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3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

丁凇

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对于历史街区来说,它所蕴含的经济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一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相对独特的城市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不断改变,很多历史街区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为了能够改善这些街区之间衰落的状态,在城市更新中应联系实际,探究更适合地保护开发利用路径,促进城市经济协同发展。本文主要以实际案例为依据,作出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

前言:城市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的物质景观。城市建设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城市功能更新、经济发展以及满足市民对于理想环境的追求,还要注重保护各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实现保护、发展同行。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改造后虽然能够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街区也可能会消失。因此,针对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利用探究应给予足够重视。

1国内外城市更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案例

新加坡河码头历史保护区的改造将重点放在市场上,政府将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并制定详细的个人参与规范。码头业主在三年内需要严格遵守保护规范,包括保护外观和结构,并小心翼翼地维护他们的房产。从底部到顶部,历史景观和建筑群将被重新改造,而新的高楼大厦将被移出该地区。在改造完成的码头,政府将采取20%的居住用途和80%的商业用途的混合发展模式,并且制定多元的节日和日常活动的发展战略,以提升该地区的活力,加强政府的管理,促进公众的参与,实施和谐的保护计划,最终为新加坡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区域。国内在保护历史街区方面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例如武汉市昙华林重点保护区,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保护过程中,注重保留和传承历史文脉,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守护昙华林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分区治理和保护,在保持街区历史文化风貌的基础上,对街区的功能进行了更新和业态调整,改善内部功能混乱的局面,同时引入符合街区特色的文化、商业、休闲等业态(例如,引入了文创工作室、艺术展览馆、咖啡馆等现代商业设施),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成为武汉乃至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不断变革和创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历史元素,并制定多样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随着公众的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开始参与到街道的保护工作中,成为历史保护的重要社会力量。鼓励公众参与、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规划指南,为许多城市的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

2.1街区历史文化价值评估

街区历史文化价值评估是确保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步骤。通过深入细致的价值评估与规划,我们得以对街区内的建筑、景观及其他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而精准的认识。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明确街区的历史价值、现状状态、保护范围及核心保护内容,更能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以延续。这样的评估为后续的保护和更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和指导。以武汉市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为例,南京路保元里、胜利街咸安坊、平和打包厂、巴公房子等历史风貌街区经过精心修缮后,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这些街区内的建筑,无论是独特的里分建筑,还是宏伟的成片建筑群,都承载着城市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历史风貌街区价值评估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价值评估的重要性,确保每一项保护措施都能精准到位,让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2.2建筑物修缮与保护技术

建筑物修缮与保护技术旨在维护历史建筑的原貌和功能,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修缮技术的选择必须精准匹配建筑物的保护等级、材料及结构特性。在适应现代使用功能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防火防灾、安全疏散、节能等现代建筑构造和设施设备的增设。这些现代构造和设施应巧妙设置于隐蔽部位或通过装修进行遮挡,以最小化对历史建筑风貌的干扰。修缮过程中,坚持使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技术,确保修缮工作的长期效益,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对于不同保护等级的历史建筑,修缮策略和技术手段有所区别,不可移动文物应严格遵循文物保护“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而一般性历史建筑,根据城市的管理要求进行修缮,同时要重点考虑与周边历史建筑风貌及建成环境特色协调。对于木结构建筑的修缮,需要使用专业的木工技术。修缮过程中可能涉及木材的更换、修补和加固等工作。为了保护木材免受腐朽和虫蛀的侵害,还需要采取防腐措施和防虫措施。对于砖石建筑的修缮,可能需要进行砖石的清洗、修补和更换工作。修缮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砖石修缮材料,以确保修缮后的建筑与原有建筑保持一致。在修缮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修缮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可以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来进行修缮,避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此外,修缮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确保修缮后的建筑物能够承受施工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总的来说,建筑物修缮与保护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身份、特点、修缮材料的选择、环境影响和结构安全等因素,以确保修缮后的建筑物能够保持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2.3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设计与改造

景观设计与改造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增强街区的美感和可体验性,提升居民和游客的体验品质。在进行景观设计与改造时,需要综合考虑街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现代城市的需求和功能。首先,需要对街区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在设计中可以保留和恢复历史建筑、文物和街巷布局,以保留街区的历史韵味。其次,街区的道路、广场和绿地等空间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和改善。在道路设计上,可以考虑采用石材铺装、绿化带等手法,打造独特的街景,同时提升行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广场和绿地的设计可以考虑增加座椅、景观雕塑、水景等元素,为人们提供休憩和社交的场所。此外,景观设计还可以考虑街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采用绿色植被覆盖、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提高街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总体而言,景观设计与改造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保留历史和文化特色,提升街区的美感和可体验性,同时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和功能。重要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历史和文化,注重与社区居民和游客的互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2.4充分运用城市经营理念

通过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公共资源,将其转变为具有公共服务和新产业服务功能的建筑,并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以及传统老字号等产业,将其与建筑实践紧密结合,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消费空间。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的独特风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方的美食、商店等资源,并将其改造成具有高品质的历史文化街区。此外,还应该推动城市建设由“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寻找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并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例如可以通过“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等方式,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活力。

2.5实践“共同缔造”理念

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以改善人民群众关切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发动和引导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全面推动社区的复兴。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等方式,搭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交流平台,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共同研究和谋划街区改造建设方案,发动群众参与力所能及的改造建设项目。通过社区居委会或其他居民自治组织,鼓励居民共同对街区改造成果进行管理,组织居民对改造成效进行评价和反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社会治理格局。

2.6 实际项目的应用

以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为例,江汉路步行街自解放大道至江汉关全长1.45公里,沿街改造建筑75栋,其中文物保护建筑7处、优秀历史建筑(优保)7处、其它历史建筑13处。江汉路享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盛誉,江汉路的兴盛繁茂已延续百年,她承载着武汉深厚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江汉百年变迁,渗透进每一个武汉人的乡愁记忆。依据江汉路核心文化要素及价值,我们首先确立了 “建筑博物馆、江汉华尔兹”的总体特色定位,把充分展现建筑历史文化特色作为项目的主旋律。其次精准把控沿街建筑段落的现状风貌特征,打造南段和北段差异化的定位:南段(中山大道-江汉关)凸显历史建筑魅力,展示汉口租界历史时期口岸官署、银行建筑及配套设施的精华段落;北段(解放路-中山大道)塑造现代商业氛围,北打时代特色与传统文化共生的武汉新锐步行街区。针对江汉路的文化和商业属性融合、现状较为复杂的情况,项目采用“针灸”式的设计方法,在推行中应用了以下设计维度:

  1. 文化传承维度。在对江汉路特色建筑风貌进行扎实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元素、建筑材质和建造工艺,对文保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修补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力求原真性;对需要进行风貌协调的建筑进行适当简化,与现代设计手法结合进行应用。
  2. 商业功能维度。每一栋建筑的改造方案,都经历了与经营业主和管理部门的充分沟通和协调确认的过程。建筑形象色彩、通透橱窗、广告展示以及外立面竖向电梯等问题均力求满足总体风貌构想的前提下,匹配商业逻辑,满足经营者的根本诉求,实现对步行街整体商业机能的促进和提升。
  3. 运营维护维度。经多方协调,对沿街广告进行管控。将广告牌匾的总控管理与商业韵律结合,引导提升广告品质,适当减小面积占比(非商业区段占比控制在5%以下,商业区段控制在30%以下),充分发挥节点广告价值的目标。同时,也籍由精细设计,拟定了建筑立面附属设施,如阳台、雨篷、防盗网、空调外机、落水管等的物品清单和日常维护办法,巩固改造成效,延续良好品质。

江汉路步行街实现了文化、环境与商业的良性融合,多元协调的建筑风貌与积极活力的外部空间相互辉映,有效带动了商业价值的提升,获得各界的一致赞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更新虽然能够改造、建设城市中衰败的旧城区域,让居民拥有更理想的生活环境,优化城市功能,但若更新不当也容易损坏历史街区,给城市文化精髓保护带来诸多阻碍。所以,在城市历史街区的建设、改造中,要联系实际做出合理规划,始终遵循保护性开发原则,做到对历史街区原有历史风貌的充分尊重,除了要注重历史街区现代功能的进一步优化,还要更好

保护历史文化,以此来为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协调共进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冰,田波,李轩.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研究综述[J].建筑与文化,2021(11):197-198.

[2]崔怡冉.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北京幸福社区周边地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21):171-174,190.

[3]黄国磊,梁志刚,胡梦玲.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对策——以王若飞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3,30(03):17-19.

[4]谢空,宋永伟,冯瑾.邯郸串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实践[J].山西建筑,2018,44(10):7-8.