从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引进此类监控设备后,相关数据检测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操作系统没有深入了解,无法熟练掌握机械设备实际运行的关键点,导致检测数据质量保障不合理。此外,自然环境监测设备的精度也很高。当监测设备出现问题时,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立即对其进行维修和维护,否则将立即危及环境监测数据的即时获取。

3环境监测方向电子工程应用策略

3.1改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完善技术体系,通过改善环境监测技术,提升监测工作质量。不仅如此,还应重视环境监测人员是否能充分掌握操作流程,如果不按照操作流程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将会对监测结果造成相应的影响,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为后期环境治理方案的选择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不仅要改善环境监测体系,还需充分运用相关技术,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相关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监测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确保检测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能够遵守相关规定,提升环境监测质量。

3.2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层一线监测岗位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的操作要点,还应当具有相应的环境监测技术研发能力。在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过程中,环境监测部门和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严格把关招聘环节。在招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时,相关部门可以适当提高准入门槛,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筛选应聘人员,优先录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监测操作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员。为吸引优秀且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专业监测人才,相关部门可以适当提高监测工作岗位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2)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已经招聘录用的监测工作人员,监测部门和机构应当定期开展监测技能培训工作,为监测工作人员及时传授和更新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监测工作中。

3.3建立合理的环境监测质量信息交流平台

随着我国电子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使得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准确度,需提升环境监测的信息化水平。环境监测单位应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信息交流平台,将环境监测过程中获得的结果、数据进行发布,确保公众能够对环境监测情况进行监督,进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3.4保证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机制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只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效果,落实相关法律政策,才能有效规范环境监测工作,减少环境监测行业乱象。相关部门还需要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着力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相关部门需要在完善保障制度、充分发展监测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监测设备、提高监测人员素质的基础上,保证监测工作数据的准确性、连贯性、及时性。

3.5严格控制采样及运输贮存过程

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为样品的采集、运输以及贮存。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样不能够在监测环境的全部范围内进行,因此,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事先进行勘察工作,确定样品采集的位置及地点,确保样品采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结合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正确性,重视采样仪器放置位置,保证样品采集数量以及样品采集质量。在样品采集完后,需妥善保管样品,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

样品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在送检过程中,需要重视样品的运输条件,应保证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性质不会被破坏。采样管在运输中,需尽可能保持直立,不应倾倒,在两个采样管中间需应用海绵等柔软物质进行隔离,避免出现碰撞、倾洒等现象。同时,需保证滤膜的清洁,不能出现污染等现象。在样品试验时,样品采集时需使用消毒后的不锈钢镊子,保存时也需应用专业的清洁袋子,并严格监控样品保存温度,确保样品的化学性质稳定。

3.6大力支持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自主研发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在积极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同时,需要加大监测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相关部门可以与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在高校课程体系中设置监测专业,不仅可以为社会输送大量的环境监测人才,而且能够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结论

总的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电子工程引入环境监测后,不仅在引入过程中基本建设已经完成,而且在长期工作中还要继续进行健全的基础建设。此外,在传统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由于信息化建设引入后,各流程的管理模式定位和流程各不相同,将继续受到传统习惯和过时观念的阻碍,这很可能直接影响一些单位乃至自身部分权益的分配。对此,相关部门应在流程改进过程中转变和转移意识,注重完善员工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的转化与发展,不断创新员工的工作习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颖杰.探析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8(5):79.

[2]黄定东.新时期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6):159-160.

[3]王志苗,何姝,邱自兵,等.环境检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