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例谈中国传统文化英语素材的阅读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4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例谈中国传统文化英语素材的阅读教学策略

时俊兰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外国语学校

摘要:按照课程的明确标准,英语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国家和文化的荣誉,稳固文化的骄傲,建立健全的世界观念、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确保他们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和传播本地文化的策略”。在初中学英语的教学经验里,加强学生对于中华文化所有权的认识,并深度推进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是具有持久而重要的影响的。基于此,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究英语素材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英语素材;阅读教学

在英文教育中,关键理念明确要求,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授课实践里,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构建富有寓意、话题丰富的互动教学,这有助于指导学生在这种充满意义的学习模式中精通坚实的语言能力,并进一步强化他们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的方法。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正是运用英文来深度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中国的深厚传统文化精髓传达至国外。考虑到对学生在英语学科的核心能力的全面培养要求,中学英语阅读课程的执行中,教育者不只应关注传统的阅读材料,还应积极将中华文化纳入教学中,以此刺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与文学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沟通,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并在读书后的互动活动中努力培育用英文描绘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个人长远发展

文化深厚的根基和民族的灵魂深度相结合,共同构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间。经过超过五千年的文化演变,中华民族已成功地培育了深邃、广大及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我国和全球各国在文化交流上得到了这些文化遗产构成的坚固连接桥梁。为了在全球文化互动及交流中维持均衡与尊重,我们有责任捍卫这些宝贵的文化宝藏。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会通过深度解析西方和中华两大文化特质,指导他们对比并解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精髓,从而培育他们以全面和多视角去认知和理解文化差异与相似,以此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洞察力和辨识,并确定适当的文化价值方向。这样的做法不只是增强了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了解,在有针对性地吸纳西方文化的优良部分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进一步加深和提升跨文化对话的效果和深度。

(二)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那些掌握一定英语水平的中国青年在文化交流中,挑战在于他们无法准确运用英语阐释中式传统文化的局面。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了促进我国传统文粹的创新演变及创新性成长的战略,这一深刻的见解为我国文化领域的前行指引了航向。为了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精髓在全球的广泛传递,教育界同仁们须将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其首要职责。在中学这个阶段,青年的世界理念、生命观点以及价值判断正在关键的形成期,英语教学者应在授课过程中激励学生尊崇并深情拥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并致力于倡导我国的传统德行,从而助力我们文化的全球性兴盛与进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初中英语课程并没有充分结合本地的经典文化元素。初中英语教育内容长期以来深受西方文化的塑造,导致其内容中融入了较为浓厚的西方文化特色。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学者们在探索国粹的内涵时开始对其价值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努力克服用英语阐述中华文化时遇到的困难,同时在弘扬我国独特且卓越的传统文化上也进行了许多实验和研究,但大部分的关注都是在高等教育的阶段,而对初中时期的研究仍然显得不够深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不足原因分析

1.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缺失

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体系中,教材内容的结构和编排明显反映了中外文化融合的不平衡态势。尽管目前主流的读物主要聚焦于英语系国家的文化背景描述,但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则相对稀少。尽管这种教育型资源能帮助学生在掌握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社会,但这种偏见也有可能降低学生对于他们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掌握能力。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整合快速增长和中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及在我国与全球交往和合作日益深化的情况下,这一议题显得尤为突出。当涉及与外国进行合作和文化交流时,除了利用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吸纳外国先进的文化资源,我们还应该优先探讨如何通过英语将我国的卓越传统文化传达给全球听众,让中国的独特故事更广泛地传播到全球范围内。显然,采纳这种文化选择方式会使学生更加关注西方文化,而忽视他们本国的文化内涵。如果当前的趋势继续不变,那么学生们最后将失去使用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的技能。

2.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我国中学的英语教师相对较少将我国的深厚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部分原因在于这些教育者并没有充分重视和了解国家文化的真正价值。多年来,大量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英语作为沟通的桥梁。他们相信,只要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和词汇,他们就能流利地交流。但这种观点可能忽视了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文化和社会学派坚信,在语文技能的培训中,应强调文化成分的影响,并强调融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虽然这样,英语教学当前主要集中在语言能力的培训,很少有中国传统文化能被有效地融入到英语课程之中。这种情况使得很多学生在用英文描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时感到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向全球展示五千年间的中华文明了。

三、中国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

在英语的教育体系之中,阅读环节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这一环节不仅代表了丰富的文化根基和语言评价的核心价值,而且对于增强中学生对于文化的洞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牛津译林版本中学英语九年级学生英语教材中的一个主题项目——“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如何将中国古老的文化精髓融入中级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接受度,并帮助他们培养起对文化的自豪感。

(一)创设真实性情境,激活传统文化体验

引入环节在教室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它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激活他们对学习过程的期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创建与学生日常习惯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境时,这种设计可以极大地唤醒学生的记忆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深入的学习经历和思维共振,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切渴求。

教师从真实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了多种中国传统婚典的视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为何这样?"和"从其他国家传来的信息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其各种思考观念的碰撞和共鸣。一些学生提议了“The groom transports his new wife to their fresh abode.”,还有学生提出了“The newlyweds give a respectful bow and present tea to their elders as a gesture of reverence.”,此外还有学生主张“The newlyweds receive envelopes filled with money from their mothers and fathers.”。然后,教师提出问题“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n Indian marriage ceremony?”,在导入主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二)深入研读语篇,培养传统文化意识

《中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文化认同感的核心目标包括:深入了解文化的基本知识,深刻感受文化的精华,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挖掘文化的核心意义,以及确立明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自信”。为了将中国古老的文化元素深入地融入英语教学的阅读过程,以及为了增强学生推广中华文明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尊重、自信和独立的卓越性格,教育者应当深入地研究学习文本的各个方面(包括文章的结构、文体特色及表达策略等)。通过深入理解核心内容,我们可以挖掘其文化深意,从而帮助学生主动接受并珍视传统文化的遗产,并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播的责任心。在实施这一阶段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精心构思包括“深入感受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将这些卓越的文化同化、以及深化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三个教学活动维度。

1.梳理文本结构,感知传统文化知识

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英语读书的教程中,有许多教育者往往忽视了文段所具有的独特思维结构和文本风格,这导致他们在处理这些文化特色时与原始文献产生了断裂,对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造成了障碍。文本结构构成了文章的基础框架,展示了作者在组织文章各章节和语句方面的适当和有序安排,从而反映出其思维的逻辑推理。教师在正式开始阅读那篇文章之前,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问了“Could you tell me what information you need concerning the overseas nuptials?”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去预见文章的内涵,帮助他们更主动地体验外国的文化。该过程为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一些师生的交谈如下:

T:Could you share your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Indian marriageceremony?

S1:I'm eager to find out the date and location of the matrimonialceremony.

S2:I want to know what the bride and the bridegroom do.

S3:I am eager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 aspects of the ritual.

接着,教师发问说:“什么情况下称得上是数据和制度的冲突呢?”“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深入研究游记的整体构成,使其认识到游记所涵盖的内容是由多种时空情境和活动组合而成的,与人物的心理描写往往是相互融合的,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本套丛书有助于保证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构建知识的完整体系。

然后,教师提出了一个任务,题目是“Should you decide to present the customs of a classic Chinese matrimonial ceremony to an international acquaintance which remarkable ceremonies would you highlight and how wouldyousequencethem?”该平台还提供了一系列语言框架,包括“aredbridal sedanchair(alsohuajiao)”、并提供语言支架“a red bridal sedan chair (also hua jiao)、Chinese character xi、wears tailored costumes、kneel down、a feast”,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互动性的探究,目标是加强他们用英语准确、细致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和事件的方法。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华夏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并为比较国内外文化的差异性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持平台。

2.比较文化异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跨文化比较分析,学生不仅展现出了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结构的尊重和接纳。此外,这个过程不仅给予学生深入的逻辑反思机会,也提高了他们对于文化的洞察力及在构建自己的文化观念上的能力。从全球文化的视角看,这一方式可以作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学生确立对中国卓越历史文化的深刻共鸣。在深入分析了中国的婚俗和考察了印度的结婚礼仪之后,老师继而展开了提问。“What are the distinctions and parallels between an Indian wedding and a Chinese wedding?”和“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nuptials in Indian and Chinese traditions?”,指导学生分组探讨并阐述个人见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关注,并培育他们的正面情感和价值取向。以下为某个组的汇报内容:

S1:At an Indian nuptial ceremony,the groom makes his entrance astride a pale steed,while in a customary Chinese matrimony celebration, the bride is conveyed in a crimson palanquin, known as hua jiao.

S2:In each nation,brides are adorned in crimson attire.During matrimonial rituals in India,the bride is seen draped in a striking silk saree,whereas her counterpart in China is clad in custom-fitted bridal garb.The auspicious symbol'xi'is prominently showcased.

S3: During a nuptial ceremony in India,the bride and groom walk side by side around a flame,solemnly pledging their vows,while in a classic Chinese matrimonial celebration,the pair bows deeply thrice, each bow laden with its own significance.Across these two cultures, well-wishers extend heartfelt congratulations to the newlyweds.

S4:Following the nuptial rites in an Indian celebration,an abundance of dance ensues; however,at a Chinese matrimonial event,the rituals give way to an elaborate banquet.

S5:The Indian nuptial ceremony,as well as the customary Chinese marriage celebrations,stand out as remarkable and exceptional.The customs inherited from our forebears inform our sense of self and contribute to the molding of our collective cultural persona.

学生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的多种文化和习俗,对其个人身份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认识到这些习俗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而具备了对外来文化有深入认识与尊重的能力,同时对本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认同感,从而培养了一种文化上的骄傲感,并进一步增强了对其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而独特的价值。同时,这种认识也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提供了基础,从而促进了他们与祖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运用与体验所学,传播传统文化

所谓培养文化意识,即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首先从感官体验发展到心智层面,然后逐渐上升到文化涵养的层次,最终在实际的行为习惯中得以体现出来。要让这种文化智慧深刻根植并逐步转化为真正的文化意识,就必须以实际的经验和感知为依托,在相应的文化行为中加以体现。学生们在传递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既能从自己的实际行为中体现出来,又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同学们的中华文化修养是通过对实际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同时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得到提升。在课程结束之后,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中的文化特色,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题,以此来刺激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并加强他们用英文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艺术。在此教学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对文化的深厚情感并鼓励他们使用英语宣传和传播中华的文化传统,

教师设计了一个以元宵节为主题的英语旅游作文活动。任务如下:

Imagine a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visiting your town for a cultural excursion and to partake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festivities. Kindly compose a diary entry detailing their experience.:

—What transpires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the event;

—Your 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event;

—Leverage the knowledge acquired during this course to captivate your audience.

教师要充分依据文本的种类、结构、中心思想和语言的独特性,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课程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策划一系列互动式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吸收、对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和对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首先要创造真实的学习背景,让学生对各种文化都能有真实的体验,这样才能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教师需要根据教授的文字多样性,从体验文化知识的角度出发,制定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深入探讨其文化含义,并应用所学的信息描述身边的文化习俗,从而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以及用英语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故事的技巧。换句话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深度解析文本内容,并精心创建一个学习环境,以便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吸收、整理和扩充自己的文化修养,还能在提升个人学习经验的同时,全面掌握、解读、比较、分析、赏析、评论、接受以及运用来自国内外的优秀文化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精通如何融合多种文化资源,发掘与国际文化融合的关键点,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得到深度应用,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增强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四、结束语

华夏灿烂的古典文明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对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我国文化软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推进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心舞台,必须利用英语这一全球性语言工具。青少年的强大是国家的强大,他们代表着祖国及民族的明天和期望。我们应培育青少年坚定对华夏古文化的信心与自豪,并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沟通技能,这要求英语教育者付出极大的努力,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渗透到日常英语教学中,造就适应民族振兴需求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桂敏.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与语言输入、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英文)[J].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2006,29(4):87-92,128.

[2]邹为诚.英语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伊琳娜·伊力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