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包莹

扬州洪泉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开始时间为2023年3月,结束时间为为2024年03月,一共68例,随机抽签法均分为2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34例实验组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方案,对2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干预后,实验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对照组低,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比对照组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比实验组低,P<0.05。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结论: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联合采取阿托伐他汀药物,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症状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预后

左心室功能障碍会使得患者出现无症状心力衰竭,没有典型的胸闷、心肌缺血、呼吸困难等主观症状表现[1]。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疾病在临床由于疾病特殊性,往往重视程度不足,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发展成为有症状心力衰竭[2]。研究表明针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进行早期确诊,并且实施合理干预,避免病情恶化[3]。本文主要探究为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的预后效果改善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24年03月,实验样本:68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方案)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一共34人,其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8人和16人,最小为50岁,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65.02±10.02)岁,患病最短时间为2年,最长时间为12年,平均患病时间为平(6.85±2.25)年;对照组一共34人,其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9人和14人,最小为48岁,最大为88岁,平均年龄为(65.78±10.01)岁,患病最短时间为2年,最长时间为12年,平均患病时间为平(6.98±2.19)年。对比一般资料发现,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利尿剂呋塞米片(国药准字H31021074,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起始剂量1-2片/次,1次/日,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国药准字J20150044,AstraZeneca AB(瑞典)12.5毫克/次,2次/d。

实验组: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8,辉瑞制药有限公司)40mg/次,1次/d。

两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连续治疗12个月。

1.3观察指标

(1)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越低、左室射血分数越高,实施治疗效果越好。

(2)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和6min步行距离,治疗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指标水平越低治疗效果越好,记录的6min步行距离越远,表明干预的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7.0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卡方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功能

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心功能(±s)

组别

例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室射血分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4

56.02±3.24

44.12±2.01

46.02±2.25

36.25±2.47

44.74±3.58

51.58±2.17

对照组

34

56.63±3.17

48.59±1.85

46.35±2.14

41.25±1.48

44.19±3.65

48.07±3.03

t

--

0.784

9.541

0.619

10.125

0.627

5.491

P

--

0.435

0.000

0.537

0.000

0.532

0.000

2.2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和6min步行距离

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

表2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和6min步行距离(±s)

组别

例数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pg/ml)

6min步行距离(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4

711.25±31.56

390.56±21.36

250.36±16.95

392.87±26.69

对照组

34

710.85±30.28

510.85±27.48

250.99±17.57

300.96±30.48

t

--

0.053

20.152

0.150

13.228

P

--

0.957

0.000

0.880

0.000

3 讨论

很多临床疾病患者会出现心肌梗死,主要是存在持续或者急性缺氧缺血症状,病情发展较为危险,发病较为急促,并且合并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对于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临床医生给予重视[4]。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难度较高,容易被医务人员忽视,一旦采取不当治疗,将会演变成为有症状心力衰竭症状[5]。临床当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取阿托伐他汀药物,首先能够改善心功能指标,分析原因发现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降脂类药物属于一种羟甲基戊二酸甲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在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能够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促使I型纤维和胶原蛋白发生沉积,能够有效改善针对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心肌重构现象,在此基础上心功能指标得以优化[6]。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发现阿托伐他汀对于炎性细胞也有减弱和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血浆内炎性细胞水平,发挥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血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也继续优化心肌重构减轻的效果。从综合层面分析为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类药物,属于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从较多方面发挥药物作用效果,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

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干预后,实验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对照组低,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比对照组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比实验组低,P<0.05。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

综上所述,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联合采取阿托伐他汀药物,抑制左心室重塑,延长6min步行距离,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浩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10):72-74+78.

[2]农有煌.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的影响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0,6(11):142-144.

[3]李耕慧,刘庶珠,仉玉泉,等.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9):103-104.

[4]杨瑞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20,8(12):78+81.

[5]张秀萍.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05):203.

[6]田明玉,过晶,陈彩萍,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合并无症状心力衰竭的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2020,41(0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