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理念在海绵型生态绿地景观中的探索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自然主义理念在海绵型生态绿地景观中的探索与应用

张丽娟

(安徽合一城乡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海绵型绿地建设一直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因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 传统的城市海绵处理技术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绝大多数城市绿地系统中。通过对海绵城市的经典案例进行调研,将园林自然主义设计与海绵型绿地营造技术要点相融合,提出了基于自然主义的海绵型绿地景观构建的四个要素——地形、水体、 道路广场、种植设计等。通过4 个要素的创新结合与应用,形成集约型的雨水空 间和自然式的园林空间,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助力。

关键词:自然主义,海绵城市,设计要素,绿地景观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自然主义理念的提出主要针对植物种植方面,是对自然 界植物习性及生长方式的一种模仿,通过借鉴自然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并通过混植和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来营造自然野趣的景观视觉效果[1]。而从海绵城市建 设等相关概念的提出到相关管理办法的拟定及颁布,绵城市建设作为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其核心始终与“自然”紧密相结合[2]

因此,海绵型生态绿地景观中的自然主义,其标准应该是无样板工程、无楷模、无规律的综合性艺术工程设计。本文打破传统园林景观项目海绵建设思路,试图探讨独特的“自然主义”海绵途径,使其成为城市雨洪管理中生态建设亮点。

1.自然主义理念下的海绵型绿地建设的设计思路

自然主义”海绵型绿地建设思想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在 原有绿化体系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功能重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3],自然主义理念下的景观绿地建设主要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以自然的园林要 素构建自然的景观造型,打造较为隐蔽的相互关系[4] 。本文将从地形处理、水体

1

梳理、广场园路铺筑、种植设计等四要素分别研究其设计要素及营造方法。

1.1 地形处理,以“自成天然之趣”的设计原则,再现自然界的岗、岭、峡、 谷、坪等景观形式[5]

1.2 水体梳理,本着“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的原则,以自然曲折的水 岸线、水体轮廓、自然式土质驳岸及山石驳岸等,再现自然界水景。

1.3 广场与园路构造,其走向和布置多随地形,采用透水式设计,如透水铺 装、沙砾园路等,并用自然起伏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等表现形式构建自然的轮廓外形。

1.4 种植设计,根据生态机理,借鉴自然植物群落的基本组成结构作为植物 配植的主体模式,多选用适应力强、易协同共生的植物品种,以自然式栽植手法为主模拟构建自然群落[6]

2 自然主义”理念下的海绵型景观工程实施方案

基于“自然主义”理论基础和设计思路的梳理,海绵型生态绿地景观应整体 分为四个要素。

2.1 地形处理

如安徽省铜陵市黑砂河项目,其海绵城市示范区和湿地景观区的设计与营造在“自然主义”理念下,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加以梳理整治,稍作填挖方,即 形成景观。

项目由黑砂河河道疏浚清污整治入手,划分两岸:南岸地块依现状整治提升,打造以绿谷花溪为主题的生态湿地景观;北岸地块新建改造相结合,形成海绵城市示范区;同时通过护坡、土埂、石笼分隔,形成河漫滩地貌。同时在不同区域进行控制点标高,构建合理的空间架构,可形成良好的自然式空间关系,又可保证防洪调蓄的生态功能。

2.2水体梳理

除自然水体优化和人工水脉梳理外,雨水的处理是海绵城市建设重中之重。海绵型绿地景观讲究水分的自然积存、自然调节、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从而在自然主义景观理念下,构造不同的水体处理表现形式。如安徽池州市海绵城市建

2

设示范项目,多以调节唐、旱溪沟、雨水花园、湿地、湿塘等形式构建绿地海绵 型水处理景观。各单元,功能不唯一,多功能协同,达到雨水处理的目的。

2.2.1积存

一般通过调节塘、旱溪沟构建自然积存的生态场所,用以消减峰值,涵养水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或景观设置,如辅以植被、卵石等,防止雨水冲刷,同时使其具有积存功能,亦可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渗透的作用[7]

2.2.2渗透

雨水花园可采用零星分布,其下凹式地形可汇聚、吸收来自园路或周边斜坡的雨水。其主要结构如表层植物、砂层、覆盖层等介质可有效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内部渗渠相互串联,最终流入主体水域,发挥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

2.2.3净化

净化单元可采用逐级湿地净化,平面湿地能够汇集经过净化后的雨水,划分 出多块小型湿地形成小型景观,游人可以行走其间。雨水在土壤的物化及生化作 用,植物根系对微生物的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等作用下,污染物进一步被截留和 降解。

2.3 广场园路

海绵型生态绿地景观在广场园路铺筑方面多采用透水型材料和结构,凭借其 大孔隙结构层和内部排水渗透设施可快速吸收地表径流,起到涵养水分、提升交通安全性的作用。如安庆新河环境综合整治景观工程,利用现有河堤设置慢行绿道环路,湿地浅漫滩区设置步行通道,丰富观赏游线;景观视线交汇区设置广场,

广场与机动车停车、电瓶车、自行车停车场组合,满足游人集散、观景、交流等游憩活动需要[8]

2.4 种植设计

基于自然主义的海绵型绿地的种植方式可设计为不规则式,多采用孤植、丛 植、花丛、花群等划分绿地空间,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再结合《安 徽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进行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3

2.4.1 营造自然起伏的林冠线和多维的透景线

地势较高区域以常绿为基调,以秋色树丛为特色,群落式组团为手段,即形 成自然起伏的林冠线和多维的透景线[9],又作为海绵湿甸的背景存在。

2.4.2 提升自然景观效果与生态净化能力并重

地势较低区域,以梳理改造原生植物为主,依据地形关系,补充种植相应的 景观植物,以提高景观效果与水质净化能力,局部点缀乔木以提高绿量。

3总结

在海绵型生态绿地景观构建过程中,可采用“自然主义”的造景手法,充分 考虑绿地自身渗排、吸尘、降噪、美化城市、休闲游憩以及其自身的生态修复等功能。 同时应考虑兼顾如下要点:1、“自成天然之趣”、“得景随形”可作为 自然主义下的海绵型绿地景观地形的主要特征。2、园林理水应要再现自然界水 景,与植物、土壤、沙石、地形等元素耦合,打造海绵功能。3、广场与园路铺 筑,其外形轮廓除采用自然式布置,还应采用透水材料、透水结构等,以求仿自然、近自然。4、园林植物种植采用自然主义种植手法,注重生态功能,讲究群 落之美。

4展望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自然主义设计手法研究得甚少,本文以中国园林自然 主义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相结合,加大生态因素调控和自然主义手法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主导关系,从种植设计、可持续排水系统以及景观构造等方面,有效提高区域本身的生态价值,并有机链接城市绿地网络,以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周佳.基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的花境设计方法分析[J].绿色建筑,20220654-56.

[2]周葵.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渗透[J].中国林业产业.

[3]孙秀艳,.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自然之 道养万物之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人民日报,2021.10.08:01.

4

[4]吕振锋.城市公园自然式水体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宋婷.集雨型绿地营建视角下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 ,2016.

[6]刘瑞雪,许晓雪,袁磊.新自然主义生态种植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墙体自生植物在 垂直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2036(4)111-116.

[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城乡建设 .2014.

[8]任得元,陈祺,杨斌.文化型自然式城市广场设计探讨——中卫市黄河文化广场 规划构思[J].陕西林业科技,2015,03:98-102.

[9]陈冰晶,王晓俊. 自然式植物景观空间形态研究以杭州西湖公园绿地为例[J]. 景园林,2016,05:121-126.

作者信息:

姓名:张丽娟

性别:女

民族:汉

单位名称:安徽合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邮编:230000

目前职称:高级工程师

学历:硕士

出生日期:19850714

籍贯:安徽涡阳

专业:城市园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