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机产业需求的产业教授作用发挥及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3

面向农机产业需求的产业教授作用发挥及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

唐忠1  王克玖2  徐正华2  陈树人1  顾庭伟1

 1.江苏大学  农业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2.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200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本文从定位专业发展、贴近教学过程、衔接教学实践及搭建校企桥梁着手,探讨了产业教授发挥的作用,从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课程建设、以及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三个方面,就如何完善涉农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出对策,为涉农高校提升农业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提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农机行业;产业教授,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复合型

1引言

培养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科专业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以及创新型人才是涉农高校的重要使命[1],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变迁,朝着规模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农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复合的特点[2]。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融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资源,实现全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产业教授制是江苏科技人才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3],旨在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并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协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机制。

2 农机产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需求

2.1涉农人才供需匹配度有待改善

涉农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产业需求未能做到精准对接,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之间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尚未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当前,农业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用工缺口的问题,尤其是在农业新技术和新业态领域的人才短缺现象愈发明显。与此同时,高校农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出现毕业生“学农不择农”的现象[4]。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情况,对于“三农”领域的调研不足,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涉农人才培养特色性有待提高

农业人才需求的结构已发生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既具备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又熟悉国家方针政策,知农爱农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多层面的复合型需求为导向,向信息化、生态化、文化等方面深度融合转变。目前,各涉农高校所采用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农业特色逐渐淡化[5]。涉农专业课程存在农业产业地方性、应用性及特色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制约着涉农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涉农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进行教育教学时,对涉农复合型人才内涵理解不够准确,未能彰显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教师欠缺对涉农复合型乡村人才的培养经验,同时也缺乏对于专业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3产学研融合协同性有待增强

涉农专业教育必须紧密融合企业、行业和产业,通过升级校企合作获得持久发展。目前我国的产学研校企合作正处于探索与发展的阶段,面临着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层面而言,大量科技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成果转化率和技术转移率比较低[6]。从企业层面而言,部分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内容和形式相对简单,缺乏高附加值区域成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常只限于表面,缺乏合作项目和方案实质性的落地。此外,产学研合作协调人员不足和合作成果评价不完善是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公认的重要问题[7]。这使得培育涉农专业人才面临着产学研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使得人才培育不够全面,需要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增强协同性。

3 面向农机产业需求的产业教授作用发挥

3.1融合产业需求,精准定位专业发展方向

产业教授融入高校涉农专业构建过程,对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产业教授深耕于农机产业中的各个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信息渠道,能够通过与农机产业发展的视角对接,更好地定位涉农专业。合作高校可根据农机产业的最新发展结合产业教授的建议及时对现有的专业布局、招生规模以及师资队伍做出动态调整,以达到更好地满足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产业教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行业发展及需求,使学生随时把握住行业动态。

3.2 贴近教学过程,向内多途径融入学校

产业教授走进课堂,进入人才培养核心区域协助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工作。产业教授与校内导师共同承担学生培养责任,不仅包括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各项活动,还可以从产业最前沿的视角指导学生,为学生开设产业相关的知识讲座,并且参与学生答辩与成绩评定等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产业教授可进一步根据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通过对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式教学以及探究教学;参与修订培养方案,为学科建设提供建议,对其教学体制及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等,以构建更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3 衔接教学实践,向外打破校企壁垒

产业教授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产业教授一方面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提供设备支持,注重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科研实践机会。产业教授在企业实践学习阶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企业的工程技术和企业的管理文化,还可以带领学生实际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当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作为领域专家,产业教授能够和校内教师对最新的专业技术成果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更新校内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有助于提升校内教师科研及实践教学能力。

3.4 发挥校企优势,共建协同创新平台

产业教授在校企合作中充当桥梁,使高校和企业相互借力,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的协同平台。高校与企业双方资源共享,共同为科技创新平台添砖加瓦。同时,产业教授作为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协调人员,推动科研项目的合作,致力打造高附加值区域成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把高校创新力转为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帮助高校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此外,产业教授结合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对合作结果作出相应的评估,及时对合作模式进行调整,同时明确是否继续进行相应的合作,从而打造最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4 结合农机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1 构建以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高质量培养模式

高校需要结合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实际,构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涉农高校应加强对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调研,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平台,精准分析产业紧缺岗位,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学历、专业、能力等多个维度对岗位建立具体的岗位画像,针对性地摸清农机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情况。随后高校根据已有信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做到与时俱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就业上具备竞争力。另外也要着重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由注重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升。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其基础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4.2 构建具有核心特色的专业结构,强调人才培养内涵

涉农高校需了解“三农”需求,打造具有核心特色的专业结构。涉农高校需要准确对接现代农业的需求,并及时调整或淘汰就业前景不佳、市场需求不高的专业;以就业面广,基础性强,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以全面涵盖农业生产的各环节为要求,加强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根据新产业需求,制定出新兴涉农专业及人才培养计划。最终建立起一套具备农业特色新农科专业核心课程群。因此,需要通过准确把握复合型人才内涵,着重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4.3 构建完善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更全面科学的协同育人机制,需要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联合成立协调机构,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涵盖科研、技术、资金、项目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以不断提升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建立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和育人共同体。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需要协同建立更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以推动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养成,确保学生能力全面均衡发展。此外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还需要结合人才培育的实际效果做出总结,确保各环节完成度,提升协同育人质量。

5 结语

涉农高校是为农机产业培养人才的关键平台,应该充分调动多方面资源,通过产业教授制补齐高校人才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培养短板,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调研构建与人才需求高度契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特色建设并加强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之前的沟通交流,才能持续为乡村振兴输送高素质的现代化专精复合型人才,助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国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丽,梁运江,李艳茹,等.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的地方高校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93-195.

[2] 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04):43.

[3] 韦星.从兼职教师到产业教授——江苏产业教授制度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2):55-56+65.

[4] 李书剑,孟磊,邢文龙.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高校推动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路径研究[J].乡村论丛,2024(01):111-115.

[5] 周玉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J].南方农机,2020,51(15):165-166.

[6] 尹西明,钱雅婷,武沛琦等.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理论逻辑与过程机理[J/OL].科学学研究:1-18[2024-02-26].

[7] 桂炎平,胡启帆,唐厚兴.江西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07):108-111.

课题:本论文受江苏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2SZZD008)及江苏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教育教改研究和人才培养专项项目(JG01—2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